海蘭信—2019年報點評: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未來訂單釋放業績可期

中航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買入。

海蘭信(300065)

事件:公司4月15日發佈2019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5.53%);歸母淨利潤1.03億元(-2.43%)。

投資要點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專有技術促進業績新亮點。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5.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3億元(-2.43%);研發投入8,038.06萬元(+16.69%),佔營業收入9.90%。主要用於智能感知、集成式深海溫鹽深連續剖面測量系統、智慧海洋無人系統—無人船自主導航駕駛系統、無人艇海洋測繪等研發項目。公司共有研發人員281人,佔員工總數55.64%。藉助武漢地區的人才優勢,2019年5月,公司設立全資子公司武漢海蘭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公司研發中心,擬將其打造為國內的軟件技術創新驅動中心,國內領先的技術團隊,構建公司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公司近3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核心技術形成專利與專有技術方面形成有力支持,深度整合佈局海洋產業鏈,推動國防、政府類項目加速落單與執行。

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業務營收大幅增加。分業務看,2019年,海洋觀探測業務實現營收4.31億元(-10.96%);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業務實現營收3.60億元(+41.48%)。海洋觀探測業務營收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國家機構改革、中美貿易戰等影響,傳統海洋調查領域的相關訂單執行延遲,公司海洋探測傳感器設備當期發貨確認收入不及預期。但新籤與跟蹤訂單獲得突破,公司連續中標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傳感器項目,深海領域工程作業與海底觀測網等重大項目啟動等重大項目依次落地,預計2020年業績將逐步確認。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業務同比大幅增長原因主要是年度內公司進一步提高了自主產品INS系統、自動化系統在重要行業客戶中海油、中交疏浚體系中的市場佔有率;國防類客戶需求逐步復甦,同比上年業務規模顯著提高。受益於國家智能航運、交通強國建設等強力投入,公司作為國內智能航行和船岸數據通信與應用領域的技術領軍企業,我國遠洋船舶與內河船舶的核心設備國產化趨勢將為公司帶來確定性的市場空間。毛利率方面,綜合毛利率36.20%(-3.54pcts),海洋觀探測業務毛利率50.50%(+4.68pcts);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業務毛利率18.89%(-7.87pcts)。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業務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是公司採用船東策略,向船東提供綜合性產品以提升船東市佔率,集成類業務相較核心產品毛利率較低所致。

核心裝備與關鍵技術注入形成業務補充,增強公司經營業績。2020年2月8日公告,海蘭信擬支付現金購買深圳歐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特海洋”)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4,000萬元。歐特海洋擁有海底接駁系統與裝備系統、載人常壓潛水系統、深海電站及海洋工程服務等核心裝備和工程作業實施等關鍵技術,廣泛獲得主流用戶的認可。交易完成後,將實現公司以海底觀測網等為代表的海洋儀器裝備及重大項目等相關業務的補充,進一步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同時利用公司原有渠道、資源、技術進行充分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幫助上市公司改善經營業績。根據歐特海洋業績承諾2020-2022年度將實現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805.34萬元、3,262.66萬元和4,091.58萬元,分別占上市公司2019年度淨利潤的27.21%、31.64%、39.68%。核心業務注入後,將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增長點,增強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助力公司打造海底觀測網核心裝備供應商。

投資建議:公司深耕海洋科技領域,以國際化驅動本地化、資本驅動實業、軍民深度融合相互驅動的“三驅動發展戰略”,成為我國智慧海洋、智能航海領域領軍企業。隨著研發投入的加大與產品結構的優化,公司核心技術優勢將進一步顯現,訂單増量可期。2020年將為公司的“銷售年”,鑑於承接政府項目業務佔比較高,大項目落地業績有望快速提升。在不考慮收購項目並表情況下,預計公司2020年至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0、1.89、2.32億元,收購歐特海洋並表後淨利潤分別為1.58、2.22、2.73億元;EPS分別為0.33、0.47、0.58元,維持目標價格15.3元,當前股價分別對應31、21、17倍PE。

風險提示:商譽減值風險;應收賬款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