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作者 / 喬治


肖戰,又一次陷入了輿論風波。

兩件事:沉寂了2個月的他,終於發聲了,以及不久前的粉絲助力新歌打榜事件。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昨天下午,肖戰發佈微博“ 給大家添堵了,別傷害到別人!”。立刻引爆了社交媒體,嚴格來說,這是2個月內,肖戰面對輿論暴力的首度發聲。

因為僅憑几張來源不明無法求證的聊天截圖,網友就將火力對準了何炅,並把他罵上了熱搜。面對身邊人的波及,肖戰不得不發聲。

粉絲打榜的事情還在捱罵,卻又因為此次發聲陷入更深的被“聲討”的風波。

4月25日,肖戰《光點》上線,沒有預熱沒有宣傳,粉絲並不知情。

但新歌還是快速就拿下了QQ音樂“殿堂史詩唱片”、酷狗音樂“殿堂白金唱片”、酷我音樂“至尊白金唱片”稱號。光QQ音樂就售出了超2600萬張。


這樣的速度與這樣的數據,儘管25日當晚,工作室就發佈微博呼籲粉絲理性消費,肖戰和他本就備受關注的粉絲群體還是再次陷入了“飯圈原罪”的怪圈。

但事實上,如果從音樂產業的發展來看,飯圈文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音樂付費的邏輯。分眾化趨勢不斷顯現,音樂市場不再僅僅只是依靠國民性的音樂人,新勢力的崛起也正在成為了行業期待的新增長點。


音樂市場的分眾化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9,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突破6億,網民使用率達到71.1%。這一年,有超過670萬首新歌上線,數字音樂市場規模突破627億元,實現連續三年增長。

去年,國內主流音樂流媒體平臺上共有5張專輯銷售額突破3000萬,包括周杰倫這樣的國民級音樂人,但同時也包括近些年崛起的一些流量藝人。其中《YOUNG》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000萬這樣的好成績。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網娛君提及銷售額,並不是要鼓勵粉絲打榜的行為,現實裡無論藝人方還是平臺方都在呼籲理性消費。

但,網娛君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一部分的增長,仔細地思考一下此類行為的邏輯和對市場的作用。

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榜單,已經不僅僅只是公眾屬性的產物了,它們更是音樂產業分眾化時代的重要標誌。

過去,大眾明星時代,新歌榜上全是耳熟能詳的當紅歌曲,網絡歌曲與傳統歌曲涇渭分明,這是由當時的市場環境決定的。

但互聯網時代,核心媒介地位發生了變化。市場再次拓寬了榜單的屬性,無論你唱的是“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還是“眼看著你難過,挽留的話卻沒有說”,都有被聽到且得到支持的機會。

換句話來說,音樂榜單的話語權不再單一的掌握在業內精英手裡,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它得以記錄了來自不同維度的不同喜好與話語。

與此同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飯圈對正版音樂作品的付費行為對推動用戶的音樂版權意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貢獻。

從2014年開始,當年的全網排名第一數字音樂的發行收入,以平均超過83%的複合增長率實現持續性增長。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真正認可為好內容付費的觀念,尊重版權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要知道,5年前,周杰倫發行首張數字專輯《哎呦,不錯哦》的時候,大家的聽歌習慣依然是免費。當時,數字專輯能帶給音樂行業帶來怎麼樣的收益?沒有人知道。因為長期的免費和拿來主義一度造成音樂行業盜版問題氾濫,影響到了行業的正向發展。

如今數字專輯銷量的領域,新勢力的崛起正在推動音樂內容正版化逐漸規範地落實。

而伴隨著不斷被刷新的銷售記錄,音樂市場的圈層化、分眾化與包容性也正在成為重要的時代標誌。

打榜這個事情是怎麼出現的?

那麼,音樂產業分眾化時代,數字專輯領域,各家藝人發新歌都是怎麼玩的?

銷量的確是飯圈在數字專輯領域攻略的重點,這也是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決定了這是一定時期內藝人影響力的體現。

飯圈有自己一套應運而生的玩法:

藝人提前發佈新歌宣傳——後援會開始關注並提前準備相關方案,數據組反黑組配合上線——新歌上線立刻支持,同時後援會號召更多粉絲加入——跟進數據表現——最後進行全過程整理。

本質上,即便是歌手定位的藝人,在玩法上也會涉及部分的飯圈思維,這是市場決定的。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站在這個角度,公允地說,催銷量這個現象,都不是肖戰粉絲獨一份的行為。無論是打榜還是催銷量,都是一個粉絲經濟邏輯體系的產物。辯證地看待,在各產業裡面也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比如在銷售領域,最常見的不就是弄各種銷量之星和排行榜?

因此,將肖戰與肖戰的粉絲,從這個體系裡摘出來,然後盯著某些個體的極端言論,利用公眾對飯圈的情緒來集中攻擊肖戰,未免太不公平。

肖戰此次的新歌發佈,如果真如某些極端網友所說要勾起粉絲同情,那麼走飯圈的常規流程更能吸引粉絲關注。

這首歌曲是肖戰首次搭檔國際製作團隊跨地域合作,以“光點”為靈感,寓意一個個光點的軌跡,形成光線,匯聚成光芒。表達出他對人生的思考,希望能夠傳遞溫暖和力量。

對粉絲來說當然意義非凡。

“早早的預熱,各個站子就會提前準備方案,然後上線第一時間評論分享,並繼續打榜支持,這樣的確更快更多。”

但實際上,肖戰的這首《光點》凌晨上線,沒有前期預熱、沒有前期宣傳更沒有後續的持續互動保持熱度。

在發現粉絲購買情緒高漲的情況時,25日當晚當即還發布了呼籲理性消費的微博。

體諒粉絲急於表達的熱情的同時,也呼籲大家合理消費,冷靜追星。官方後援會立刻跟進轉發。

其中網娛君還注意到,相比於其他藝人新歌上線的花樣解鎖、禮盒、簽名照等等玩法,肖戰的這首《光點》在最主流的QQ音樂上,並沒有如其他藝人一樣開設任何的解鎖通道與環節。

以上種種,網娛君認為,無論是平臺還是藝人方,在輿論風波面前,都已盡力呼籲粉絲理性消費。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至於粉絲催銷量這件事情,某資深站姐告訴娛sir,類似的事情在作品上線之後一般都會發生,尤其是像肖戰沉寂2個月之後的第一個作品。

這是飯圈玩法的一個部分,但嚴格上來說,此類信息更像是口號,比如“你不投,我不投,哥哥何時能出頭”,作用是一樣的。

“大家當然會考量自己的情況,具有號召力的站子也會小心自己的措辭,但凡有點理智都不至於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為何要把追星女孩妖魔化成這樣?公眾對飯圈的刻板印象也很容易被利用。”

無論是肖戰還是其他流量藝人,他們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希望喜歡他們的粉絲,多多專注自家,後期作品還將在海外上線,將注意力迴歸到作品本身;不喜歡的也可以冷靜思考,理智評論。

“肖戰”不該成為原罪,

粉絲與大眾都需要理性

無論是針對發聲的惡意解讀還是《光點》這件事情裡的粉絲買榜,肖戰的被“狙”,明顯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引發過無數次討論的飯圈文化,尤其是發聲之後輿論走向,更像是為罵肖戰而罵肖戰。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昨日上午,何炅同名詞條登陸微博熱搜榜,並在榜一整天。

沒有前因後果,只有幾張難以求證來源與真實度的對話截圖,內容涉及到何炅力邀肖戰作為飛行嘉賓參加新一季《嚮往的生活》。

點開這條熱搜,裡面幾乎都是對何炅毫無邏輯的謾罵與抵制。

這樣的場景,讓網娛君不禁想起那個關於好人與壞人的說法:即便你一直形象良好,日常被誇好人,但只要有一天,你有一點點沒有順別人的意,從此你就是“惡人”。

肖戰不該是“原罪”I 觀察


直到昨天下午三點,肖戰發聲道歉“給大家添堵了”,呼籲“別傷害到別人”,才將火力又吸引了回來。

於是,網友們再度腦洞大開地閱讀理解“道歉不是覺得對不起,而是覺得惹不起”,順利點爆輿論,開啟了新一輪的謾罵“他這波操作給我仇恨值拉滿點了”。

發聲被罵賣慘加勢利眼,不發聲被罵膽小躲著;有熱搜等於資本支持,沒熱搜等於資本打壓;做公益是洗白,不做是沒道德。

很明顯地,肖戰陷入了做什麼都是錯的境地。

日常此類爆料中“沒有來源的對話都可以拿來隨便說了嗎?”“能拿出證據嗎?”那些理智尚存的辨別能力,如今只要與“肖戰”掛鉤,全部隱遁。

當罵肖戰成為政治正確,誰又比誰有理?

那些內容聲稱抵制飯圈,抵制流量,但用的策略卻與飯圈受到質疑的那一極端部分幾乎如出一轍。拿捏著統一的話術誘導狂熱者追隨,利用媒體的關注為藝人定性,年幼甚至成為了羞辱追星群體的重要標誌,目的通往——讓藝人社會性死亡。

從剛開始的反對舉報,到如今對藝人“原罪”般的攻擊,事情早就跟追求創作自由沒有半點關係了。

如果肖戰不發聲,難道任由何炅遭受同樣的對待?

今日下午,肖戰工作室還發文澄清關於“炸捐”的謠言,正面闢謠“沒捐款先吹牛”的網絡爆料。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炸捐”這樣的字眼,對藝人的攻擊效果有多顯著,不用分析大家也知道。

2個月過去了,網娛君真誠的希望,風波之後,肖戰的作品能夠繼續上線,也還能演到適合他的角色。作品演得好就表揚,演得不好依然可以批評,粉絲與路人盤不必過分碰撞,大家各自欣賞各自想欣賞的。

至於流量與數據的部分,誰碰上,其實都一樣。看看今天這番景象,你是肖戰,你敢隨便就發聲嗎?

如果要借“狙”肖戰,來提示整個行業粉絲經濟的風險有多高,太不理智,對肖戰個人來說,代價確實過於昂貴,太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