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寄生蟲》,對於窮人的角色設定是不是過於極端了?

柏林2013


好真實啊,真實的讓窮人不忍直視,不想再看,居中那個富豪男為啥被刺?因為那個捏鼻子嫌棄的表情。在劇中僅僅出現過幾次,但是卻徹底擊垮了他爸的內心。那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自己去體驗,我反正體驗過,那是小學時,家裡很窮,一年不換一雙鞋,而且鞋的質量很差,有腳氣了,上課的時候,坐在周圍的同學,明明知道是我,還是做出了那種捏鼻子嫌棄的表情,那個感覺,恨只恨地上沒洞。劇情而言一家人都轉移過去,是有點誇張,但是窮到一定程度是做得出來的。看開點,活著是為了去經歷,窮也是一種經歷,可以努力的去改變它,你就要讓想辦法讓自己開心,開心的去改變它。上了年紀,你回想起來,是有點窮,同時,通過努力有了好轉,而且都很開心啊[呲牙][呲牙][呲牙]比如:我這個配圖,每次看到就讓我很開心。[捂臉][捂臉][捂臉]



孫文華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韓國的國情

在電影《寄生蟲》中導演很形象的把兩個極端對立的階層給表現出來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更能讓觀眾一眼區分開來。

一個是極貧家庭一個是極富家庭。

兩者之間可以產生極強的社會背景反差。

就目前韓國的國情來看,雖然我們眼中的韓國大多是高科技高顏值高富帥與白富美,但現實的韓國卻並非如此,相當一部分的人還是生活在溫飽的邊界,並非多數人住在高樓大廈與豪華社區,少部分還是生活在電影中所謂的“貧民窟”裡。

基本的中產階層人數偏多,滿足基本生活的同時還是有很多的業餘生活。

所以電影《寄生蟲》中表現的相對過於偏激了。

二、電影本身

我們瞭解韓國電影后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們的細心之處。

《寄生蟲》就是最好的印證——味道

窮人有窮人的味道,富人有富人的味道。

電影中多處出現捂鼻子的場景。

最後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因為捂鼻子而引起的殺戮。

所以就電影而言這種極富極貧的社會背景反差更能深入人心。


一哥說世界


相比較於極端,木頭更認為《寄生蟲》對窮人的角色設定是比較現實,而又不臉譜化的,沒有把窮人描繪成窮兇極惡之徒,也沒有把窮人寫成特別善良樸實的樣子,而是善美與醜陋並存,並且隨著客觀境遇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這樣才是真實的人生啊。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脫離貧窮

《寄生蟲》一開始一家四口只能窩在半地下室裡疊pizza盒子過活,在兒子基宇被朋友引薦到富豪家庭做家教後,一家人敏銳的把握住了這樣一個能夠擺脫貧窮的機會,你可以說從這段裡看到的窮人角色設定是工於心計,謊言信口就來的,也可以說可以看到窮人有時候就是缺少一個機會,不然他們的才能怎麼不能支撐他們過上好的生活呢。

這樣的這反兩面,既矛盾又現實。

人都是會隨著境遇的變化而變化的

《寄生蟲》裡的基澤一家是惡人麼,如果是惡人,就不會在雨夜看到前保姆在門口苦苦哀求,就冒風險把她放進屋子,但是這樣一瞬間的憐惜,在看到前保姆的老公,被前保姆威脅後迅速轉變成為了自保而不擇手段,甚至放任了前保姆的死。

人到底是惡還是善,有時候真的要看當時的狀況,在有些境遇下,善會被惡替代。就像最後父親基澤一下被激怒,犯下兇案一樣。這樣的人性沒有那麼美好,但也顯得特別真實。

連最後的假想也只覺得無望而不覺得極端

《寄生蟲》的結尾很有意思,兒子基宇終於發現了爸爸的藏身之處,但是能夠想到的辦法也只能是如果有一天,自己足夠有錢了,買下這棟房子,那麼爸爸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從地下室走出來了。

但是這樣的一天在什麼時候?這樣的一天又怎麼實現?看完電影的,都會讀懂其中的無望,但這樣的設定極端嗎?不,這似乎就是悲哀的現實,你想打破階層的藩籬,越來越難。

木頭說

相比較於各種臉譜化和標籤式的窮人富人設定,木頭真的更喜歡《寄生蟲》裡窮人富人的設定,窮人沒那麼良善,也沒那麼愚蠢,富人沒那麼苛刻,也沒那麼聰慧,兩個階層的人都相似的有正面有負面,但又界限如此分明,才會讓觀者都不禁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