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如果你全都认识这些物件,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不年轻啦!如果你都不认识这些物件,那么很遗憾,你没有农村生活经验。

那小时候戴过的斗笠、挥过的锄头、穿过的蓑衣,那立春后穿过的蓑衣、立夏时推过的石磨、秋收时摇过的米扇、过年时舂过的石臼,如今,你都还记得吗?还想回到过去再体验一把吗?

农村的房子拆的拆,塌的塌,恐怕,你回得到原乡,也找不到那些老物件了。或许还有一二吧,在荒废的厝基,在倒塌的墙角……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斗笠是农村人最经常戴在头顶的物件,用竹篾和叶编织而成,是男人的帽子,女人的花伞。晴天可挡日头,雨天可遮雨滴。田间劳作,捡到一抔田螺,还可翻过来使用,中间尖尖的锥状部位兜田螺。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在农村,石臼通常是用来舂粿和舂糍的,过去是过年、红白喜事或家里来了贵客才响起“嘭嘭”声,那是一种神圣的礼仪,表达农民对节日的喜悦、仪式的神圣和客人的尊重。如今,想吃粿和糍变得太容易了,反而没了童年的味道。年兜里,厅堂边的“嘭嘭”声也难得响起。机器做粿和糍,方便了食客,却也疏远了那份热闹。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你能叫得出这三样物件的名称吗?大的,用来晾晒比较细密的食品,比如赤豆、芝麻;小些带孔的,用来晾晒对通风条件有要求的食品,比如番薯粉。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有人叫饭床,也有人叫饭甑,还有人直接了当叫饭桶,确实是用来蒸饭的木桶。用它蒸出来的米饭,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木香,淘过米汤的米饭含糖份少,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只是,这样的米饭得置于鼎中烧灶米蒸熟,如今农村普遍不烧柴,饭桶也就让位给电饭煲了。但童年时代吃饭桶蒸的饭长大的记忆仍铭记于心。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个有的地方叫米扇,用来扬去谷子里的秕谷和谷叶,准确地说,叫谷扇车。这是它的背面。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脱谷机,也叫打谷机。小孩最喜欢有事没事一顿猛踩,自然也遭来父母的一顿呵斥。有了它,脱谷的效率大大提高。记得脱谷机在农村还没普及的时候,父亲常清晨驮着它到数公里外的田里,傍晚又走数公里山路驮回家,辛苦异常。但若藏于田间过夜,又怕遭贼惦记。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篾笼可以用来罩母鸡带小鸡,免遭受其它鸡类的偷袭和欺侮。它还有别的什么用途,一时想不起来了。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谷筛筛下的,可都是粒粒饱满的稻谷,留在筛上的,要么是秕谷,要么是再次处理的稻穗。谁说筛下的要淘汰?留在筛上的才是次品。它还有另一个名,叫灰筛,筛山灰,道理和筛谷子一个样。有时候也用它来筛木炭,大的、整块的优质木炭留在筛上,筛掉的是细小的碎炭(老家话倒过来念,叫炭碎)。一个谷筛,筛出的,可以是颗粒饱满的金灿灿的稻谷,也可能是当次品处理的炭碎。一样的道具,作用不同,筛出的东西价值有着天壤之别,关键要看主人用它来筛什么。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个叫篾匾,也叫蕃薯匾,平常用来晒豆干、笋咸之类的,冬收时用来晒蕃薯米。小时候最怕收蕃薯米,因为寒冬里风越大,晒在蕃薯匾上的蕃薯米干得越快,所以晒蕃薯米的位置通常选在田间地头空旷处的风口。晒了一天的蕃薯米,到傍晚太阳西斜后才开始收了归仓,那时候太阳已落山,风吹在脸上和手上,如刀割般地生疼。有时蕃薯米粘在蕃薯匾上,得用手去扫,一不小心,手上的皮肤被蕃薯匾的篾条刮到,钻心般地疼。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鼎都砸了,石臼也翻了,土墙也塌了,老屋还能不老吗?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有些地方管石磨叫米磨,因为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用来磨米浆。有用米浆吹米糕的,有用米浆打冥头的,有用米浆搅米糊的,还有用米浆做米腐的。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米篓体积更大,可以装更多东西。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蕃薯篮,多用来装蕃薯。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米篓的背面。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它叫冥头筛,正月里用来装冥头。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生了锈的铁链。铁链在农村的作用实在广,可以链石头两人一起抬,可以链石臼几人一起抬,也可以用来拴狗。电视里经常看到用它来拴罪犯的双脚,农村倒是有用它来链犯了重度精神分裂症会打人的患者。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米筛用来筛米,筛掉的是米胚,那是废弃物。它和谷筛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缝隙更细密,看起来做工更精细。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米筛的背面。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用来舀稻谷的,秋收晒谷子时最常用到。稻谷归仓后,从谷仓里装袋时也常用到。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用来推蕃薯扣的,婚宴头道菜上的就是炒蕃薯扣。如今吃到的蕃薯扣,不知还用不用这工具推。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鱼捞兜是用来捞鱼的,农村毒溪时用得到。鱼钗不常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钗鱼啦。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我的记忆中,这种宽嘴锄是用来在田间劳作使用的,最适合在水田里翻土。地里锄草和挖土的,是另两种不同规格的锄头。这种细微的区别,或许只有农人才内行吧。铁锤的作用就不用介绍了。俗话说,谁怕谁,乌龟怕铁锤。好像有一本网络小说就叫这书名来着。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生锈的犁。没有书生不拿笔,没有农民不犁田。农民春天犁的是田,也是一年的希望,全家的指望。农民的一生,就在犁来犁去的岁月里老去,所以,与其说农民反复犁的是田,不是说是他的人生。一犁犁翻新的田土,留下一道道清晰的土痕,那来回反复、曲曲折折的,就是农民的人生轨迹。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竹簟,多用来晒稻谷。秋天时,小孩喜欢在收了谷子的竹簟上打翻滚,有时一不小心就把竹簟翻滚出一个破洞,自然就逃不了被父母撵着打的命运了。长大后读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头脑中常常浮现小时候夏天酷暑难耐的午后睡竹簟的情景。所不同的是,李清照睡的是荷谢香残的凉意,小孩睡的是通体舒透的凉凊。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哈哈,这是用来装小猪的啊。集市上买来的小猪仔,得装在这样的竹笼里,另一头再来一袋等量重物,一起挑回家。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陶瓮用来装揉菜,袋口扎紧了,倒扣于陶盖上,在缺氧状态下确保揉菜不发霉。也可以用来装干货。农村有句话,有什么样的瓮就有什么样的盖,说出的是匹配啊,或半斤八两。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有叫灶篱,也有叫爪篱的。过去农村厨房不可或缺的工具啊,捞米靠它,捞芋卵囝(马铃薯)也靠它。冬天收蕃薯时,把洗净的蕃薯从楻桶里捞出来,也靠它。总之,把东西从水里捞出来,非它莫属。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铡刀可不是用来铡人头的,它通常是用来铡蕃薯藤和芋卵藤喂猪,有时也用来铡藤状草药。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农村用来放松明供夜间照明用的,铁圈内原编织有凹形铁丝网住,松明放置其上,有空隙,点明后不灭。夜间手路,手持长长的木柄,松明在前,人随其后,可以照见数人。夜里田间捉泥鳅,长长的木柄能照得更远些,以便发现泥鳅后能不惊动它,方便用捕泥鳅的泥鳅插捕获。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瓦窑厂制瓦专用工具,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动飘过。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长柄劈山刀与短柄砍柴刀对比,前者最大的好处是适合劈草和劈路,效率高不少;也适合劈植株不太高的松杉树枝。还有一种柄更长的,一般用来劈更高的松杉树枝。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樑锯需两人各握一端才能操作,一般用来锯较厚的木板,这种木工活最讲究齐心协力,若配合不好,会在热力作用下把锯折断了。所以说,一心不能二用,二心一用,在锯板这件事上就体现得真切。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没有打谷机之前,打禾梯可是秋收稻谷时扬谷子最好用的工具,简单实用,深受农民喜爱。但缺点是效率低,且要不断地手持稻谷拍打,用力多,辛苦易累。后有了打谷机,它就被淘汰了。看图上的样子,这把打禾梯应该有收获过几百担稻谷了,可谓战功累细的功臣。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把长木柄弯刀,叫田墈刀,不叫垠刀,日间劳作时,专用来劈除田墈上的杂草。菜园或番薯墈上的杂草,也用田墈刀劈除。看这样子,有些年头没使用了吧,原本锃亮的刀片已锈迹斑斑,不再光滑。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木工专用的用来描线的工具。那条描线已经腐烂不知去处了,水平线也缺手断足,残缺不全了。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焙篦下放一盆烧得正旺的炭火,篦上码几件婴儿服,这边还没焙干,那边又叫嚷着“又尿湿了,又尿湿了,这猪母”,嚷嚷声中,却是奶奶一脸的喜悦。这样的情景,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父亲常用铁耙扒猪栏(猪圈里的猪粪、杂草之类混合物),倒置灰寮发酵一段时间后,再扒出装进灰箕里,挑到山上给番薯、芋卵施肥,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有机肥,种出的番薯、芋卵,是地道的绿色食品。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薅箍,还有一根长长的木枘,串起来,用来薅田。年少时跟随父亲下田学薅田,结果禾苗和稗草不分,把禾苗薅了,稗草留着,遭到一顿数落。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种锯是用来锯柴的,也得两人亲密配合,一拉一扯,有说有笑,效率极高。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总让人想起多雨的江南,隐士的淡泊。农人劳作,斜风细雨自然是不爱穿蓑衣的,笨重不灵活,不方便劳作,没几下,就挥汗如下,经年累月,易得风湿病。但江南多雾,尤其是高山地带,不穿蓑衣劳作,细雨沥沥,粒烂浸背,更易得风湿病。所以,穿,农民苦;不穿,农民苦。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个叫楻桶,入冬挖番薯的季节到来,几担番薯倒入楻桶中,注水搅洗,然后捞起刨丝,再倒入注了清水的楻桶中,搅洗后捞起番薯丝,桶中水沉淀数小时后,敲掉楻桶底部的活塞,排尽桶中水,沉淀在底部的淀粉,刮起晾晒干,就是白花花的番薯粉,装到密封的袋子里,吃到来年也不坏。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农村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对此都有印象,你或者你的父辈,就是鸡酒担的亲历者、当事人。女子出嫁前,男方要担两担鸡酒担到女方家接亲,一担鸡,一担酒,所以称鸡酒担。女子嫁入男方家后,生了儿子,女方娘家要还一担鸡酒担给男方,以示贺喜。这一担,一头装鸡,一头装酒。这叫有来有往、迎来送往、越走越亲。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不认识它的,一日三餐,灶间生火,都得用到它。把柴火往灶里捅,但有的时候会忘了及时抽出,结果火苗烧着烧着,就烧到了木柄上,连木柄一起烧着了,结果就是火叉越用越短。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犁田时架在牛脖子上的工具。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是装谷子用的。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寿宁号称有“三件宝”:“地瓜当粮草,棕衣当被倒,火笼当棉袄。”捱过缺衣少被的冬天,全靠它了。背着手踱步,背后提着个火笼走村串门的,就是你记忆中的父亲、爷爷、外公的样子。过去的冬天比现在冷,夜间睡觉,衣被单薄,冷得直打哆嗦,若有火笼上床,夜晚就不那么冻了。但隐患可不小,小孩睡着后,一脚把火笼踢开,睡得又沉,要么烧焦了被子一角,要么把裤子也烧出了洞,更可怕的会引起火灾,把整栋房子都烧了的,所以过去农村都不敢让小孩自己睡,更不敢让小孩提着火笼上床。但上学时间,允许它伴你进课堂。结果,有学生把生黄豆装进“百雀灵”牌蜜油瓶,放到火笼中拷,拷着拷着,听课过程忘了这件事,老师讲得正起劲,"啪"一声炸响,把整个课堂都炸得哄堂大笑,气急败坏的老师,会恶狠狠地朝学生投掷去粉笔头。严格意义上讲,没吃过粉笔头的,都不敢讲自己当过学生。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好酒沉缸底,酒缸里装的当然是酒啦。这一缸酒,可以吃上一年啦。小时候经常唱“酒干倘卖无”,晓得跟酒有关,但一直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后来到了泉州,偶然间才晓得这是一句闽南语,大概意思是说“有酒瓶子要卖吗”。顺便普及下,这句话里有两个错别字。“‘干’正确的应该是‘瓨’(音同祥),这个字出现在2000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应为“当”,《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这样的用法”,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译成“干”和“倘”。因此,正确的唱法是“酒瓨当卖无”。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宽窄斧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作用不同,只有农民分得清,用得顺。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我们那儿叫它风不动,风吹不动的灯,曾经陪伴了你童年多少个灯下苦读的岁月,多少次照耀你回家的路。灯下,你还听过多少个奶奶讲的故事、外婆哼的歌谣。如今,风不动生锈了,故事跟奶奶一起老去了,歌谣随外婆远去了。你的回忆,是不是也尘封在严密的风不动玻璃罩里许久许久了?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推番薯的工具,把整个番薯推成千万条丝状,过水后捞起晒干制作成番薯米,充饥果腹全靠它了,越吃饭量越大,吃得多也饿得快。小时候最快推番薯丝,技术不过关的,推着推着,就把自己的手掌也当地瓜在锯齿上推得鲜血直流,那钻心般的痛,会让人痛苦得满地打滚。我害怕至极,至今没学会熟练推番薯。

是不是农村人,就看你能否认出这些老物件

▲这样的盐罐,背后应该还有什么吧。否则岂不太浪费了?生活不能一日无盐,食盐既是食物的调味剂,也是生活的调味品。有点盐,有点咸,生活才有滋有味。(李贤斌)


越走越远的是老家,越来越少见的是父母,越来越生疏的是方言。你在城市拼命打拼,使劲拥抱,但总有隔离感,因为你的童年不在那儿;你曾经逃离的乡村,却时常在梦里出现,不时回去小住几日,因为你要寻找逝去的记忆。人生就是这样,一边在不断忘记,一边又在不断寻找。在忘记和寻找之间,日子如水逝去,青春渐渐远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