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17年在中國各大院線上映的《摔跤吧!爸爸》一下子引起了熱議,這部印度排名第一的電影,不止在我國掀起了一陣"阿爾米·汗"風,更是贏得了全球的口碑。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部印度片票房輕鬆破5億創下新紀錄,一路開掛,在豆瓣的評分也高達9.0分。

"笑著進到影院,哭著走出來。"這是很多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觀感,但這絕對不是一部煽情片,而是有著諸多主題和現實意義的好片。

更多人認識這部影片是因為其明顯昭示的"女性平等"、"女權"、"父愛"、"勵志",因為結合印度的國家背景,女性地位之低我們無法想象,由此體現出來的"勵志"和"父愛"會更顯著、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與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這部影片——給孩子做好"職業啟蒙",比讓孩子考高分更重要。

《摔跤吧爸爸》:從"為父親而戰"到"為自我而戰"

阿米爾·汗可謂是將印度電影帶向世界的領軍者,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地球上的星星》再到《我的個神啊》,阿米爾汗的電影是多麼經典又讓人印象深刻,《摔跤吧爸爸》同樣也不例外。

阿爾米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全國摔跤冠軍,但是因為生活所迫,他無法繼續他的世界冠軍夢,因此將希望寄託於能有一個兒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有趣的是,他用盡了所有生兒子的秘方,卻接連成了4個女兒的父親。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他陷入一次次的失望而心灰意冷,直到有一次他被告知,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被抓來控訴,鄰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門來告狀:你看!你們家閨女把我兒子打成了這樣!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阿米爾汗看著兩個漂亮的閨女,一下子佛光照頂!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他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發現了兩姐妹的摔跤潛能——女性也可以成為摔跤冠軍。

於是兩姐妹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同時他們也受到了全村人的嘲笑,為了訓練,父親固執地剪去了兩姐妹最心愛的長髮,就算她們開始無聲的反擊:弄壞鬧鐘、假裝受傷……都無濟於事。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兩個女兒的命運被徹底改寫……

在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後,兩姐妹開始主動訓練,她們對待別人的眼神不再自卑恐懼,而是多了一份堅定。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吉塔第一次與男摔跤手的那場比賽,她挑了最強者,儘管輸了比賽,但她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尊重,那天晚上她都沒有睡著,第二天早上,她問爸爸:下一場比賽是什麼時候?

終於,為父親而戰的她終於為自己而戰。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後的最後,他也終於看到了女兒獲得世界冠軍、印度國歌奏起的時刻!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是強加父親的夢想,而是給孩子啟蒙的契機

很多人會感到無法理解,對這部影片感到排斥的一大原因就是:明明是霸道的父親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憑什麼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吹捧?

其實我們需要理解印度國家的觀念背景,在女性嚴重被歧視的國度,女孩子一出生就沒有任何選擇權,等於是繁衍的機器而已,在印度的很多家庭,父母觀念也是如此,這才凸顯了影片裡父愛的偉大。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他並沒有因為4個女兒而放棄他們,而是挖掘他們身上的天賦,讓女性可能的地位和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探討影片的另外一個很少人挖掘的角度——職業啟蒙。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兩姐妹不堪重負,為了躲避訓練逃去參加自己的同學——14歲新娘的婚禮,她們和朋友抱怨自己父親的"專制",沒想到朋友卻感慨道:

"我羨慕你們,你們的爸爸這麼對你們,是因為愛你們啊。

他不想你們跟所有的印度女孩子一樣,一出生就家務纏身,14歲就嫁人生子,一輩子相夫教子。只有成為摔跤手,你們的命運才能握在自己手裡。你們的父親為了你們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惜和全世界對抗,忍受著嘲笑。"

其實類比中國的教育背景,我們會發現某些方面驚人地相似!

但在中國不分男女,許多父母在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學習班;等孩子上學後就嚴格督促孩子學習好、考高分;等孩子大學選專業時,就選個好就業的專業……這跟印度女孩子就必須為結婚生子做準備,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都是我們給孩子灌輸了僵硬的功利主義的職業思維,而束縛了孩子追求自己道路的更多可能性!

當我們問孩子:

"你想考哪個學校?"

"額,不知道。"

"你有想報的專業嗎?"

"還沒有。"

"你今後打算從事哪個職業?"

"啊,還沒想過。"

生動演繹了什麼叫"一問三不知"。

這種情況太普遍了,有份調查顯示,有七成的高考生對自己的志願沒想法,而大多數學生選擇專業是考慮"是否好就業"。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從而很多孩子長大後在職業中的現狀是:選學校迷茫、報志願混亂、找工作頭疼、換工作頻繁,半輩子還是低迷狀態,成就寥寥。

他們對"職業"的概念非常模糊,其實就是家長沒有做好"職業啟蒙"。

做好孩子的"職業啟蒙",比孩子考高分更重要

不管是家庭教育方面還是國家的教育體系,我國在對孩子職業啟蒙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實在太少太少。

英國就曾發佈過一份兒童職業啟蒙的報告,報告中提倡,國民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從6歲開始,而6歲-15歲是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的黃金時期。

日本的職業啟蒙甚至從小學前移到了幼兒園。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一位中國學者去美國康迪尼格州一所小學,對五年級的學生做問卷調查時發現,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都有非常清晰的選擇。

他們會具體明確地說:"我要去日本開發遊戲,研究機器人。""我想去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機械,將來做個機械工程師。"

當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的教育也不再漫無目的,而僵硬地以"好就業""賺錢多"來約束孩子,我們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我建議所有的家長,都可以孩子進行一場"職業對話":

1.興趣

首先我們要多觀察,激發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若是發現孩子在哪一方面有獨特的天賦,也可以有目的地引導他們的思考方向和感興趣的話題,將重點放在激發孩子活力,喚醒孩子想象力上。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現在家長應該早點擺脫給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而是讓他們對自己的興趣有正確認知,趁早發現自己的興趣,儘早進行職業規劃

2.性格和天分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沉默內向,所以在職業啟蒙階段,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孩子沉默寡言,但是喜歡實幹的孩子,他們做市場可不行,但是做研究應該還不錯。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家長也要有不同的考慮和引導。

從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做好職業啟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PS:同時我想給家長一個日常給孩子進行職業意識的啟蒙,那就是——在和孩子的聊天中,將自己的工作變成一個日常話題。

我們可以想辦法也開啟一個話題,比如說:"哎呀,今天做的PPT好難啊,你要不要過來看看?"、"今天的報告快看完了,明天就輕鬆一些了。"等等。

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你願意用簡單的句子表達,孩子吸收起來甚至比大人還牛。

打破僵硬的"考高分"思維吧,給孩子潛移默化的職業啟蒙,對孩子未來發展更重要!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