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站泡沫嚴重!廣告燒百萬利潤僅2萬,Facebook大封號

獨立站泡沫嚴重!廣告燒百萬利潤僅2萬,Facebook大封號

“Facebook的環境已經不好了,動不動封號。今年獨立站越發難做了。”


經營獨立站多年的孫亮向《藍海億觀網egainnews》透露。


對於封號,孫亮已經司空見慣。


一個剛從亞馬遜轉型做獨立站的賣家,僅僅一個月時間,連續被封了十多個Facebook個人賬號。


獨立站自身基本是沒有流量,需要通過Facebook賬號投廣告,將流量引到站內實現轉化。


“Facebook個人賬號,目前就像得了瘟疫一樣,成片成片倒下去。對此,想必大部分賣家都開始習慣了。”孫亮說。


“封號的影響更多的是對操作者心態的影響,同時損失的還有時間,不是錢。”他說。


藍海億觀網瞭解到,Facebook賬號交易已經在深圳形成了一個市場。個人號一個價格從10元到100多元不等,賬號越來價格越貴。


但是,該封號的時候還是得封,並不會因為你是老賬號就優待,最終拼的還是運氣。


這樣一來,獨立站賣家成批成批地購買Facebook賬號,封一批再買一批。


“現在是你上廣告的速度趕不上Facebook封號的速度,前一個賬號剛被封,第二個賬號還沒來得及打廣告,也被封了。”深圳獨立站賣家張輝表示。


沒上廣告的賬號被封了也就被封了,上了廣告的賬號被封,賣家還得安排新號接手廣告編輯權。對賣家來說,這樣的情況非常影響效率,是最心煩的情況之一。


做爆款模式獨立站的賣家都清楚地知道,Facebook廣告燒起來十分驚人。


以孫亮公司為例,每個月在Facebook上都要燒上百萬。


然而真正這些廣告能夠帶來的利潤並沒有很高。孫亮坦言,100萬廣告燒下去,基本只能賺到2萬的利潤,廣告投產比只有2%左右,低到讓人難以置信。


當然,不同產品有不同的情況,有些投入產出比高一些,但總體來說,RoI嚴重失衡。


“說實在的,許多獨立站賣家,看似熱鬧鬧,實際上是為Facebook和谷歌打工。兩大巨頭把持流量口子,我們只有打工的命。做爆款的獨立站幾乎都是這樣燒錢的,關鍵你看看現在的封號概率。”孫亮很無奈。


一面是“低到塵埃裡”的毛利率,一面是高舉的“封號屠刀”,還有不斷湧入的新競爭對手,許多獨立站賣家已經深感“2020年獨立站風口”的凜冽寒風。


中國賣家是如何“肥了”Facebook,“瘦了”自己的?


爆款模式獨立站的成本,幾乎都出在廣告上。更關鍵的是,廣告錢燒下去,未必都能見成效。


“在剛開始做的時候,你就需要準備5-10萬資金,用來測試Facebook的廣告效果。這個錢是最基礎的成本,就別想能夠短期內回本,”深圳獨立站賣家劉猛說。


Facebook廣告的跑量週期不短,經常的情況是,一兩週內根本無法顯現出效果,賣家得繼續投入廣告資金。


“每個產品的測款週期都不穩定,同樣一款產品有些很快就能出單,有些要一兩個月甚至更長。不能說估摸著這個錢要花多久。”劉猛感慨。


“Facebook廣告燒出效果也未必能夠做起來。僅僅今年,深圳就有多少家接受千萬級別融資的獨立站公司倒閉?感覺Facebook的廣告價格,全都是中國獨立站賣家燒起來的。”劉猛稱。


除了Facebook平臺廣告,各大社交媒體紅人的廣告報價也水漲船高。


Economist的一張統計圖表在獨立站圈子裡流傳甚廣。該圖表展示了網絡紅人發佈廣告的價格,高得令人咂舌。

獨立站泡沫嚴重!廣告燒百萬利潤僅2萬,Facebook大封號

YouTube視頻紅人,10萬-50萬粉絲,發佈一則廣告,報價為1.25萬美元,如果粉絲達到了50萬,要2.5萬美元。


700萬以上粉絲的,則是15萬美元。


Facebook10粉絲的網紅紅人,廣告報價為6250美元,最高達到18.7萬美元。此外,Instagram tagram、Snapchat、Line、推特等,單則廣告報價,都高的令人吃驚。


在如此高額的廣告成本之下,孫亮公司2%的利潤已經不錯了。許多獨立站公司的ROI基本都是負數,爆款出來後,向資本拿融資,接著燒錢。喂肥了Facebook,但實際上產生的利潤總是差那麼一些。


許多產品就是這樣“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賣家總想著再加把勁就能靠爆款盈利,但從爆款到盈利,總是差了那麼一口氣。


如果,再遇上Facebook大封號,廣告一旦中斷一兩天,許多賣家的產品就只能玩完。


獨立站未來的出路


面對如今愈發困難的生存困境,大部分獨立站企業已經開始轉型。


“現在深圳大部分爆款型獨立站公司,都在往垂直領域精品方向轉型。”孫亮告訴《藍海億觀網egainnews》,“ 流量平臺對於垂直精品獨立站,會更友好一些”。


一方面是仿品、貨不對板的情況,在垂直精品獨立站中幾乎不會出現,另一方面是玩法將更加多樣化和精細化,不再執著於單一的燒錢推爆款。


獨立站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隻要經營得好,就能夠留住粉絲,形成複利效應。


從這一點來看,先培養小眾粉絲,再慢慢擴展群體,能夠達到最優效果。


“獨立站野蠻生長了這些年,也該深入瞭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去考慮提供真正的價值了。”東莞獨立站賣家韓先生表示,雖然仍然是為Facebook等流量平臺打工,但“打工者就要有打工者的姿態,做老闆喜歡你做的事情。


畢竟,真正優質的獨立站,對於流量平臺來說,也是樂意見其成長,共同發展的。


“服務更精細的市場,做好更優秀的品控,如果能夠再有做內容的能力,那是再好不過了。”他認為,”這是未來獨立站能夠長期生存的重要品質。”


說到底,流量平臺跟獨立站之間並非對立,也

並非完全是鐮刀和韭菜的關係。更多的關係,應該是競合關係。彼此互相需要,又存在矛盾點。雙方磨合的過程,總需要其中一方妥協。


2020年是獨立站發展的大年份,也應該是行業規範的大年份。若還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相信許多賣家應該轉變身為“韭菜”身份的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個合格的合作者。


Facebook大封號,是為了一己私心?


早在此前,業內對於Facebook越發嚴格的審核機制,已經有了自己的猜測。其中最喧囂的一條,莫過於Facebook Shop和Instagram tagram Shop的先後上線,Facebook為自己的電商佈局留了一手。


目前Facebook Shop支持兩種運作模式:平臺內建站模式,獨立站鏈入模式。


平臺內建站模式,指用戶沒有自己的獨立站,可以選擇在Facebook Shop上“白手起家”,直接在Shop上傳自己的產品。


獨立站鏈入模式,指用戶已經擁有自己的獨立銷售網站,可以通過鏈接到獨立站,授權,將產品一鍵複製到Facebook Shop上,無需再一個一個上傳產品。

對於Facebook來說,相較於Shopify等合作鏈入平臺的獨立站,肯定更傾向於將流量分配給平臺內建站的賣家。


同時,對於目前獨立站賣家各種“非常規”打法,灰色手段,平臺肯定要予以規範,以確保新生的Instagram Shop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一批電商賣家。


對於Shopify賣家來說,情況稍微好一些,受到衝擊不大。而對於非合作方的其他建站平臺賣家來說,受到衝擊可能會更明顯。比如最近網傳的某個疑似被Facebook封殺的建站平臺。


“實際情況是這樣子的,大多數做仿牌、做貨不對板的獨立站賣家,都不會在建站平臺上建站,都是自己搭建網站。因為建站平臺自身也會規範藉助平臺搭建的網站。而Facebook如今對於非合作方的流量傾斜少了,其實對仿牌、貨不對板的獨立站賣家影響是最大的。”獨立站資深賣家Andy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流量分發方在對整個行業的規範管理。


“現在對Shopify賣家來說,影響尚不算大,主要還是因為Facebook Shop尚未成熟,Facebook也不會過早對友軍揮屠刀。但倘若Facebook Shop再發展下去就難說了。畢竟進軍電商一直是Facebook的大布局。”孫亮承認,目前階段獨立站賣家還有出路,但政策越來越緊是肯定的事情。


更換賽道?至少孫亮公司並不考慮,雖然封號仍在繼續,但Facebook超過30億的粉絲基數在這裡,還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間的。


借刀獨立站,抗衡亞馬遜?


2020年中國獨立站賣家數量的增長十分驚人,據某支付公司數據顯示,今年跨境電商獨立站交易額增長超過50%,越來越多的賣家正在湧入獨立站的風口。


早些時候,不少探討2020年獨立站風口的賣家,隱約中都形成了一個意識:獨立站能夠在近幾年野蠻生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Facebook、Google等流量端口,跟亞馬遜這樣的大型電商平臺之間的較勁。


自產流量+電商的模式,能夠達到幾何級效果。Facebook、Google是流量端口,而亞馬遜是電商平臺。早期的亞馬遜是沒有自產流量的,只能在Facebook、Google的分配下獲取流量。


但如今,大量流量進入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之後,就被“禁錮”住了,在其內部形成了流量閉環。消費者不再需要在搜索平臺上搜索產品,直接在電商平臺內部搜索產品。


因此,當谷歌和Facebook開始想要發力電商的時候,發現亞馬遜、eBay等平臺被自己的流量“養肥了”,電商起步晚的流量平臺,自身無法抗衡電商平臺。


根據Marketplace Puls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谷歌旗下的Google Shopping只有約3700個商戶,而亞馬遜已經擁有超過300萬的活躍賣家。


賣家數量的絕對弱勢,反饋到平臺體驗就是產品供應的嚴重不足。消費者對亞馬遜、eBay等電商平臺的依賴性會更大。


單靠自身實力無法跟大平臺競爭的Facebook、Google,轉而執行合縱連橫的策略,將更多搜索流量、廣告流量分發給中小電商獨立站。


但是事實上,“六國攻秦,其心不一”,無論對於谷歌還是臉書來說,中小獨立站始終無法成為自己的心腹股肱,只不過在“親兒子”Google Shopping、Facebook Shop等自身電商平臺羽翼未豐的時候,需要有顧命大臣衝鋒陷陣,延緩亞馬遜、eBay等大平臺進一步蠶食電商消費市場。


一邊開放廣告“吸血”,一邊鞭策獨立站發展,抗衡亞馬遜等平臺。作為流量源的谷歌和臉書,能夠一箭雙鵰。但前提是獨立站沒有阻礙到Google Shopping、Facebook Shop的發展。


對於獨立站賣家來說,儘管如今Facebook並沒有對Shopify等合作方的賣家下屠刀,但已懸劍在頂,不知何時落下。


提示:因其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跨境電商新媒體-藍海億觀網egain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