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外打工不好乾,回到農村你會幹什麼?

小餓棍


打工不賺錢,回鄉二次創業。

如果回鄉創業我會選擇養殖業,現在養殖業這麼興盛外出打工又不景氣。

首先考慮的就是資金的問題和成本了,還有選擇哪個養殖行業去做。投入規模多大預期需要多長時間等。前提是先搞清楚當地適合搞什麼養殖。

現在養豬在全國各地都很火爆,因為豬肉瘋長養殖戶利潤也節節攀升。我們當地一斤豬肉26元左右,養殖戶出售給小販一斤成品豬能達到16元左右,這價格真的很誘人。所有近段時間我們村附近也增加了不少養豬場。

但是養殖業永遠都是風險與利潤並存的,養殖業養少了不賺錢,還耗費時間。養多了就要行成規模,利潤也就上來了,但風險也隨之上來了。牲畜的吃住日常管理通風等都是不小的問題,那一項出了問題處理不好牲畜就容易生病造成連鎖反應。大批量死亡造成損失。

一頭剛滿月的小豬要兩千元左右,養豬場要形成規模必須達到五十頭左右。這就是將近100000元,在加上飼料和其他成本又要十萬元左右。還要建造豬場又是一筆投資。都算下來怎麼也要四到五十萬左右。小豬長成成品豬要4-5個月左右,到時候還會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當然也可少養精養,先多學習學習養殖經驗。

養牛也是可以的,雖說風險比較小。但是投資巨大一隻小牛就要一萬多。一年出欄期,最少要養十隻左右才能見利潤。

建議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還是不要搞農業養殖。延時可以先少養一些,養羊雞鴨都是可以的。只是利潤就沒有這麼高了。但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一樣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如果能幫到您請多多鼓勵謝謝》


鄉村小楷


大家好,我是鄂西土家傑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全球疫情嚴重,對各國的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門打工也多了很多不確定性,在外打工確實不怎麼好乾了,所以我今年就選擇了留在農村,在農村發展。今年我準備在農村從事三個方面的行業:

第一:種折耳根。折耳根是我們這裡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我今年都種植了5、6畝地的折耳根,現在已經播種了。折耳根不僅是一道開胃菜,而且還具有很多中藥療效,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好多地方的人都愛吃,市場需求量也是很大。折耳根種植比較簡單,而且種植成本低,種子純粹不用錢,就是去年豐收的折耳根留點做種就可以了,基本上不用有機肥,用自家的農家肥(糞水、牛糞等等)就可以。我大概算了一下,一畝地的折耳根,算上人力物力,成本大約在5000塊左右,而一畝地的折耳根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賣到大約20000塊,所以說在我們這個地方,種植折耳根的效益還是不錯的;

第二:養雞。養殖業在農村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行業,也是比較賺錢的行業,特別是近幾年來,各種肉類的價格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市場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其實在農村,我覺得養豬、養牛、養羊、養雞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養豬牛羊的成本相對較高,結合我自己目前的實際,所以我決定養雞。我一個堂妹就搞了個養雞場專門養雞,根據她的經驗,養一隻雞(以一斤為標準)大約需要的成本為35元,而賣一隻雞(以7斤為標準)大約能賣到100元左右,所以說只要你養得好,不出現傳染病,正常情況下養雞的利潤也是很可觀的哈。我計劃今年先養100到200只雞,目前養雞場已經弄好了,這幾天就去買雞崽了;

第三,做自媒體。近年來,自媒體行業飛速發展,很多農村人都選擇在農村做自媒體,以拍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營銷,既賺了錢,也促進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我們村就有一個網紅,而且還是我堂哥,現在在頭條上很有名的,名字我就不說了,他不僅通過做自媒體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況,而且還促進了我們村很多農產品的銷售,為我們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所以我今年也決定做自媒體,目前也在頭條上註冊了號,到今天已經20多天了。

以上三個方面就是我今年在農村準備從事或者已經從事的三個行業,就我個人來說,在農村種植折耳根,養點雞,閒暇之餘拍拍農村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謝謝大家!





土家阿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