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半年,裝備大幾百,就釣了一條鯽魚,每次都打窩,都是小魚鬧窩,哪裡出了問題?

飲水機大總管


野釣半年只釣了一條鯽魚可能有幾個原因導致:

1、是否學會調漂。我身邊有好多朋友買了魚竿魚線到了水邊掛個重鉛墜直接扔進水裡,擼漂直到漂尖露出水面,然後坐等魚兒上鉤。野釣水域底下可能淤泥很深,重墜的話直接將魚鉤埋進泥裡,鉤的埋進泥裡了讓魚怎麼吃?;

2、是否學會開餌。很多新手不知道如何開餌,讓餌料變得鬆軟“可口”。一般都是搓團硬度像石頭一樣的餌料掛在鉤上拋進水裡,導致魚只能望餌興嘆。

3、是否調整線組搭配。很多釣魚人出發前總是覺得自己今天一定會“爆護”,到了水邊上去就用長竿粗線+大鉤,然後幻想著大魚上鉤。天吶!野釣哪有那麼容易就爆護呀,遇到大魚的概率也很低。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群餐條之類的小魚圍在底下,它們對這種大鉤子只能採取撞擊並不能吞食。

以上三個關鍵點沒做好就會造成只見漂動不見魚影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及時改變“戰術”。第一步將線組改細,因為線組越細傳出的信號越精確;第二步將魚鉤改小;第三步將釣餌的狀態開出來便於魚兒吸食;第四步對漂和鉛墜的比例調整好(先調平水釣一二目測試)。

當這幾步都改變過了相信上魚的幾率一定會加大(除非此水真沒魚)。


浙里老王


根據題主的表述,題主在垂釣中應該是三個環節出了問題才導致的垂釣效果極度不好,其中前兩個是決定性因素,最後一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野釣不同於魚塘垂釣的最大區別在於:魚塘裡肯定有魚,無非也就是人工投入的供垂釣的那幾類魚。但是野釣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到某一處陌生的野釣水域,釣者並不知道水中都生存著什麼水生物,甚至是有沒有魚都是未知數。當然,一般情況下都會有魚生活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鯽魚、鯰魚等,因此野釣就被很多釣友所痴迷,因為釣者很難料知會釣上什麼魚。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將題主釣魚效果不好的兩個決定性因素以及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詳細解說:

一、釣位選擇錯誤

釣位,是決定釣魚人垂釣效果的先決條件。如果選擇的釣位並不是魚兒常來常往或者並不是魚兒喜歡前往的地方,那十有八九都難有釣獲,說白了就是你選擇的釣位就沒魚,在此作釣的話,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個“悲劇。”因此,選擇正確的釣位才是獲魚的根本。

那麼,野釣應該如何選擇魚兒常來常往的釣位呢?

●進水口緩流處

野釣的水域一般都有進水口,進水口處不但有源源不斷地新鮮水源注入,為魚兒帶來源源不斷地氧氣;而且匯入的水中夾雜有各種類型的天然餌料,如各種蟲子以及草籽等。既有充足的氧氣,又有大量的餌料,魚兒當然喜歡經常在此活動和覓食,選擇進水口的緩流處做為釣位,只要餌料對路,往往收穫頗豐。

●生有水草處

對於魚兒來說,不管是大魚、小魚,有水草的就是魚兒們的“家。”水草不僅可以給魚兒遮擋強烈的光照,而且還有沉積在水草處的天然餌料以及依靠水草生存的昆蟲、軟體動物和小蝦為魚兒們提供著食物,最關鍵的是有水草的水域是魚兒們嬉戲和繁衍的棲息場所,“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生有水草處是野釣的絕佳釣點,釣草洞(窩)或者在靠近水草處打窩下鉤很少有空手而歸的情況。

●深淺水結合處

野生環境下的魚有遊向上遊或近岸覓食的習性,因此就有了釣上游近岸、釣上游淺灘的選點方式。但是,魚兒從深水出發到淺處覓食是以安全為第一的,並不是隨處的近岸或淺灘它們都前往,而是進退自如的深淺水結合處才是魚兒們認為最安全的覓食場所。

魚兒喜歡在深淺水結合處覓食的原因在於深淺水結合處的淺水區域水溫適宜,而且安全,遇到危險時可以迅速地遊向深水避險。如果釣者在深淺水結合處打窩下鉤,往往會出現小魚先咬鉤,大魚頻切線的情況。


二、窩料和釣餌不對路

各類魚都是有其的食性和餌料口味味型的,如鯽魚喜歡奶香或者豆香味;鯉魚青睞蒜香和腥香味型;鯰魚愛吃濃腥味型的餌料等。我們垂釣時,尤其是在一個陌生野釣點垂釣,為了保險起見,應該以酒米做為打窩的窩料,同時攜帶蚯蚓、紅蟲、伢子、麵包蟲等任一種鮮活的葷餌以及清香型和腥香味型的商品餌做為釣餌。

垂釣時,不管是先用商品餌還是活餌,都應先找好釣位試釣,活餌試釣最多一個小時沒口就應立即改換商品餌試釣,腥香味型的面餌沒口就換清香型面餌,總有一款餌料是魚兒喜歡的。如果作釣水域中的魚兒只認蚯蚓,釣者卻在用面餌,那肯定難有釣獲。當然,打窩的窩料味型不對也不行,不對路的餌料除了招小雜魚鬧窩外,對象魚是不會入窩吃不對口味的餌料的。


三、調漂不到位

調漂是垂釣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當魚兒有一定密度且餌料對路時,調漂不到位對於瘋狂搶食的魚兒來說都不是問題,任何水層的釣餌都會有蜂擁的魚兒搶食。但是,當釣點魚兒稀疏時且吃口很謹慎(滑口魚)時,調漂是否到位和精準就成了垂釣成敗的關鍵。魚兒已趨溫離底,可是釣者卻在釣底;魚兒吃口很輕,可是釣者卻在釣鈍,以至於釣一天都看不到正經的咬鉤漂相。

因此,垂釣調漂並不是釣者隨心所欲的事,而是要根據實際的天氣和水情來調整。如春天的早和晚釣底,中午釣離底(釣浮);淺水釣遲鈍,深水釣靈敏等。這就是為什麼挨在一起釣魚的人有人連竿上魚,有人浮漂沒動作的原因。所以,調漂不可忽視!


★總結:

垂釣和釣者的裝備貴賤沒有關係,而在於垂釣技巧的高低。垂釣技巧包含了判斷垂釣天氣、選擇垂釣釣位、窩料及釣餌的選配、調漂及揚竿時機的把握等技巧,這些垂釣技巧相當於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實際作釣的垂釣效果。因此,還需釣者在垂釣技巧上多多實踐學習,當垂釣技巧提升了,很多垂釣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釣魚倌


您的問題我來答,我是小魚大亮,很高興您的問題。

釣魚要知己知彼,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所垂釣的水域有沒有大魚、大魚種類和大魚的個體、大魚的習性。才能針對魚情做出有效的調整,增加大魚咬鉤的幾率。如果這裡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我介紹幾個垂釣上的技巧,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選擇窩料

小雜魚較多時,不宜打粉狀或片狀的大腥大香型的窩料。商品底窩大部分以細粉糧食為基礎,配以顆粒、小米、玉米渣、麥仁等粗顆粒物。粉質或片狀的麩類下沉緩慢,霧化大,極易招引小雜魚進窩。可以根據魚種和個體的大小直接選擇小米、麥仁、玉米等大顆粒窩料,這樣的窩料霧化小,到底迅速可有效的降低雜魚進窩。

如何選擇釣餌

在垂釣大魚時餌料可以多揉打幾下,採用搓餌施釣。搓餌越揉打越粘霧化就越慢,但是要注意也不要過分揉打,把餌打死了也不是好事情。如果小魚還是鬧窩嚴重的話,就要採用掛麥仁或玉米直接釣了。

如何選擇釣具

可以選擇大一些的線組和浮漂垂釣大魚,大的浮漂入水後到位快,剩餘浮力大。第一可以減少小魚拉動餌料時的浮漂信號,二是可以避免大魚在餌料周圍活動、呼吸時造成的浮漂假動作。

如何選擇釣法

大魚多為底層魚,我們可以選擇調低釣高的辦法或是調平水釣2目以上的釣法,讓餌料迅速到底躲開中上層小雜魚的截殺。如果小魚還是很嚴重可以選擇換上一支吃鉛較小的浮漂,把鉛皮座的太空豆拉開15釐米的距離,採用跑鉛釣法。

出門釣魚都想釣到大的,但在資源不好的地方大魚真是可遇不可求。要想盡辦法誘魚進窩,大魚不進窩肯定是釣不到的。另外釣大魚要注意安靜不要人為的驚擾到魚,魚能在自然水域長大,都是非常謹慎和小心的。稍有動靜甚至是提竿機會掌握不好,都會把魚嚇跑。把我們的一切該做的準備都做好,靜守大魚,貴在堅持,相信你很快就能釣到大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