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奸“琦善的這一點,特別值得職場中跳槽的人學習

略為懂點近代史的都知道,琦善是晚清的一個著名賣國賊。

1841年,英軍兵艦抵達天津,時任文淵閣大學士,直隸總督,兼署兩廣總督與粵海關監督的琦善,臨危受命,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去廣東處理“夷務”。

就在這一次處理“夷務”的過程中,琦善成就一世“罵名”,與英方簽訂了被後世視為喪權辱國條約的《穿鼻草約》。

《穿鼻草約》的重要內容就是完全割讓香港,開五口通商,並補償英國鴉片煙款六百萬元。

後來,清廷雖不承認《穿鼻草約》,但卻為了停戰,在一年後與英國簽訂了更加臭名昭著的《南京條約》。

所以,後人稱琦善為“漢奸”,實不為過。

這一點無可否認。在這裡,想重點談談琦善的官運亨通的原因所在,以及給職場跳槽人員哪些啟示。

”大漢奸“琦善的這一點,特別值得職場中跳槽的人學習


01琦善的官運

道光是一個非常傳統、穩重之人,因此清代道光朝,用人行政,最為講究資格。在道光時期,越級晉升,快速提拔的官員極少。而琦善顯然是一個例外。

他十九歲入仕,即授刑部員外郎,二十五歲,擢通政使司副使,是正四品官,而在清代,凡五品以上皆稱高官,也就是說他25歲就已經是高官了。在他三十歲時,任河南巡撫(正二品),三十六歲,升兩江總督(從一品),成為封韁大吏。

他的升遷如此之快,有這麼一個秩事:有人來不及改口,見了升任總督的他,還小琦、小琦地叫,雖然失禮,但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的官場,這都算一段佳話了。

到了五十歲時,他已身為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直隸總督,也就是副國級幹部了。這就也是他去廣東處理“夷務”時的正式身份。

在以求穩著稱的道光時期,這個年輕人升遷如此之迅速,除了他的出身以外,顯然他本人有著過人之處。

琦善的出身確實不一般,琦善是正黃旗人,他的始祖格得理爾,本是蒙古貴族,而能率眾歸附滿洲,因此受封為一等侯爵,世襲罔替,傳到琦善,正是第十二代。以此,可說琦善是黃十二代。

因為他是侯爵繼承人,所以不到二十歲的年經,就免試去刑部當了幹部,授刑部員外郎。

這個起點,遠比辛苦參加科舉的讀書人要高得多。

但是,當時象他這樣的出身的人,和像他這樣起點的,甚至起點比他高的“根正苗紅”的“N代”們,也不在少數。

為何,唯獨琦善能夠火箭式升遷,並且能夠在未來的史書佔據一席之地呢?

”大漢奸“琦善的這一點,特別值得職場中跳槽的人學習


02琦善升遷的秘訣

琦善藉著顯赫家世,不到二十歲,就在刑部當上了中高級幹部,可想而知,同事們自然有羨慕他的,也會有從心裡瞧不起他的。

心裡的鄙視,不必寫在臉上、出諸口中,但會體現在做事上,於是,如何應付各種刁難,成了琦善初入職場的最大難題。

有人總結清代政治失敗的原因,說主要因為三個字:“例,吏,利。”清代的官方法律是《大清律例》,這裡面律文只有四百多條,而條例卻有近兩千條。

什麼是“例”,就是集合了歷朝皇帝的詔旨、對臣下奏摺的批諭,以及從刑部審定案件中抽象出來的原則性意見。律文只是乾枯的條文,而“例”則是皇帝們鮮活的指示。

因此,在清代,處理公務,斷定案子,主要是依靠那浩如煙海的幾千條“例”。

這一情況,就帶來了清代一個奇特的現象,官員辦公、辦案必須依靠胥吏,沒有胥吏,他們的工作就玩不轉。

有人說,這是因為官員們懶惰,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你想想,幾千條“例”文,對於一名讀了半輩子八股文的官員們來說,怎麼能夠熟練掌握得了,而且官員們在一個地方或者一個部門工作一般也不會超過五年、八年,在這五年、八年裡,他們要熟悉本職工作相關的“例”就更難了。

而胥吏們就完全不一樣,他們一般一輩子就在一個單位待著,有的甚至是幾輩子都在一個衙門裡服務,子承父業,是很常見的事情。他們這一輩、幾輩子都在鑽研哪個領域,因此,在那個領域裡自然要比官員們精深得多。

所以,他們一般瞧不起那些官員們,而一個地方或一個部門的領導也往往對他們要高看幾眼,比對一般的中層幹部都要重視得多。多一個少一個官員不要緊,但如果衙門裡沒有幾個有能力的胥吏,哪可玩不轉。

而“例”和“吏”就直接導致了清代的第三大弊病“利”。

因為,作為胥吏,他們既不能通過科舉獵取功名,也不能借助家世掌握權力,就只能通過工作體現價值——精熟例案,挾例弄權,以權謀利。

琦善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的刑部新來的年輕人。就像現在某些大部門裡的巡視員、調研員一樣,作為員外朗,琦善雖然是中高級幹部,但不是領導,上班還得幹活,而幹活就必然被胥吏們所挾制,甚至打擊。受了老同志們的氣,你還不能去領導哪裡投訴。因為,在領導眼裡,你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中層幹部,遠遠沒有精明強幹的胥吏重要。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般的中下層的官員們可能也就混混日子,拿拿薪水算了。但年輕人琦善,不一般,他發誓要幹出點名堂來。

他是怎麼幹的?

他專門花了三百兩銀子,上了個一對一輔導班,請來一位刑部退休的老胥吏,咬緊牙關,刻苦攻讀了三年,一直學到“例案精熟”為止。

這樣一來,年輕官員琦善就很不一般了。因為,他既有品官的未來發展空間,又兼有胥吏的本事,可以說是虎再添翼,前途不可限量。

這就是為什麼琦善能夠在三十六歲快速升遷成為兩江總督的答案。

”大漢奸“琦善的這一點,特別值得職場中跳槽的人學習


03跳槽如何學習琦善

故事講到這裡,相信有悟性的職場跳槽人已經找到了未來的出路。

雖然,當今時代和當年的清廷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做事情的道理還是不變的。

跳槽之後,半路出家,一腳踏進新單位的職場中人,在某些方面與剛進入刑部的幹部琦善何其相似:對新單位的工作不熟悉,但自身的經歷和資歷又不低,單位的“老同志”在工作上瞧你不上眼,領導對初來乍到的你能否乾點事也不抱什麼太大的希望。

這大概是大多數職場跳槽之人,最為擔心和最為尷尬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從此消停,混混日子,打打醬油當然也可以,或者憑資歷熬年頭,四平八穩,可能也還會有新的出頭之日。

但要想在跳槽後,真正做點事情,從新再崛起,那就得向當年的小琦學習了。

學習琦善的什麼?那就是要放下年齡、資歷等身段,虛心向新單位的同行請教,要讓過去的一切都歸零,埋下頭來苦練新的內功!

如果,跳槽之後,能夠有這樣的謙卑心態和學習毅力,那麼在三年、五年或者更多年以後,必然會在新的單位立穩腳根,重新煥發光彩。

所以,跳槽也好、失業也罷,都不是什麼恐怖的事情,只要有放下過去,重新學習,刻苦鑽研的決心和恆心,一樣能夠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