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他對書法的愛,

如一位手藝高超的木匠!

寫在木板上的墨,厚重深沉,

刨去一層又一層,那痕跡還在。

這愛,翠綠為——

舒展的枝條和一枚新葉,

飄蕩在浩蕩春風裡,拴住多少鳥鳴,

和孩童們嚮往的眼睛。

秋果落進時間的塵埃裡,

要多少日子,才能將它湮沒?

埋藏其中,誰都看不見,

尋不著?消逝了?

“紙傳百年,書傳千年。”

“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

他那刻骨銘心的

愛,又要經過多少次層層疊疊的

歲月,才能覆蓋那記憶之果呢?

2017年盛夏的一天,受吉安市安福武功山管委會朱唯雅副主任之邀,五六位吉安文友赴羊獅慕景區參觀考察。那日,行至大峽谷一遊,但見古木參天,茂林修竹,溪流奔瀉,清澈見底,瀑布如吼,如雷貫耳……觀之心旌飄蕩,震撼不已!遊後汗流浹背,來到一清雅客棧休憩,但聞室內音樂悠揚,薰香嫋嫋。只見屋裡牆上,掛滿十幾幅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其中幾幅格外引人注目,但見其筆法遒勁有力,瀟灑自如,行雲流水般……汗蒸血熱之際,看到這一幅幅作品,如品一杯清香可人的明前茶,沁人心脾……一打聽,書者劉雲根。管委會副主任朱唯雅侃侃說起了他: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吉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安福縣書法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這是第一次耳聞其名,目睹其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前幾日,與他一起聊天品茶,進一步瞭解到他,對他引人入勝的經歷充滿好奇……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一.少年春風馬蹄疾

生於1969年1月的劉雲根,家在安福農村。1984年,他考入江西永新師範學校。一入校,老師就諄諄教導:“讀師範,一定要學好一門特長,到社會才有立身之本!”這句話對他很震撼:是啊,一定要學一門特長!學音樂,沒有天賦。那就學畫畫吧。他認認真真畫了一段時間,可每次作業,老師只給打50多分,不及格,情緒一下低落下來了。一日黃昏,他來到學校宣傳欄前,看到宣傳欄裡貼著一位師兄的柳體書法,寫的是孟浩然的《春曉》,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鐵畫銀鉤,剛勁有力,寫得真好啊!羨慕之餘,心想,就“改行”學書法吧,看能不能達到這個水平。於是,他開始學柳體書法,或許是書法喚醒了沉睡內心的藝術細胞,水平大有長進,他也加入了學校的書法興趣小組。1986年底,學校舉辦一次書法大賽。默默無聞的他,竟然奪得一等獎!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了:牛!他倍受鼓舞,更加滿懷熱情的投入到學習書法之中。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當時全國上下都興起了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潮,他也是其中的狂熱追求者之一。1987年,遼寧日報舉辦一次全國“美報杯”硬筆書法大賽。他與外界接觸少,雖然沒有信心,認為高不可攀,但他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偷偷地投了稿。大賽揭曉,竟然得了銀獎!他興奮不已!全校都轟動了:打破了永新師範學生書法獲獎的最高記錄!學校也好好地獎勵了他。他一下子出名了!

1987年一畢業,他分配到安福縣寮塘小學當老師。一年半後,縣教育局瞭解到他的字寫得好,就把他調入局裡。他一邊工作,一邊堅持書法練習。一次,他拿了一幅作品給一個朋友看,這個朋友看了看他的書法說:“你不能夠滿足於現在的水平,你的字寫得太硬,就像棍子一樣,可以敲斷!”平時總聽到讚許之聲,這幾句話如同當頭一棒,對他觸動很大。再這樣學下去,就沒出路了!那咋辦呢?他來到新華書店,在一大堆書法字帖中翻查。翻到褚遂良的書法時,眼睛一亮,於是下決心改學褚遂良了。當時,沒有老師指點,全靠自己摸索、領悟。後來他又兼學寫行草,就又去找米芾的字帖來臨習。後來,他還廣泛涉獵了“二王”、智永、懷素、蘇東坡、黃庭堅、王鐸以及魏碑、隸書等多種書體,期間雖然多次調動工作崗位,但他練書法的初心始終未變,如磐石般堅守著。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二.感恩伯樂書海遊


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有三個人:

他父親是他書法的啟蒙者。父親是縣廣播電臺的一位編輯,字寫得不錯。每逢過年寫春聯,或是村裡哪家辦喜事,都會請他父親去寫寫劃劃,他就經常在旁邊看。這對他影響大,耳濡目染,播下了書法的種子。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在機關、鄉鎮工作的幾年時間裡,他事務繁忙,寫字時間少,加上沒有老師指點,也沒有寫書法的氛圍,水平停滯不前。1996年的一天,他帶著習作去請教安福縣委常委、武裝部政委馮為民——馮政委是書法家,看了看他的字,鼓勵他說:“寫得不錯。但現在還是一般化,業餘水平。要多向古人學,多臨帖,深入學精,這樣才能提高。”一番語重心長的教導,促使他又撿起了這個愛好。他虛心向馮政委學習請教,在馮政委的指導影響下,他的書法又有了新的提高。2001年,他調到了平都鎮任組織員。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甘立平也喜歡書法,他們自然而然就成了朋友,互相學習切磋。2006年,他到洋溪鎮當鎮長,甘立平部長對他說:“當官,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要努力做出成績來,但同時在書法藝術上要有所追求,能成為一個書法家,是一輩子的財富,這樣的人生才豐富!”在擔任洋溪鎮鎮長的五年時間裡,他力抓菸葉生產,發展強鎮富民產業,積極推進城鎮建設,在他的努力下,洋溪鎮由原來的一個貧窮落後的鄉鎮,脫胎換骨,化繭成蝶,一躍成為安福有名的富裕鄉鎮,面貌煥然一新,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可。工作之餘,他常常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系統地學習了書法,以“二王”為主要學習方向。2008年,在全省第八屆書法篆刻展覽上,他獲得一等獎!一下子揪住了書壇的眼睛:從哪裡冒出來的人啊,竟然獲得一等獎,這個人是誰?

第一次作為全市唯一獲省展一等獎者,有人可能說,他靠運氣。但行內的人都知道,實際上靠的是實力加運氣。實力在這裡!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三.碩果飄香求真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他的座右銘。他說,這句名言貫穿了“學、思、踐、悟”四個字。他說,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這點。追求藝術,更要這樣去做。不是瞎學,要走正道,要遵循規律,而不是走江湖。要向古人學書法,就是尋找書寫規律、方法,細到筆法、字法、章法等。學習不思考,不去總結、歸納、提煉,就會事倍功半,進步慢,難超越。不思考,就找不準方向。的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實踐的。他善於思考,悟性好,所以進步快。他多次入國展,創作時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善於向同行、老師學習。每次到吉安,他都要帶上自己的作品,向馬於強、冷和平、王建民等名家請教,虛心學習。

老師們也熱心指點,提建議。經過點撥他深受啟發:參賽作品,內容和形式要兼備,就像演員上舞臺要有化妝、燈光、服裝,不可能素面朝天,要有很好的形式,包裝要有美感,新穎有創意,就會產生視覺衝擊力!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2011年3月底,中國書法家協會發布《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覽徵稿啟事》。作為我國書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被譽為書法界的“奧運會”,是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學術交流聖殿,書壇“國展”的每一次舉辦都會在中國書法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徵稿啟事發布後,各地都非常重視。他得到消息,也積極準備投稿。一開始,他打算投一幅小楷作品。創作完成後,他把作品帶到吉安,請馬於強、冷和平、王建民等吉安的書法界高手幫他指點、把關,老師們也認為他的這幅小楷寫得不錯,有上展的希望。投稿前的幾天,正好江西師大的賀煒煒教授來安福,賀老師是首都師大的書法博士,是蘭亭獎的獲得者,是江西書法界的名家。他請賀老師幫忙再看看。他先是把那幅準備投稿的小楷給賀老師看,看了後,賀老師問他還有沒有其他的作品。他就把以前寫的幾張行草作品請賀老師看,賀老師看了看,最後說:還是你的王安石《遊褒禪山記》這幅行草更好,建議投這幅。最後,他把賀煒煒說的那幅作品裝進信封寄出去了。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作品寄出後,他其實是沒抱什麼希望,也不去關心最終的評選結果。2011年9月3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公佈了入展、獲獎公示名單。那天晚上,他正好在陪幾個朋友吃飯,在餐桌上,他接到書法家馬於強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入展了!那一刻,他滿心歡喜,當晚與朋友痛飲了一番。

據瞭解,全國第十屆國展共收到投稿97000多件作品,經過初評、複評、終評等環節,最終評選入展、獲獎800餘件,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也是在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5年年初,中國書協發佈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徵稿啟事,截稿時間為4月底。他也是積極準備,寫了一大堆,總覺得不是很滿意。4月中旬,江蘇省張家港市幾個書法界的朋友來安福玩,他全程陪同,根本沒時間寫參展作品,而4月下旬他又要隨團去臺灣考察,留給他準備作品的時間只有一天。他利用這一天的時間,創作了幾幅,從中挑了一幅宋高宗趙構的“書論”,六尺寬,有三條宣紙需要拼接而成。沒時間了,就交給一個朋友,請她幫忙拼接並寄出。因為這幅投稿作品是臨時創作的,他也沒抱太大希望,心裡安慰自己:重在參與,不問結果。

6月10日,入展名單公示出來了。那天早上,他還在睡夢中,接到張家港書法界朋友蘇險峰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入展了全國第十一屆國展,而且兩人的作品同時入展了!他十分高興:連續兩次入國展,真是不容易啊!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對未來,他說,書法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要領悟書法真諦還很遠,還在路上。方向就在前方。學習規律就是:從無“法”到有“法”,再到無“法”。有“法”的階段,對“法”的領悟我還欠缺。書法藝術,技法是基礎,沒有技法的支撐,一切都是空談,那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加強書法理論的學習,有了理論可反過來指導實踐。他常常思考:要拓寬思路,嘗試用物理學、生物學的原理,來理解書法的技法問題。他常常思考執筆、用筆的動作。為什麼呢?因為動作有速度,有輕重緩急,如,寫字轉折,就像開車轉彎時,就要減速。寫字,轉折時,也要減速。如要垂直或斜的角度,動作的傾斜度就要增加,線條的穩定性就恰到好處……

他不斷地堅持臨帖,向古人學習,不斷地琢磨、反思、探索,如今已成了一種習慣。他認為,碑學是自己的短板,要不斷豐富自己。於是,遍學各家,魏碑、隸書都學,就像吃菜,搭配得當,營養就豐富……

他說,學生時代練了畫畫,現在正好融進書法中,相得益彰。書畫同源、相通。畫家用筆豐富,對高低遠近,濃淡枯溼,空間構圖上,都有值得書法家借鑑的。從學畫中,他不斷強化自己對書法的理解,提升了領悟力。

他曾當過鄉鎮鎮長、交通局局長。近兩年又擔任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局長,為打造武功山、羊獅慕景區,推進安福的全域旅遊,他傾心傾力,全身心撲在工作中。如今,他激流勇退,投入書法藝術的廣闊天地。這些年,他成果豐碩: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覽,入展;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 入展;

第二屆觀音山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入展;

首屆“倉頡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紀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第二屆中國海西書畫大展賽,入選;

江西省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三等獎;

江西省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一等獎;

“金聖盃”江西省美術、書法、攝影比賽書法組,優秀獎;

江西省反腐倡廉書畫作品評比,優秀獎;

江西省第三屆國家公務員美術、書法、攝影展書法組,二等獎;

江西省第二屆青年書法作品展,三等獎;

書法作品及論文曾發表於《書法報》、《青少年書法》、《青少年書法報》等刊物……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四.雲是山錦繡,根為樹乾坤


雲根書法以“二王”為宗,特別在“聖教”上下了很大功夫,又同時涉獵智永、楊凝式、蘇東坡、懷素、孫過庭、王鐸等諸家,他的書法疏朗俊逸,開合有度,味道淳正,氣息醇美,有謙謙君子之風,又有開闊大雅的氣象。他的書法作品,用筆精到講究,點畫乾淨,線質紮實,厚重又不失靈動,行筆注重輕重緩急,使轉靈活,富有節奏感。

古人云:“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質次之。”他在臨習古人法書過程中,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通過不斷的臨寫,透過靜態的法帖,力爭還原古人的書寫動作,揣摩、領悟古人的用筆奧秘。用筆是手臂、手腕、手指動作的聯動,表現在作品中是點畫的質感、空間的分割、層次的體現,最終實現藝術的表達,判斷一幅作品是否成功,核心是看用筆是否到位。他在創作過程中非常注重用筆,善於學習和借鑑古人及當今名家的用筆方法,為己所用,起承轉合,一絲不苟。在臨習過程中,他反覆地揣摩抓筆的高度,筆的傾斜度,行筆的速度,提按的輕重程度等等,使各種維度達到高度統一,腦、手、筆融為一體,達到了“心手雙暢”的境界。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書為心畫”,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應該是形式、內容、情感的完美統一。比如,一首雄渾蒼勁、磅礴大氣的詩詞如果用娟秀的小楷或小行草來寫,一首柔美秀氣、優雅寧靜的詩詞用大草來寫,形式和內容就脫節了。雲根在書法創作中,十分注意這個方面的問題,他善於根據詩詞內容,調整創作手法,用不同的書法風格表現不同的書寫內容,力求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四年前,他準備出一本書法作品集。想請全國著名書法家鮑賢倫為集子題寫書名。鮑賢倫是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還是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德高望重,名氣極高。他託朋友找到鮑主席,轉達此意。鮑主席說:“叫他寫幾幅字給我看看。”收到他的書法作品後,鮑主席一張一張看了說:“不錯,寫得比我有些弟子還要好,這個書名我題寫!”鮑主席不但為他題寫了書名,還贈送了他一副書法作品。

“雲是山錦繡,根為樹乾坤。”劉雲根還在不懈努力著,正一步一步堅韌地跋涉在通向藝術高峰的崎嶇小道上。他說:“作品要靠實力說話。我只有深深地紮根書法藝術的豐厚土壤裡,藝術之樹才能開花結果,才能鬱鬱蔥蔥,永葆青春!”

雲是山錦繡 根為樹乾坤——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雲根先生


作者:胡剛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吉安市作協顧問,廬陵文學院院長


附:冷和平的評論

移石山房的雲中鴻雁

——劉雲根其人其字

冷和平

安福三面環山,藏風聚氣。其內有河,曰瀘水,從瀘瀟山麓汩汩而來,生生不息。宋元以降,文風斐然,名人學子、忠臣義士不乏其人,一如七祖行思、文學家劉弇、宰相彭時、理學家鄒守益、詩人王庭珪、王禮錫等。

書法家劉雲根生於斯,長於斯,幸甚至哉!

一日,劉雲根與龍友、王建民等小聚,劉雲根索齋號,王建民脫口而出:“移石山房”,取賈島《題李凝幽居》中“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之文而成。龍友提筆一揮而就。於是,劉雲根的書房便有了個雅號——移石山房,書房和院子都不大,足可讓一幫書友們往來穿梭了。

好一個移石山房的雲中鴻雁,落根於此,每日與蘭為伴,與歌為鄰,與墨為伍。晴耕雨讀,塗塗抹抹,在筆墨世界裡活出了自己的那份瀟灑。他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的密碼都融入了書法線條的律動裡,在書法世界的氤氳裡自由呼吸。

16歲上,劉雲根入永新師範讀書,初習柳公權楷書,立下規規矩矩、有板有眼的唐人筆法。

18歲後喜歡上了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取其用筆輕重虛實、起伏頓挫、富於變化的特點,為過渡到行書作了充分的準備。

20歲時,學寫行書,以米芾為師,手追《苕溪帖》《蜀素帖》的間適與優雅,待完成了楷書到行書的轉換後,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徜徉於《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和米芾一系列的手札中,在宋人筆法裡,他明白了自然落筆、輕鬆佈勢的道理,以不俗、不怪、不枯、不肥的學書理念為自己定下一個努力的方向。

這個學書過程是漫長的,劉雲根要的是一種等待,抑或說是在等待一個契機,一種脫繭化蝶後的喜悅和悸動。這期間,他旁涉了大量的碑刻墓誌,對《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等下功猶勤,他要以魏碑的厚重來抵消學寫行書的漂浮,事實證明,這樣的一種嘗試是行之有效的。

當42歲的劉雲根面對王羲之的《蘭亭序》的時候,他豁然覺得,過去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今天的一見如故的希冀,這個象徵中國文化符號的《蘭亭序》,從此與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圓融無礙起來,是啊,學蘭亭猶如讀經,淺者見淺,深者見深。中國曆代書家都拿與它的關係來確認自身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劉雲根卻有著一種等待久遠的興會所期、神與字化的水到渠成。

不肥不瘦,不長不短,不寬不窄,不剛不柔,不粗不細,不枯不野。這樣的中和之美不正是劉雲根魂牽夢繞、尋尋覓覓的那個書法世界裡的精神家園嗎?

於是,永和九年的42個人,和劉雲根42歲的生命疊合在一起,翩然起舞。

就這樣,在王羲之的《聖教序》裡他懂得了奇而不怪、肆而不離、正而不板的自然與變化之美,在《初月帖》裡,他知道了線條的遒美流轉、勁健挺拔、筆法絞轉的立體之美,在《十七帖》裡,他領悟了晉人筆法的從容衍裕、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典雅之美。

劉雲根知道筆法是書法的核心,當他明白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繼而心慕手追晉人之韻的時候,他始終把筆法作為自己一絲不苟的質的存在。而筆法的外化形態是線條,你想要以線條構架之美打動觀眾,那就必須讓線條不斷的處於一種不變的狀態,從繁化到淨化,從實用到審美。在劉雲根對王羲之線條把握不穩的時候,他採取了一種迂迴包抄的方法,從學過王羲之筆法的書家字裡尋找捷徑,由此,他又開始了對孫過庭《書譜》、楊凝式《韭花帖》、智永《千字文》、懷素《自敘帖》、王鐸法帖學習的艱苦探索與跋涉。

當劉雲根將一幅幅書法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我們知道,這就是他審美人格外化的心靈世界。從線條組合成作品,反映出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還有思維邏輯運動中所產生的書法美學。這樣的美足以讓劉雲根覺得此刻——唯有此刻是自己人生坎坷經歷後的華麗蛻變。

人活著有了愛好,靈魂才有所依附。幾十年來,劉雲根一以貫之的執著,就是讓自己的靈魂有所皈依。他無所謂別人對他書法作品的褒貶的評判,也無所謂他人對他書法作品的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因為所有的書法作品都來源於他對書法執著的愛,愛可以包容一切。

作者:冷和平,井岡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吉安市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