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诗人娜夜:诗人的任务是把诗写好

鲁奖诗人娜夜:诗人的任务是把诗写好

诗人的任务是把诗写好

文/娜夜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我下午读到乔治·斯坦纳的一段话,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伟大的文学文本包含着再生的可能,不断追问的可能,但它并不会在那静静等着成为大学研讨会的材料……

你怎样看待文学奖项?

写作是一件事,获奖是另一件事。木匠的根本是结实的桌椅板凳,而非满地蓬松好看的刨花。对于一个作家,只有文本是有价值的。

对你来说诗歌意味着什么?你如何看待诗歌的边缘化?

意味着生活中有时我还是个诗人。在某个黄昏或深夜完成一首诗的可能性,在自然面前更谦卑的姿态,意味着属于我自己的表达方式——像一个寻找自己声音的哑孩子。

边缘或小众或无用,又有什么关系,或许正契合了诗歌的本意。星光依然闪烁,诗人们依旧在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很长时间了,还在继续,而且只写诗歌。

你怎样看待诗人和读者的关系?

我从来不低估读者的感受力,这使我的写作剔除了多余的赘肉。艺术的感受力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而诗不可言说,只能感受。有些诗的确需要读者有一定阅读准备和生命经验。关于生活和爱,哪一个生命没有自己深情的诗句,诗人写在了纸上而已。

你的人生中经历了多次移居,对你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的移居,离开甘肃之后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大西北:《大于诗的事物》,《向西》,《移居长安》,《移居重庆》,《时间的叙事》,《想兰州》《西北风就酒》等作品里都传达出这样一种诗人情怀:“谁在大雾中面朝故乡,谁就披着闪电越走越慢 ,老泪纵横 ”。

我想念高原之上那搬动着巨石般大块云朵的天空,烘烤着敦煌的太阳,我想念它的贫瘠,它的荒凉!

你对年轻写作群体在诗歌阅读与创作上有什么建议?

个人的写作经验对他人几乎没有。坚持阅读,写你的命运给你的——这很重要!

鲁奖诗人娜夜:诗人的任务是把诗写好


娜夜,女,满族。祖籍辽宁兴城,成长于西北。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曾获鲁迅文学奖。

————————————————————

链接——娜夜的诗

《起风了》

起风了 我爱你 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 不需要

思想

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 没有内容

《生活》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的越来越慢

包的越来越快

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母亲》

黄昏。雨点变小

我和母亲在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中

相遇

还能源于什么--

母亲将手中最鲜嫩的青菜

放进我的篮子里

母亲!

雨水里最亲密的两滴

在各自飘回自己的生活之前

在白发更白的暮色里

母亲站下来

目送我

像大路目送着她的小路

母亲——

《幸福》

大雪落着 土地幸福

相爱的人走着

道路幸福

一个老人 用谷粒和网

得到了一只鸟

鸟也幸福

光秃秃的树 光秃秃的

树叶飞成了蝴蝶

花朵变成了果实

光秃秃地

幸福

一个孩子 我看不见他

还在母亲的身体里

母亲的笑

多幸福

——吹过雪花的风啊

你要把天下的孩子都吹得漂亮些

《望天》

喝茶 望天

——摇椅里 一再倾斜向下的我

突然感到仰望点什么的美好

仰望一朵云也是好的 在古代

云是农业的大事

在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县以北

仍然是无数个村庄

吃饭活命的事

而一道闪电 一条彩虹

我在乎它们政治之外的本义

看啊 那只飞鸟

它多么快

它摆脱悲伤的时间也一定不像人那么长

也不像某段历史那么长

它侧过了风雨 在辽阔的夕光里

而那复杂的风云天象

让我在仰望时祈祷:

一个时代的到来会纠正上一个时代的错误

《他在说谎》

他在说谎

用缓慢深情的语调

他的语言湿了

镜片湿了 衬衣和领带也湿了

他感动了自己

——一个说谎者

在流泪

他手上的刀叉桌上的西餐地上的影子都湿了

谎言

在继续——

女人的眼睛看着别处:

让一根鱼刺卡住他的喉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