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1663億綠色融資聯結“高顏值”“高素質”新福建

守著綠水青山不能過窮日子。素有“綠色金庫”美譽的福建南平在順昌成立全國首家“森林生態銀行”,破題“兩山”轉化路徑。順昌縣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近80%。順昌縣依託國有林場,借鑑銀行運營模式,將分散的林業資源進行收儲、整合、保護和開發,實現林木林地資源多元化增值,實現了“國家得綠、林農得利”的雙贏。

“點綠成金”背後離不開興業銀行綠色金融的專業支持。興業銀行立足“森林生態銀行”運作模式,制定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為順昌縣國有林場提供綠色融資1億元,預計可完成集約人工林栽培2萬畝、現有林改造培育4萬畝、林下經濟基地建設1200畝,畝均蓄積可實現翻番,經濟效益明顯,推動森林資源變資產變資金、助力林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作為綠色金融先行者,從福建起步的興業銀行,始終將福建作為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大本營,14載植綠不輟,以綠色金融為紐帶,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聯結生態“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釋放綠色發展動能,讓“清新福建”更清新。

截至2020年10月末,該行在福建省內累計投放綠色融資1662.77億元,餘額681.75億元,其所支持的項目可年節約標煤582.48萬噸,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396.15萬噸,年節水232.03萬噸。

提前兌現綠色承諾 厚植福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在福州市紅廟嶺廚餘垃圾處理廠,一輛專用運輸車正在向垃圾儲坑傾倒收集來的廚餘垃圾。“這邊進來廚餘垃圾,出去就變成清潔能源和有機肥等重要產品,這是一個真正把固廢變成資源的過程。”項目建設運營方福州首創海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學忠介紹說。

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承擔了福州市主城區垃圾處理的重任,剛投入試運營的廚餘垃圾處理項目,通過對垃圾篩分實現了變廢為寶。然而這個惠及民生的環保項目週期長、資金佔用率高,急需低成本、高效率的綠色項目融資。興業銀行作為福建省內唯一一家與清潔基金管理中心、福建省財政廳簽署三方合作協議的銀行,為該項目提供了2.66億元、期限15年的綠色金融服務方案,其中6900萬元為清潔基金提供的低息貸款,1.97億元由興業銀行表內貸款在建設期予以投放。

有了綠色金融的資金活水,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不僅將助力福州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的既定目標,而且確保了未來30年福州市的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而興業銀行率先涉足碳減排領域,經過多年探索,已在國內碳金融業務領域牢牢佔據領先優勢。立足這一優勢,興業銀行積極支持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後,率先落地福建省內首筆碳資產質押授信業務。

2017年,興業銀行和福建吳航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完成福建省首筆碳排放配額抵押登記業務,抵押配額為10萬噸,既盤活了閒置碳配額資產,又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需求,成為福建省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的有益嘗試。

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福建是興業銀行綠色金融的發祥地。在2005年“兩山理論”提出當年,興業銀行就在福建率先成立綠色金融專業團隊,並於2006年落地國內首筆能效融資業務,從此開始綠色金融探索之路。2017年,興業銀行提出“力爭至2020年省內綠色金融業務累計投放量超1300億元,餘額超600億元”的發展目標,目前已提前兌現“綠色承諾”,為福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注入了強勁金融動力。

金融科技引領 綠色金融助力復工復產

數字化時代,興業銀行藉助金融科技加快開放與共享,實現了服務升級與價值再造,這在今年的疫情中表現尤為明顯。疫情期間,金融機構櫃檯業務難以開展,由興業銀行負責實施建設的福建省金融服務雲平臺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平臺設置“綠色金融專區”,從政策、項目、產品、獎勵補貼等多角度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短短几個月企業客戶就突破了6萬戶。

位於南平的福建神農菇業就是受益者,作為國內唯一大規模使用瓶栽自動化技術生產海鮮菇的企業,該公司產品佔全國40%市場份額,其中30%出口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萎縮,上下游供應鏈無法正常運轉,企業資金壓力增大。今年6月,興業銀行依託福建省金融服務雲平臺“綠色金融專區”,及時瞭解到企業資金需求,為其增貸1000萬元,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

該平臺的建設得益於興業銀行近年來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推進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在綠色金融領域,興業銀行自主研發了我國首套綠色金融專業系統—“點綠成金”系統,包括綠色客戶管理、綠色業務識別、環境效益測算、綠色資產管理、赤道原則評審等功能模塊,覆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等幾十個行業,還首次引入人工智能AI模型,開發地理信息系統(GIS)模塊,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綠色金融項目識別、客戶服務效率和精準度。

藉助金融科技賦能,興業銀行在疫情期間將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聚焦福建環保領域防疫企業,及時瞭解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的融資需求,開闢綠色通道,靠前服務,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點,簡化貸款審批程序,一戶一策提供精準服務,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同時快速審批快速發行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融資工具,將資金投放到疫情防控關鍵領域,打造了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環保後盾”,累計為疫情防控環保企業提供綠色融資逾70億元。

融資融智並舉 加快福建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今年10月,經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三明市、南平市創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具有福建特色亮點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更好服務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興業銀行發揮綠色金融優勢,主動承擔“綠色智囊”的重任,積極投身福建區域綠色金融試點工作。在三明、南平兩市申報過程中,興業銀行靠前服務,參與方案起草、評審、修訂等各項工作,並就兩地綠色項目庫建設、系統開發、綠色債券發行等工作持續給予專業支持,共同推動福建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三明被譽為“中國綠都”,在福建省率先出臺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綠色金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為持續擦亮“綠色三明”名片,興業銀行今年5月與三明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十四五”期間為其提供不低於200億元綠色投融資業務,強化對三明市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等多元化金融服務能力,並協助三明市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探索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三明模式”。

此外,興業銀行還分別與福建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承諾為福建省內提供綠色金融融資支持總計不低於700億元,共同推動福建省水利補短板建設和生態環境產業發展,支持生態環境多方共治,推動赤道原則本地化,攜手打造環境治理福建樣板。

從“十三五”時期加強汙染防治、生態明顯改善,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我國綠色發展有了明確的時間表與路線圖。福建省是我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節能降耗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水、大氣、生態環境優良,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戰略,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對綠色金融需求不斷增加。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機遇,興業銀行匯聚總部優勢和綠色金融優勢,出臺《興業銀行服務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行動計劃》,全力支持福建生態省建設,力爭2025年末在福建省內投放綠色融資服務餘額達到1100億元、綠色金融客戶達到4300戶。同時“融資+融智”加大生態環境治理、水利建設、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等重點領域支持,推動環境權益和生態價值市場建設,聯合福建省內同業共同打造“福建版赤道原則”,形成並推廣“福建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