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11月24日下午,檢察機關受表彰全國先進工作者座談會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

11月24日,五年評選一次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15位來自各級檢察機關的全國先進工作者相聚於此。

“始終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終高度重視發揮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15位全國先進工作者有著怎樣的履職生涯?為何能成為全國檢察工作者的優秀榜樣?讓我們一起在他們歷經的檢察歲月中,在不凡又溫情的檢察事蹟裡尋找答案。

知心人

以赤誠之心感受群眾冷暖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檢察院

檢委會專職委員

第三檢察部主任潘志榮

“我和農牧民有個約定,做他們永遠的‘蒙’小子。”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檢察院潘志榮的承諾。在這片草原上,他與案件當事人有“案結事了”的約定,與手機裡的400多位農牧民聯繫人有“需要就到群眾身旁”的約定。

在達茂旗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潘志榮走遍了全旗77個嘎查和行政村,巡訪過980多個牧場點和3400多戶農牧民,他是草原上的“活地圖”,也是案件信息的“收集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遊牧檢察官”。

2017年,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以來,潘志榮和團隊走遍了全旗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永遠守護這片草原這片綠。”這一次,他和草原有了新約定。

如今,達茂旗檢察院共協調行政機關推動恢復林地、草原植被860餘畝;推動解決了巴音杭蓋自然保護區非法採礦企業的清退工作;數塊“公益訴訟復綠林地”的牌子在這裡紮下……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檢察院

第八檢察部主任白靜

而另一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檢察院的白靜,把微笑印刻在了每一位來訪群眾的心裡。

微笑服務、貼心溝通,在公正適用法律的同時,白靜把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貫穿於案件辦理全過程。她多次承辦群體性申訴監督案件,主動為申請人排憂解難,積極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檢察辦案環節,最大限度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在釋法說理中,傳遞著新時代司法為民的檢察情懷。

白靜還是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一把好手。作為核心業務骨幹,她承擔了公益訴訟試點任務,探索符合邊疆生態特點的公益司法保護模式,並在全區推廣。她敢啃硬骨頭,率先在全區組建上下兩級一體化辦案團隊,實現跨區域案件異地管轄,探索以公益訴訟圓桌會議方式增進共識解決市域汙染問題……由她主辦的兩件公益訴訟案件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河南省尉氏縣檢察院檢委會委員

第二檢察部副主任田文生

“案件無大小。對於老百姓來說,每一起案件都是大事。”河南省尉氏縣檢察院的田文生已有26年從檢生涯。

多年來,他始終工作在刑事檢察辦案一線,辦理各類案件2000餘件,所辦案件批准逮捕準確率和起訴後有罪判決率均為100%。

2018年5月,田文生作為骨幹成員,主辦了河南省檢察院重點關注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案。該案卷宗126本,近2萬頁,涉及59名犯罪嫌疑人,證據多而複雜。他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把事實證據製作成190餘萬字、上千個電子文檔,在庭審中展示,59名被告人全部當庭認罪,案件辦理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當地百姓得知判決結果後奔走相告、拍手稱快。

“為民司法的情懷,必須融入檢察官的血液裡。”田文生說。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檢察院

第五檢察部主任謝新星

“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過程。”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檢察院的謝新星將“群眾無小事”做到了極致。他曾在短短7天內成功化解了案件當事人之間長達12年的積怨,修復了社會關係,維護了社會穩定。

2017年4月,謝新星參與打擊違法屠宰窩點銷售注水牛肉的聯合執法行動時,面對10多名手舉殺牛刀抗拒執法的屠夫,他站在最前面大聲析理說法,與公安民警在現場一舉抓獲16人,嚴厲打擊製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檢察院

檢委會專職委員

第二檢察部主任時均宇

第一次穿上檢察服時的興奮和期待,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檢察院的時鈞宇始終不能忘記。時至今日,談及當時的感受,時鈞宇的眼中依然閃爍著激情與堅毅。

作為一名經手4000餘起案件的基層公訴人,時鈞宇保持了27年無錯案、無錯訴、無違法、無違紀的紀錄。

“法律是嚴肅、冷靜的,但檢察官是有溫度的。”自2014年鈞宇工作室成立以來,來訪群眾帶著大大小小的問題,坐在時鈞宇對面,法律諮詢、心理輔導、鄰里糾紛、家庭教育、勞動爭議……時鈞宇每一句都認真聆聽,每一個訴求都耐心解答。她說,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是檢察官的責任,更是義務。

在平凡歲月中,完成不凡使命。他們默默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誓言,一路向前。

守護者

用工匠精神書寫司法情懷

說起重慶市檢察院辦公室的周亮,“忙個不停”是同事們對他的日常評價。

從檢13年,雖說鮮有在法庭上的唇槍舌劍,但周亮奔波在工作一線,從未停止衝鋒陷陣。

10餘年間,周亮負責起草重慶市檢察院重要綜合文稿近100萬字;和同事一起調研案件背後的社會治理問題,提出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社會治理的情況反映400餘份……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協調調度經驗豐富的周亮加班加點,制定了全市檢察機關疫情防控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共同抗“疫”,積極服務群眾。

好的榜樣指明前進方向。在周亮的帶動下,重慶市檢察院辦公室連續10年被評為省級檢察院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並多次獲得榮譽稱號。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湖北省黃石市檢察院

第一檢察部主任劉亮

湖北省黃石市檢察院的劉亮是有名的“拼命三姐”。從檢14年來,她先後辦理500餘件重大刑事案件,無一錯案。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中,劉亮帶頭辦理了黃石地區首起涉黑案,並敏銳發現該案中的保護傘線索;參與指導全市12件涉黑涉惡案件的指導和審核把關,有效保證了案件辦理質量;認真協助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各項日常工作,推動了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序推進。

疫情期間,她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並在此期間建立司法機關辦案協作機制,確保案件依法從嚴從快辦理,實現了抗疫與辦案兩不誤。

“努力把每件案子辦成鐵案。”這是劉亮一直堅守的初心。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廣東省檢察院第二檢察部

四級高級檢察官王暉

“被害人的怨戾,檢察官有責任化解。”廣東省檢察院的王暉始終堅守一個信念——我們辦的是案件,更是當事人的人生。

從檢15年來,不管是訊問犯罪嫌疑人,還是聽取辯護人、被害人意見,抑或是出庭公訴,王暉都耐心細緻釋法,讓訴訟參與人感受到司法關懷。

王暉還總結出“三親自兩溝通”辦案方法,踐行司法親歷性原則,由“在卷審查”變為“在案審查”,連續成功抗訴兩件一審宣告無罪的命案,堅守住了公平正義底線。

“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工作,落實好每一項改革任務,是新時代檢察官的擔當。”王暉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

第五檢察部主任梅玫

說起和孩子打交道的未檢名片“莎姐”團隊,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的梅玫最有發言權。

“懲罰一個孩子很簡單,但改造好一個卻不易。”2004年以來,梅玫和“莎姐”團隊一起,對400餘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幫教,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到課堂、成功就業,帶領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陰霾。

從事未檢工作15年,幫助144名涉罪的孩子走向新生,在十多萬學生心裡播撒法治的種子。她牽頭創立的“莎姐”青少年維權崗獲30多項重量級榮譽,成為檢察機關的又一張亮眼名片。而現在,“莎姐”從最初7個人擴展到全市三級檢察院共同參與,逐漸發展為有416名“莎姐”檢察官、1301名社會各界“莎姐”志願者的大團隊,共同守護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江蘇省連雲港市檢察院

第七檢察部副主任王帆

江蘇省連雲港市檢察院的王帆也是一名未檢檢察官。雖從檢時間不長,卻以“工匠精神”承辦400餘起侵害婦女兒童權益案件,經辦案件不容出任何一點差錯。

在一次辦案中,王帆發現校外機構存在學生保護的“真空地帶”,主動牽頭,聯合相關部門組建強制報告平臺,有效解決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隱蔽性強、發現難、干預難、聯動難、追責難等問題,全市在校生被侵害率下降15%。該項制度獲得江蘇省人大代表曹立志點贊,“切切實實地給予未成年人乃至全社會以更大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這個年輕的“85後”檢察官姐姐也是“三區三州”地區不少孩子心裡的“大姐姐”。上高原、下田間,她全力以赴把法治種子送到了祖國邊疆,把法治信仰送進了孩子們心裡。問及初心,她說,未檢檢察官代表國家監護人,而檢徽佩戴在離心臟最近的地方。

追夢人

以檢察忠誠守護國泰民安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

第七檢察部檢察官施淨嵐

2017年,作為上海檢察機關推選出的唯一黨代表,浦東新區檢察院的施淨嵐肩負著檢察機關的重託和人民的厚望。

從檢26年,不僅承辦的上千件案件無一錯漏,而且出色辦理了復旦大學大學生投毒案、新中國成立以來申城最大毒品專案、首例醫保詐騙系列案等一系列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在辦案中追贓挽損數億元。

今年疫情期間,施淨嵐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帶領9名幹警奔赴浦東新區滬東街道協助開展防疫工作。在做好志願服務的同時,開展法治宣傳和檢察監督,“一日一志”記錄當日走訪指導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圖文並茂、條理清晰的《溫馨提示》給街道,為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幫助。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遼寧省丹東市檢察院

第一檢察部負責人蘇鳳琴

從檢13年,遼寧省丹東市檢察院的蘇鳳琴以精湛的業務能力,挑起大案要案和疑難複雜案件的重擔。她被指定負責主辦中紀委、最高檢和省檢察院交辦的20餘件專案,件件得到好評。

縱使業務能力超群,依舊不斷鑽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行期間,蘇鳳琴提交的《關於儘快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議》的提案,得到市政協高度重視,為當地全面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她還帶頭適用該制度,辦理涉及24名犯罪嫌疑人的走私案中,6人不起訴,18人起訴,是目前丹東地區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人數最多的案件,也為提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發揮了較好引領示範作用。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檢察院

第六檢察部主任孔祥森

從檢26年,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檢察院的孔祥森曾先後參與查辦七臺河市涉案金額最大的貪汙案、受賄案、挪用公款案等相關案件。

2017年7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正式推開。在孔祥森的帶領下,七臺河市檢察機關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醫療廢物清理”等多項公益保護專項活動,督促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共同解決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保護了當地的民生民利,不僅群眾滿意,也得到了市委、人大等的認同和支持,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為公益訴訟工作順暢推進打下了良好基礎。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姜淑珍

“我第一次以公訴人身份出庭是一起普通的盜竊案,師傅給予充分肯定,我心裡樂開了花……”談及多年前的往事,北京市檢察院的姜淑珍仍歷歷在目。

回顧公訴生涯,姜淑珍說,那些曾磨礪過自己的“小案子”,成為她走向一名合格公訴人的堅固基石。

從檢21年,姜淑珍先後辦理、督導過多個省部級大要案;指導過涉案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e租寶”、華贏凱來等重特大非法集資案,以及肯尼亞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全國最大盜版兒童繪本侵犯著作權案等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而她也從一名“半路出家”的檢察新兵成長為檢察業務專家。不變的是,姜淑珍始終保持著那顆做一名公平正義守護者的初心。

把司法辦案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

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

檢委會專職委員

第一檢察部主任高峰

奮戰公訴一線20年,辦理過各類刑事案件1500餘起,無一錯案——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是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的高峰給出的。

2018年,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高峰第一時間提前介入該案。作為承辦檢察官,他要求自己把案件辦實辦細,在引導偵查取證的同時,從快辦理案件,取得良好的辦案效果。

溫州中銀大廈瀆職案、應某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2017年中央督辦的張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政協原主席吳水霖受賄案……高峰辦理了太多個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他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公訴人,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憑著心細如髮絲的嚴謹,正義才最終得以彰顯。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