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河北省南部的邯鄲市,位於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

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邯鄲之所以名氣大和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以邯鄲為都有很大關係。實際上,邯鄲除了是趙國之都,還有一個“都城”的身份——邯鄲還是成語之都。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其實這個問題,牽涉到一個文化史的問題。邯鄲,隋王朝以前華夏五都之一(長安、鄴、洛陽、建鄴、成都),也正是邯鄲在上古的地位決定了邯鄲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成語之都”。

如果以城市為單位來計算所產成語的話,邯鄲無疑是名列前茅的。先說十幾個與邯鄲有關的特別著名的成語吧,如圍魏救趙、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利令智昏、梅開二度、邯鄲學步、毛遂自薦、一字千金、驚弓之鳥、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曠日持久、奇貨可居(呂不韋看中秦國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即秦始皇之父)、三人成虎,還有太多太多。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中國的成語產生年代,重點在春秋到隋朝這一時期,這期間覆蓋了當前中國流傳成語數量的80%。

邯鄲“成語之都”之所以讓人懷疑,那就是歷史欠缺邯鄲一個公平,一個“古都”的稱謂,四大古都邯鄲可能拼不上,但要選六大、八大古都邯鄲是100%有資格的,當然,行政區劃關於邯鄲、安陽分置也是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邯鄲安陽本不分家

邯鄲,又名鄴城,自古以來是中華經濟、文化的繁榮區,自大禹治水後,廣袤的華北平原成為農耕社會中國先祖最佳聚集地,文化經濟也在這裡繁榮,特別是黃河兩岸的齊魯、燕趙之地,更是夏商周三代各部落、國家競相爭奪的富庶之地。歷史上值得一提的殷商、邢國,後來周初周公、召公封地皆位於華北平原。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因古代黃河、漳河在邯鄲交匯(有一個時期黃河過邯鄲,現已改道),肥沃的衝擊平原讓這裡成為華北平原的經濟文化中心,直到漢末,黃河改道與戰爭原因,邯鄲城離黃河越來越遠,軍事牛人曹操在今邯鄲、安陽交界的鄴地建立新的都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鄴城。

一時間,鄴城成為整個北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後雖有鮮卑東西魏分裂,但華北平原的經濟文化始終勝於關中一籌。就連東晉漢人南遷後,新的首都都名“建鄴”可見當時鄴城的影響力。


歷史為什麼選中邯鄲

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地處華北平原趙國將邯鄲選定為都城,從此邯鄲開啟了數百年的華北平原中心歷史。秦統一六國,在此設邯鄲郡,後來漢朝也為漢五都之一,邯鄲始終在華北的舞臺上穩唱A角。漢末曹操勢力興起,開築鄴城,開啟了鄴城六都時代(曹魏、後趙、冉魏、前燕、 東魏、北齊)。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直到隋朝一統天下,特別是大運河(永濟渠)的開通,涿郡作為運河的北端,幽州的地位被發現,從此邯鄲失去了華北一哥的地位。但後繼而起的廣府城、魏博節度使、大名府也都曾是一定範圍內的區域中心,也是鄴城影響力的一部分。

邯鄲的成語為什麼牛

雖然,隋前王朝多以定都長安、洛陽居多,但在農耕時代,經濟的主要繁榮地區仍然在華北平原(當時江南還是蠻荒之地),同樣,與官方文化對立的民間文化,也就從華北平原這片沃土上滋滋生長。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成語多是民間口語輾轉流傳的產物,是民間文化的結晶,因而作為華北平原、甚至整個北中國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成為這些成語的第一道加工地,“成語之都”就此橫空而出。


成語的產生髮展,與經濟文化是一致的,隋唐大一統王朝出現後,生產力不斷髮展,老百姓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民間文化的質量也在逐步提升

,特別是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讓通俗的文化日益走向正規,因而成語產生也逐漸走向數量上的衰減。

成語之都為什麼是邯鄲?

作為一個遠去的古都,邯鄲是悲哀的,被後來朝代的行政區劃分裂,漸漸被人遺忘。而作為民間文化的集大成加工之地,邯鄲又是幸運的,它見證了唐詩興起之前民間文化的重要產物——成語的發展史。


至今,我們懷念成語,正是曾經的民間文化逐步普及的一個印記,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四言詩和成語那麼像?其實,像就對了,文學的普及就是從四言逐步發展到多言,直到今天看到的“我口寫我心”,成語只是我們祖先學習文化的一部分。


信息來源:邯鄲文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