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三清天下秀”。三清山上層巒疊峰,風光秀美,有小黃山之稱。去過的人都說其“秀麗”比黃山只會過而無不及。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然而有的遊客去了三次三清山因天氣的原因都沒有看到三清山的尊容;有的遊客因為從南部山門進山,結果只能爬山受累,僅看了少數幾個景點;有的遊客進山後盲目亂轉,既花時間,也花體力,還沒有看到想要看到的風景。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這些遊客錢花了,人也受累了,結果還徒勞,沒有欣賞秀麗的三清山,只是“到此一遊”,留下了不少遺憾。小編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山門兩次遊覽三清山,看到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三清山。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小編曾於三年前深秋去過一次三清山,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從三清山東部(金沙索道)上的山,看到了三清山風景秀麗、美景如畫的一面。由於時間緊張只遊覽了蟒蛇出山、司春女神等部分景點,三清宮、西海岸、萬壽園等景點沒有去成。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對三清山的美景一直惦記著,希望能機會再次去一趟三清山,把三清山的美景“照單全收”。終於在今年6月19日從三清山南部(外雙溪索道)又去了一趟。然而,此次三清山之行恰逢梅雨季節,山上到處是濃霧,白茫茫一片。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因垂涎於三清山美景,為了一睹三清山“芳容”,選擇在三清山上住了兩個晚上,寄希望於天氣轉好,然而,雨水似乎如同嬰兒般哭哭停停、停停哭哭,山中溼氣大,濃霧始終散不去,山上什麼也看不清,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一次是風景秀麗、美景如畫,一次是蒼茫一片、徒勞而返,兩次不同的境遇,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結合自己兩次遊覽三清山的親身經歷,現在把如何遊覽三清山的攻略進行整理,以供參考,以免廣大朋友走彎路。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遊覽時節:春末夏初受梅雨季節的影響,山中溼氣大,霧氣濃,不利於賞景,最佳的觀賞時節在秋季和初冬,此時天氣乾燥、秋高氣爽,天藍雲淡,最適合遊覽。前往三清山之前一定要查詢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只有天氣好時,才能上山看到秀美風景,否則只能無功而返。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交通

:三清山交通發達,機場、鐵路、公路都有車到三清山。自駕的朋友可直接導航到三清山,強烈建議導航到東部山門(即金沙索道進山處)。三清山彎多坡陡,駕車的朋友要千萬注意小心慢行,及時主動避讓來往車輛。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進山通道:進三清山的通道有南門、北門、東門。如果選擇錯了進山通道,爬山會讓人爬到絕望,特別是從南門進山(即外雙溪索道),一路山勢陡峭,都是爬山,有的地方得手腳並用,你還沒有看到景就已經累癱了。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從南門進山(即外雙溪索道)大約要爬5至6公里的陡峭山路才能到達司春女神、蟒蛇出山等著名景觀。從東門(即金沙索道)進山大約走1公里的平緩棧道即可到達司春女神、蟒蛇出山等著名景觀。所以大家是選擇哪個山門進山,應該更清楚了。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因此,強烈建議從東門(即金沙索道)進山。這裡山勢較平緩,司春女神、蟒蛇出山等主要景點都離金沙索道上站不遠,這樣你只要花最小的體力,就能遊覽最精華的景觀。如果時間和體力允許可以到三清宮、南海岸等地進行深度遊。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遊覽路線:金沙索道上站就是南清園,然後經西海岸,到東海岸(陽光海岸)、接著回到南清園,最後下山,這就是經典線路,

用一天的時間絕對夠了。三清宮、萬壽園自然景觀不怎麼樣,如果繞道這兩個地方至少多花費2個小時,不建議遊覽。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經典線路沿著南清園依次可以觀賞到“企鵝獻桃”“蟒蛇出山”“司春女神”“杜鵑谷”“玉清檯”“馬頭石”“道童唸經”“玉女開懷”“龍鳳台”“一線天”“觀音賞曲”,然後到西海岸看“猴王修道”“媽祖神峰”等,再到東海岸賞“玉田石”“金雞報曉”等,最後回到金沙索道。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住宿:三清山下既有豪華型賓館,也有一般的農宿;三清山上的住宿條件相對來說要簡陋一些,有的連熱水都沒有,價格也不高,適合第二日看日出和遊覽。不同遊客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有選擇性的住宿。當然,如果自帶帳篷的話,三清宮那裡有營地。

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

特產及美食:特產有珍珠、鼻涕果、三清山葛粉等,特別是三清山葛粉為山裡純天然綠色食品,很多遊客都會購買一些贈送親人。三清山有很多美食,我們先後品嚐了板栗燒雞、千頁豆腐燒魚、三清山臘鴨等,味道都非常不錯。

關於第二次遊覽三清山詳情,小編近期會進行整理,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