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要讀書?社會這麼浮躁,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靜下來讀書?

感覺很久了,從小學、高中直至大學畢業,這段賣力讀書學習的時間過後,很久沒有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一本書,汲取書中養分,索取新知識,認識不一樣的世界觀、價值觀,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儲備乾貨,積蓄能量了。

到底為什麼要讀書?社會這麼浮躁,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靜下來讀書?


這種感覺不由讓我想起《這樣讀書就夠了》的首章,在我看來,這批頭蓋臉的第一問,確實讓我羞愧,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難嗎?確實是難的。

投身公路建設事業,我們好像總是給自己些許暗示,宛如已投身革命,生存負載重壓,早已無暇顧及些許,完成工作,空閒便是獎勵自己休息的機會。日復一日,每日忙忙碌碌,感覺已然窮盡生存力量,沒有餘力去學習,甚至完整讀完一本書。

確實是難的。也許許多人會說,換做是讀書的年紀,不要說一本書,10本書學習也不在話下。可是現下,即便面對工程建設中許多必要考試,也是難題,記憶減退,思維僵化,一頁頁從眼前飄過,不留痕跡,看不懂、記不住。再者,也許是社會壓力,也許是自我浮躁,每個人感覺,即便開始,也很難堅持下去。

真的難嗎?

捫心自問,除了書中所講的對症的學習方法,充實的學習能力,我認為其實我們真正難的、缺乏的是充分的自我認識、知識匱乏的緊張感、以及對於學習的新認識。誠然,這痛苦的生存負載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好像我們已經窮盡洪荒之力,已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或者讀書。

可是,我們其實也不明白,為什麼別人會相對輕鬆,我們卻只能在埋頭苦力。其實,好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去面對的是,我們的生存能力已遠落後於社會進步。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也許我們都是一樣的,但在我們無意識的時候,一部分的人已充分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能力的缺陷,瘋狂補給。我們這便是算輸在了起跑線上。

社會創造力的增強,我們深感疲憊,生存壓力日漸加重,讓我們時時無法喘息。如果我們還沒有正確的自我剖析,深刻的自我認知,進行自我提升、改造,那便是社會淘汰的必然品,即便讀書、學習,也沒有確實的方向,耗費精力,已然一無所獲。

再者,讀書真的那麼恐怖嗎?

並不是。

我們要改變對於讀書的新認識。小的時候,我們或許常常整本書整本書的囫圇而吞,因為我們多的是時間精力,而應試也需要我們錙銖必較。

然而現在,我們應更多地知道哪些是我們需要的,每一本書並不一定整本書都字字忘懷,應從“讀書”到“拆書”,將核心知識拆為己用,靈活學習,並加以反覆的“體驗”和“反思”,務必將知識轉化為自我能力,將能力運用於生活,加工碎片化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聚沙成塔。

在不久之後,我們會發現,主動學習之後,我們的整個人真的得到了昇華,這種昇華,是許多工作問題的迎難而解,許多生活問題的轉化,個人視野的開闊,境界的提升。

新讀書,新學習,也許,更是新生活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