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在生活中,如果您是- -位有心人,那麼您就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兒童在吃手指。其實這並不是簡單的動作,據科學研究調查,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兒童期發病率奇高的一種心理運動功能障礙。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的調查就明確表示,在6~12歲的兒童中,“經常”和“幾乎整天”吮手指的發病率已經佔了12% ,而咬指甲的發病率甚至高達44%。同樣是這份報表顯示,90%的正常嬰兒都有吮手指的行為,特別是在兒童正在發育牙齒的時候,這都在正常現象的範疇之內。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小兒吮指

實際上,兒童成長到2~3歲後,這種吮手指的現象-一般就會逐漸消失,但如果過了這一年齡階段仍然經常吮手指,則可以確定屬於-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了。咬指甲現象一般來說,會在兒童期任一階段發生,但多數還是出現在學齡初期的兒童身上,有資料顯示,大約有10%~ 30%的學齡兒童都會有這種行為,其中男女所佔比例相等。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小兒吮指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1年稱為“口腔期”,認為這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比較重要的基礎階段。嬰兒在“口腔期”如果能得到來自父母的耐心的照顧,就會很自然地感到親切和愉快,從而能夠減輕內心的焦慮感和不安感。相反的是,如果在“口腔期”的嬰兒無法得到適當的發展和照顧,嬰兒在長大之後就非常容易出現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等等現象。

而經典心理學認為,吮手指往往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信號:寶寶到了2~3個月時,隨著他們大腦內皮質的快速發育,學會兩個動作,一個是用自己的小手在眼前搖動,眼睛緊緊盯著自己的小手看,這是看手遊戲;另外一個就是吸吮手指,因為寶寶最初是用自己的舌頭來感知外界物體的,我們可愛的寶寶就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和這個世界的。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另外,吮手指也可以說是寶寶的心理安慰劑。在寶寶自己的某種需求無法達到滿足的時候,比如寶寶餓了卻等不到奶吃或需要媽媽的愛撫卻得不到滿足,他們往往就開始用吸吮手指的方式作為安慰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這種類型的吮指並不需要糾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心理學家進一步指出,孩子即使到了兩三歲時還是喜歡吸吮手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寶到了四五歲甚至更大時還是吸吮手指的話,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這必須引起家長的注意。毫無疑問,吸吮手指這一不良習慣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尤其是衛生同題讓人擔憂。有國外的專家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導致兒童長期經常吃手指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是孩子對於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於父母忙、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家庭成員失系比較緊張等家庭原國,使孩子得不到允分的愛撫和關注,特別是缺乏母愛,這必然公導致該子對自己進行安慰,. 而兒童從吮手指、吃指甲的過程中得到一.種快感後,便公時刻想著去吮去咬,如果父時對線子的行為不及時進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兒質養成習慣性行為.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咬手指

另外,由於國家的收策問題,現在家庭人多是獨生火,住在單元式的房子裡,當幼小的孩子從學校、幼兒園川來後,總是-個人在家裡孤獨地玩玩具、做作業、看電視,找不到一個可以溝通的人,.當他們感到寂寞、孤獨、乏味時,當然就會像小時候那樣不自覺地去吮手指、咬指甲,長此以往,就養成了不良習慣。

也有不少孩子是出於模仿和適應困難,有的兒童吃手指是在幼兒園、學校裡從同伴那兒模仿而來的。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也怎麼做。還有的孩子當獨自適應新環境感到困難,或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下時,也會非常自然地產生此種行為。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吸吮手指本來是一種兒童的本能行為, 約90%的嬰兒都有這種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行為慢慢就消失了。但如果上學後仍改不了這個毛病,就會引起同學的嘲笑,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他的學習和生活,使他精神上產生一定的壓力。而且,他們經常咬甲,常使指甲周圍皮膚被咬破、發生感染,甚至使指甲脫落,這樣也將會影響手指的精細動作,從而影響其日後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吸吮手指壞處很多,非常容易致使兒童手指感染,還會讓寶寶的牙齒髮育產生畸形。咬,指甲多發生在兒童感到緊張不安或自身心情極度抑鬱的時候;而咬衣襟、咬鉛筆或咬類似物品則一-般多發生在學齡初,還會伴隨睡眠不良、磨牙、抽動症等行為症狀,或者是焦慮、孤獨、退縮等等兒童情緒問題。所以說,這些頑固性習慣的主要之處不在於對身體造成的損傷,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對兒童存在心理問題的一個提示。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那麼,這種現象要怎樣進行調適呢?首先要消除環境中的緊張因素。比如父母之間的關係緊張,總是大吵大鬧,或者對孩子要求過嚴,經常對其進行打罵,這種種不良環境因素都會加劇孩子吮手指和咬指甲的毛病。只有溫馨和諧的家庭才會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穩定,並且克服允手指和咬指甲的毛病!

作為家長,不論如何,不要暗示或強化這種行為。如在孩子出現吮手指、咬指甲的行為時,家長千萬不能叫嚷: "看,他又在咬了!"這樣做不但無法讓孩子克服這種毛病,反而很可能會讓他變本加厲,因為當孩子聽到父母的叫嚷時他肯定會感到更加緊張,而越緊張,他就越會不由自主地咬起來。由此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因此,當遇到這樣的兒童時,家長不僅不要像個小孩子一樣大聲叫喊,更不要神經質地凝視著孩子。

小兒吮指現象的心理狀態

其實不論用什麼方法,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對待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假以時日,就一定能徹底改掉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而且還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任何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