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村裡散步,甘棠村的村民張武站會把頭揚得高高。他看到路邊拍照的遊客,熱情打招呼:“往村裡走,那兒還有展覽館。”今年,甘棠村蝶變綻新顏,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這讓76歲的張武站倍感自豪……
近日,洛報融媒記者來到洛陽市宜陽縣香鹿山鎮甘棠村,頓覺眼前一亮。村裡的柏油路寬闊平整,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兩側,一汪清水沿著水渠緩緩流淌,小橋、綠植、假山點綴其中,村莊顯得寧靜優雅,猶如城市公園的一角。
甘棠村不僅“顏值高”還有“內涵”。相傳,西周時召伯來到現在的甘棠村,在一棵甘棠樹下處理民間事務,並謝絕百姓端來的茶飯。百姓為感謝他的奉獻,把甘棠樹所在的村子命名為甘棠村。現在,這裡是洛陽市廉政教育基地和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張武站是土生土長的甘棠村人,現在,他吃完飯就喜歡在村裡閒逛,見到洛報融媒記者,他笑道:“走,我帶你看看鄉村的新變化。”
走在柏油路上,張武站用力踩了踩路面,說:“村裡最大的變化是路!”原來,村裡的水泥路坑窪不平,下過雨,路上到處是泥水坑。路邊還有村民私自建的車子棚,路又窄又破。
今年,香鹿山鎮以召伯文化為抓手,籌資把甘棠村打造成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一期工程就是提升改造農村人居環境,主要包括廁所改造、汙水治理、垃圾分類、牆體美化、村莊綠化、街景小品等村容村貌建設。
“從村裡召開拆除違章建築的動員會,到6月下旬修好路,只用了3個多月。”說起建設速度,張武站很興奮,“一眨眼,村裡就有嶄新的大路,不僅有行車道、人行道,路兩側還建有水渠、小橋等街景,每次回家我都感覺走進景區裡。”除了修路,甘棠村還進行了汙水管網改造,水沖廁所代替了旱廁。以後到了夏天,甘棠村不再臭味瀰漫,而是瀰漫青草芳香。
如今,行走在甘棠村,處處能感受到召伯文化的印記。路兩側房子的外牆上,描繪著講述召伯廉政為民的故事畫。在村子東側,有一座文化廣場,這裡矗立著一塊刻有“召伯聽政處”的清朝石碑,文化意味十足。近年,廣場上新建了召伯文化牆和塑像,對面建設了廉政教育展廳。
“我們村有3個文體廣場,總面積有1200平方米。”張武站介紹,近年,村子對這些廣場進行提升改造。位於甘棠村中心的文體廣場變化很大,不僅平整了地面,還修建了寬闊的舞臺。25日,翻修後的文體廣場舉辦了宜陽縣第八屆召伯文化節,動感的LED屏幕、環繞式音響,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聽感受,鄰村的村民也來此拍照留念。
說起村子的新變化,張武站誇個不停。“村容村貌變好了,村民的素質也提高了。現在,村裡的環衛工人很多,從早到晚沿街清掃,不放過一片紙屑。”張武站對村子的未來充滿期待,甘棠村將繼續挖掘召伯文化,建設甘棠驛、召伯祠、廉政培訓基地等,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洛報融媒記者 何奕儒 通訊員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