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生存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流浪地球》


人們為了生存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流浪地球》


這本書講述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人們為了生存,想要在四百年的時間內逃出太陽系去到最近的比鄰星,但是如何去又成了一個問題:飛船派想要建造一艘巨大的飛船,讓人類在裡面生活,但是飛船並沒有像地球那樣的穩定生態系統,因而人們採取了地球派的觀點,制定了名為流浪地球的計劃,計劃的內容是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地球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了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書中提到,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自轉,使發動機噴口對準地球運行的反方向,這一步被稱為剎車時代;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這是逃逸時代;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行星,進入新太陽時代。

但當人類逃離了太陽系後,太陽並沒有如期發生爆炸,不少人開始重新觀測太陽,發現太陽的數據同四百年前並沒有什麼區別,人們感覺這一切都被政府欺騙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地球卻已七零八碎滿目瘡痍,人民開始質疑政府,以至於叛變奪取發動機的控制權,想要重新迴歸太陽的懷抱。但當人們處死流浪地球計劃的政府人員的時候,太陽卻爆炸了,隨著太陽粉碎的還有人類迴歸的希望。憤怒的人民變得沉默,帶著地球開始繼續流浪。


人們為了生存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流浪地球》


書中提到,當人們都覺得地球馬上就要被太陽吞沒了,甚至有人自暴自棄,爬上地面,想著現在被蒸發也比忍受生活中的痛苦和絕望要好。但是主人公的父親卻說:“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有金錢,權力或者才能,而在今天,你只需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這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即便生存是多麼的艱難,活下去的概率有多渺茫,我們還是要心懷希望,勇敢的活下去。即便真的面臨死亡,我們也要自豪的死去,因為我們為此盡了最大的努力。

我想《流浪地球》這本書給人最大的觸動便是:人們為了生存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在災難面前,人類是弱小的,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能使人類倒下,但人類又是強大的,他們心懷希望,為了生存可以付出一切。之前困擾人類的一個倫理學問題在生存面前顯得無法理解,“當洪水到來時,只能救一個人的男人,是救他的父親還是他的兒子?”。書中認為,在災難面前,人類的延續才是最重要的。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寫的很真實,也很能引起人們的思考,就像他所寫的《贍養人類》一文深刻地指出了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性的冷漠和慾望,以及不公平帶來的不平等。《流浪地球》同樣引人深思:在災難面前我們能做些什麼,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但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心懷希望,努力生存下去。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一文同樣寫出了中國人面臨災難的態度,寫出了中國人對家的概念,展現了中國式親情:中國人對家的情感不同於好萊塢式的拋棄家園逃亡,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而是帶著羈絆相互支撐,沒有家就沒有一切。有家就有希望,家在身後,是我們永遠的支持,家在前面,是我們努力的歸宿。


你喜歡《流量地球》這部電影嗎? 單選

0

0%

喜歡

0

0%

不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