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每到年關,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感慨日子難過,有人沮喪,有人壓抑。

情緒低落的難捱時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壓方法。小編狀態不好的時候,更愛在書店漫無目的地閒逛一天。

出其不意地邂逅到一些好書、有趣的書,也是個自我治癒的過程。

前陣子就發現了一本新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名很文藝,原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看了才知道,這其實是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本人的成長自傳。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但就是這樣一部新人處女作:

上市第一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已累計80周,仍高居Top1。

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比爾蓋茨年度薦書 第一名 。

美國亞馬遜年度編輯選書 第一名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 第一名。

乍一看塔拉的履歷,你會覺得這又是別人家孩子的開掛人生。

然而真相是,她的人生遠比我們很多人都要艱難,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更是來之不易,相信你看完她的故事你也一定會有多動容。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塔拉這本書的名字,讀起來有些拗口。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聖經·詩篇》,這句話本身有雙重解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找到新的信仰」。

而塔拉逃離的,是原生家庭的傷害,找到的是教育帶來的美麗新世界,是人生的無限可能。

今天,就讓小編和你一起走進作者的原生家庭,看看她是如何完成生命的救贖的。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首先,想問一下大家,如果你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你會怎麼想?

1. 不可在醫院出生,不可辦出生證明

2. 不可上學

3. 生病受傷不可就醫

4. 男孩應接替父親的工作:開掛車,做焊接,拆廢料

5. 女孩應接替母親的工作:承擔全部家務,研究草藥,成為助產士,生兒育女

6. 終極目標:自給自足,為世界末日做準備

是不是光看到就覺得不寒而慄,或者覺得這像是一個密室逃脫遊戲?

遺憾的是,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而塔拉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讓人窒息的家庭裡。

塔拉曾經被父親當作垃圾從垃圾車中傾倒摔落,也曾被無情地推向軋鋼的“大剪刀”。

然而她卻不被允許去醫院治療,只有默默承受傷痛,等待奇蹟般地痊癒。

除了父母,她還要承受哥哥的暴力。她穿女裝、塗口紅,卻被哥哥認為是“墮落”。

他一次次地掐住她的脖子,將她的頭塞進馬桶,逼迫她承認自己是個“妓女”。

面對這樣萬惡的家庭,比爾蓋茨在一個面對面訪談中也很好奇地問塔拉:你是怎麼取得現在的成就的?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塔拉平靜地回答:

我以前從未接觸過教育,畢竟我沒有上過學。

但我真的很喜歡唱歌,上大學的想法吸引了我,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學習唱歌了。

為了學唱歌,代數就成為我必須要做的功課。對我來說,是它讓我進入了楊百翰大學,接著我在那裡發現了歷史,這又指引我去了劍橋。

我在劍橋拓展了語言能力,接著我就寫了一本書。

你懂的,就是這樣順理成章的過程。

看起來輕描淡寫,可是我們都知道,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中,做到這一切有多少障礙。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真的熱愛,並且持之以恆,又怎能做到?

難怪比爾蓋茨說:我的自學能力在塔拉麵前不值一提。

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一往無前的唯一動力就是熱愛你所做的一切。

很多時候,你會覺得一件事太難了,不可能有人做得到,甚至抱怨“這真不是人乾的事”。

可是,當你發自真心地熱愛一件事的時候,你並不會覺得有多麼艱難,你甚至會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會屏蔽掉各種噪音,心無旁騖地獲得你想要的一切。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塔拉跟家庭成員的關係一直很複雜,交織著愛恨情仇。

你以為父親對她那麼殘暴,一定非常厭惡她吧?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父親會為女兒的唱歌天賦由衷自豪,總是坐在劇院第一排做最忠實的觀眾;

女兒去英國上學,父親首先想到世界末日無法驅車接大洋彼岸的女兒回家;

女兒帶走全部的日記,暗示接下來的離別,父親給了她一個擁抱,說:我愛你,你知道嗎?

塔拉說,知道,但那從來不是個問題。這是塔拉和父親最後一次對話。

塔拉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即使到了要與父親斷絕關係的地步,塔拉仍舊坦誠,她與他互相放逐了對方,但她依然愛他。

可是,父母的種種表現,又讓塔拉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地說出原諒。

因為愛不應該讓人喘不過氣來。

正如塔拉自己所言:“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此書在國外掀起轟動,塔拉的父母被網友扒出,遭受嘲諷和謾罵,影響了事業,不得不尋求律師的保護。

但他們說,他們愛自己的女兒,不會因此書帶來的影響而做出傷害她的事。

你看,全世界的爸媽都這樣。

我們做爸媽的都喜歡說: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

可是我想告訴大家,愛不是控制和佔有,不是束縛和捆綁。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地給予你所愛的人自我選擇的權利”。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似乎是一個“不常見”的組合。對於部分讀者來說,初讀有一些拗口,不解其中的典故,可能會有點兒迷茫。

或許,這個名字的來龍去脈,正像作者對教育的理解: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

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他們應該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來自塔拉·韋斯特弗,《福布斯雜誌》訪談)

塔拉在最後一刻對於書名的抉擇,或許正代表了她的教育觀點:她接受了一種差異,接受了不確定,滿懷激情地擁抱了一種全新的想法。

17歲女孩沒讀過書,自學10年成劍橋博士打臉無數人,蓋茨自愧不如

比爾·蓋茨年度特別推薦,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80周!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不上學,不就醫,是父親要我們堅持的忠誠與真理。父親不允許我們擁有自己的聲音,我們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惡魔。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博士……我知道,像我這樣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應當感激涕零才對。但我絲毫提不起熱情。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美國曆史學家、作家。1986 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 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 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 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 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 年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PS:對於《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碼字不易,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喜歡的話,幫忙給個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