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新朝末年,“穿越皇帝”王莽因其得位不正,失天下人心,再加上他政令繁苛,令天下官員百姓側目而視;以至於民間大亂,四方義軍蜂起。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 狂風煙波起,亂世英雄出;王莽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出師要有名,於是乎起義軍皆號稱劉氏後裔,都說是為了匡扶大漢天下。其中有兩支義軍最為引人注目。一個是南陽人劉秀,為高祖九世孫;一個是太山人劉盆子,也是漢帝后裔。兩人雖同為漢室宗親後代,但代表著不同利益集團。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劉盆子出生時家庭時逢大變,自幼與兄弟顛沛流離,困苦不堪;逃難中被赤眉起義軍挾持,劉盆子因年齡小,為起義軍負責放牛,起義軍來自於天下食不果腹的普通百姓,起義只是為了有口飯吃。隨著起義軍的壯大,他們也需要一個代言人為他們行動的正義性搖旗吶喊,劉盆子就這樣被他們扶上了王座。劉盆子雖然代表著起義軍的利益,但起義軍並不願受他的節制。劉盆子又想不出聚攏人心的手段,以至於起義軍各自為戰,一盤散沙,雖然最終還是他們推翻了王莽的統治,但最後因起義軍暴掠亂行而成為烏合之眾,後被劉秀各個擊破而土崩瓦解,劉盆子也成為了劉秀的階下囚。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反觀劉秀,自幼家世太平,雖非顯貴,但家有餘糧可養死士,詩書傳家子弟能誦《尚書》,在士林中頗有影響。見王莽自亂其國,於是與其兄弟聚眾起義。得鄉民支持,隊伍迅速擴大。再加上士林人士的支持輔佐,雖幾經危難仍然可以一呼百應。破銅馬、降赤眉,陷於敵陳之中能毫髮無損,幾近破軍之際最終能反敗為勝,百姓望之如甘露,敵軍遇之而多降。後來榮登大寶,斥百官無怨聲,治理人民傳佳音;至今讀之驚為天人,故世譽之為“光武。”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兩人同為劉氏宗親,皆遭逢亂世,一個結局泯然眾人,一個最終流芳百世。其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是他們結局不同的根本,而兩人自身的見識魄力也是重要的成因。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自古以來矛盾的對立,基本上不是盾破就是矛折,持矛的人為了破盾不斷的打磨矛的鋒銳。持盾的人為了能擋住矛的進攻不斷的加強盾的堅固。劉秀代表的士林集團在封建社會也是代表著強大利益集團的領頭人,把這類人籠絡在自己麾下,自然能夠團結天人更多的人心。關鍵是劉秀自己也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一員,而且自己起義的綱領更是名正言順,讓當時的人都覺得跟著劉秀就沒錯。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再看看劉盆子,他雖然代表著天下大多數普通無產者的利益,但封建社會的普通無產者思想上仍舊是皇天在上,只要有口飯吃就可以被牽著鼻子走的一群人。他們的思想根本就沒有自己當家作主的意願,縱然人數眾多,但是鋒芒不長。若無強有力的領頭人,自然難以hold住這群人。而被眾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心裡沒有文章,生平又無人望,臨事毫無主見,有難身自驚慌;放到眾人中與普通人無異,根本就不是個挑大擔的人。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顯然可見,把兩人放到同樣的天時地利的環境之下,只因“人和”的因素,就形成了這天地別的反差。所以光武帝劉秀能最終勝利,與他自身的條件是分不開的。《大學》開宗明義就講要先修身、再齊家、後治國、最終才能平天下。一個人能不能把握天時地利,關鍵還要看這個人的修為夠不夠。

被人捧上高位的劉盆子最後還是摔破了,為什麼

文章源自本人,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