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踹了大衣哥家的門?

2011 年," 大衣哥 " 朱之文參加《星光大道》,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火了之後,上了春晚,成了獨樹一幟的草根明星。然後,商演不斷,實現階層躍遷——從一個年收入不到五千塊的農民,成為一個一場演出幾十萬的有錢人。

出乎很多人意料,他沒有離開農村老家——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郭村鎮朱樓村,依然在這裡種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客絡繹不絕,而村裡許多鄉親也成了各種視頻內容製作者,主題就是大衣哥的日常生活。

躁動的村民們,白天黑夜,圍著大衣哥,爬門的、踹門的比比皆是。連上廁所都有人跟著拍。有時候不讓拍了,半夜裡有石頭從天而降——這是村民們在表示不滿:憑什麼不配合我們拍短視頻?除了你,我們哪裡還能獲得流量?

昨天,他家的門,又被踹了。踹門者說 " 我該跺嘞跺,他不管我,沒事 ":

之前我看過一個訪談。大衣哥不斷做慈善公益,給村裡修路、建學校,但是呢,村民們還是抱怨說大衣哥修得太少。來借錢的鄉親越來越多,大衣哥的抽屜裡都是借條,從來沒見人還過。"他自己的錢都花不了,誰還想還他?" 有一年大衣哥借出去一百多萬,也沒見個迴音。

鄉親們並不滿意,對著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組說:"他要想俺說他個好,俺莊上一人給俺買個小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


誰踹了大衣哥家的門?

誰踹了大衣哥家的門?

有一段時間我在想,為什麼大衣哥不離開朱樓村呢?又不是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大衣哥去過那麼多大城市演出,難道不知道哪裡更舒適更宜居嗎?何必一定要在這裡與某些沒素質的人在底線之下反覆糾纏呢?何必在這裡強顏歡笑呢?始終在這裡,難道不是沒出息的表現嗎?離開這個已經難以改變的前現代 " 熟人社會 ",到現代的 " 陌生人社會 " 中去,豈不美哉?


我前兩年對大衣哥是喜愛之外有幾分嘲笑的——為什麼不抓住眼前這個 " 階層躍升 " 的機會呢?你完全是有條件的呀。特別是得知他的女兒和兒子沒有把書讀好時,尤其有些怒其不爭。

後來,我漸漸理解了他。

在朱樓村,並沒有一個保護 " 私人財產 " 以及契約的傳統,大衣哥被借錢不還、拒拍之後家裡被扔石頭,就是因為這個傳統。在這裡,恐怕 " 集體 " 的傳統更為深入骨髓。大衣哥作為集體的一員,富裕了,其他集體成員 " 分享 " 起來自然理直氣壯,分少了還不滿意。

不過,離開朱樓村,就有一個真正保護 " 私人財產 " 和契約的傳統嗎?並沒有。昨天我接到一個投訴,也是山東的,一片五證齊全的若干小區,住了好些年了,地方上某人說拆,推土機就連夜開進來了。

在朱樓村,並沒有一個尊重 " 隱私 " 的傳統。追求短視頻流量的鄉親們理直氣壯地爬牆、踹門,甚至追著拍大衣哥上廁所,就是因為這個傳統。在這裡," 圍觀 " 的傳統更為深入骨髓。大衣哥作為一個草根明星,有名氣了,看客們圍觀起來就更加理直氣壯,不讓看了還不滿意。

不過,離開朱樓村,就有一個真正尊重 " 隱私 " 的傳統嗎?並沒有。今天我們哪個人不是信息全部在互聯網上被 " 分享 "?哪個人不是 " 裸奔 "?有心人要查另一個人的聊天記錄、開房記錄,並沒有太大難度。更不用說滿大街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大的攝像頭、細緻入微卻連自己都不能看的檔案。之前我寫過垃圾短信的事情,這是手機隱私,結果呢,垃圾信息斷絕了嗎?我也寫過出租屋裡被偷拍一年的事情,結果呢,作惡者被懲罰了嗎?網絡上那些偷拍視頻消失了嗎?我記得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住賓館竟然要填寫 "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從哪來到哪去關你一個賓館什麼事?這麼深奧的終極哲學問題全天下有幾個人能解答?

《紅樓夢》為什麼偉大?裡面有一句,借湘蓮的嘴說了出來:"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 這就是現實。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很顯然,大衣哥是一個非常純粹、純真的歌者。如果大衣哥抱著進入一個 " 離開前現代社會進入現代社會 " 的想法,不僅需要全面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而且還將在一個新的環境裡左衝右突,碰得頭破血流。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與其如此,不如在熟悉的環境中忍受這些踹門、石頭、借款,以及,以怨報德,畢竟這也都是熟悉環境下的日常。

沒錯,選擇一個進步的、現代的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是有代價的。它是隱性的,但並不是不存在,而且,代價首先發生在選擇者自己身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這樣的轉變。既然我不能代替大衣哥去承受這些代價,有什麼資格去嘲笑人家作出的自由選擇呢?怕是沒有呦。這是 " 千年未有之變局 ",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大衣哥富裕起來後,拉動村裡經濟,漸漸讓鄉親們過上好一些的日子,這不也挺好?

尊重隱私、尊重私人財產、明確群己權界,這是一個文明根本上的進步。但這種進步從來緩慢,不會從天而降,不會基因突變,需要不斷累積代價才能換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 迭代 " 才能養成 " 傳統 "。所以,不會、不可能會一蹴而就。

我們如果願意做出選擇,那麼,日常中做出選擇,而且默默擔負它的代價。如此而已。日拱一卒,先從自己拱起,而不是讓別人先去拱起。如此而已。

如果大家回看了一下視頻,大衣哥家門前,恰好有兩隻石獅子。至少,今天這個時代,農民家門前放兩個石獅子,也不能算僭越了。相比大清,這就是一百年攢下的點滴進步呀。


誰踹了大衣哥家的門?

溥儀以公民身份重遊故宮


誰踹了大衣哥家的門?這個問題很重要。但第一個應該關心的,是大衣哥本人,而不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