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最近有則關於吳軍的新聞引起互聯網界人士較多爭議,起因是他在接受採訪時,點評騰訊"從來沒有過To B的基因",說谷歌"是一個頗為平庸的公司",認為百度"是一個基本屬於僵化的公司,已經沒有希望了"。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吳軍博士,原騰訊副總裁,計算機科學家、暢銷書作家。

網上對吳軍的基本著作《浪潮之巔》和《數學之美》評價都比較高,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大V比較推薦,就找來《浪潮之巔》讀一讀。本書是一本介紹互聯網及IT行業興衰變化的書,書中的內容最早由吳軍博士發表在Google黑板報上,經過幾年的積累,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整理成書在2011年出版。


第一,選擇和努力,孰輕孰重?


吳軍博士在序言提到,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 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從一百年前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蘋果公司(Apple)、英特爾(Intel)公司、微軟(Microsoft)公司、思科公司(Cisco)公司、雅虎(Yahoo)公司和谷歌(Google)公司都先後被幸運地推到了浪尖。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美國IBM、Apple、Intel、Microsoft等科技巨頭

雖然,它們來自不同的領域,中間有些已經衰落或者正在衰落,但是它們都極度輝煌過。它們都曾經是全球性的帝國,統治著自己所在的產業。 這些公司裡面大大小小的人在外人看來都是時代的幸運兒。


(一)奔騰的芯(Intel)

在美國西海岸舊金山到聖荷西市(San Jose)之間,圍繞著舊金山海灣有幾十公里長,幾公里寬的峽谷,通常稱為硅谷。那裡之所以叫硅谷並不是因為它生產硅,而是它有很多是使用硅的半導體公司,包括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公司。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美國硅谷公司分佈

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以研製CPU處理器為主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51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英特爾公司迄今唯一遇到的重量級對手只有八十年代的摩托羅拉。正如同羅馬帝國的崛起是通過在布匿戰爭中打敗原有的霸主迦太基而完成的,英特爾的崛起是靠擊敗老牌半導體公司摩托羅拉而實現的。英特爾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在於,它證明了處理器公司可以獨立於計算機整機公司而存在。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Intel公司,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CPU製造商

在英特爾以前,所有計算機公司都必須自己設計處理器,這使得計算機成本很高,而且無法普及。英特爾不斷地為全世界的各種用戶提供廉價的、越來越好的處理器,直接地使個人微機得以普及。英特爾大投入、大批量的做法成為當今半導體工業的典範。


Intel無疑是過去二十年信息革命大潮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是今後除非它能找到新的成長點,否則它會隨著PC時代的過去而進入自己平和的中老年期。


(二)藍色巨人(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僱員 31萬多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IBM公司可能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成功地逃過歷次經濟危機,並且在歷次技術革命中成功轉型的公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IBM僅僅是一個大型計算機制造商,並且在微機和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它已經過氣了。


其實IBM並沒有這麼簡單,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公司(consulting company)、第二大軟件公司、第二大數據庫公司。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

IBM在百年來歷次技術革命中得以生存和發展,自有其生存之道。它在技術上不斷在開拓和發展,以領導和跟隨技術潮流;在經營上,死死守住自己核心的政府、軍隊企事業部門的市場,對進入新的市場非常謹慎。


迄今為止,IBM成功地完成了兩次重大的轉型,從機械製造到計算機制造,再從計算機制造到服務。


IBM錯過了以微機和互聯網為核心的技術浪潮,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的基因所決定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會隨著科技發展的浪潮順順當當地發展,直到下一次大的技術革命。


(三) "水果"公司(Apple)

蘋果公司(Apple Inc. )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蒂諾。


喬布斯很清楚,像早期蘋果機這樣的玩具是無法讓廣大消費者長期喜歡的。事實上,當IBM推出了一款真正能用的PC後,一下就搶掉了蘋果四分之三的市場。因此,喬布斯開始致力於研製一種真正能用的個人計算機。


1984年,第二代蘋果機麥金託什(Macintosh)誕生了。麥金託什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買得到的、擁有交互式圖形界面並且使用鼠標的個人電腦。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喬布斯和Macintosh電腦

三十年來,蘋果公司經歷了從波峰到低谷再回到浪尖之巔的過程。它的興衰和它創始人的沉浮完全重合。從蘋果公司誕生到它開發出麥金託什,可以認為是它的第一個發展期,麥金託什的出現,使得它領先於微軟而站在了浪尖上。


中間的近二十年,蘋果到了幾乎被人遺忘的地步。好在它像藝術家一般的創新的靈魂未死,並且在它的創始人再次歸來之後,得到再生和昇華。


(四)IT業的羅馬帝國(Microsoft)

微軟 (Microsoft)建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辦於1975年。在整個IT領域,微軟永遠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敵人。微軟靠它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和無比雄厚的財力在計算機領域幾乎是無往不勝。


二十幾年來,微軟作為計算機領域生態鏈最上層的一個環節一方面刺激著整個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微軟扼殺了無數具有創新的大大小小的公司。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27歲的Bill Gates與Paul Allen在微軟辦公室

微軟只用的短短的十幾年就建成了一個IT帝國,而以前AT&T和IBM則用了半個世紀才辦成同樣的事。不僅如此,微軟促成了整個微機工業的生態鏈,並且作為龍頭引導者計算機工業快速發展。同時,它又通過壟斷扼殺了無數富有創新的公司。


如果不是反壟斷法的約束和雅虎以及後來的Google在互聯網領域對微軟成功的阻擊,我們很難想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它的擴張。它的締造者蓋茨是我們迄今看到的在IT領域最有野心、有最有執行力的統帥。


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微軟的行動明顯放慢,它的擴張一再受阻。 但微軟始終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競爭對手。微軟能否成功地第二次創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廳信息化是否能形成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而它又是否能在客廳爭奪戰中最終勝出。


(五)為發燒而生(Xiaomi)

其實吳軍8年前提到的公司興衰浪潮理論,雷軍也是說過類似的更加直白的話,被很多人瘋傳"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2019版《財富》雜誌世界500強公司排行榜公佈,小米集團首次上榜,排名第468位,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從創業到2019年才9年時間,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沒有這波移動互聯網行業大潮,很難想象一個傳統行業公司能在短短9年時間就能做到世界500強,創造一系列的商業奇蹟。


最近幾年,共享經濟、自動駕駛、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等等新的風口,造就了一批身價暴漲的明星企業和個人。但也不乏投機者,風口過後,給市場和社會留下一地雞毛。


大部分人也許只看到小米公司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但可能沒有人看到雷軍在金山十幾年雷打不動的996工作,十幾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小米科技創始人及CEO,雷軍

雷軍從22歲幹到了38歲,在金山苦熬了16年。他拿自己舉例,金山創辦企業比阿里、騰訊、百度創業還要早10年,而且自己都勤奮成勞模了,為什麼還是不如他們?


2009年雪夜,雷軍40歲生日喊朋友喝酒,在傷感、挫敗和矛盾的情緒中反思。聚會臨近結束,大家說40歲了,總結一下,雷軍留下一句話:"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


於是金山成功上市後,雷軍卻選擇了離開。2010年,小米科技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一間很小的辦公室開業,只有雷軍和其他十二個人。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小米聯合創始人

等到2018年,小米終於在香港上市。49歲的雷軍在港交所激動的說到"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輕輕鬆鬆得來的。沒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創新,也沒有不經歷無數挫折的創新,更沒有不承受誤解甚至非議的創新"。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每讀於此,總要掩卷感嘆先人憑寥寥數語,就能將世間萬物本質說的如此透徹。風聚積的力量不夠雄厚,依附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能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才憑藉風力飛行。水積蓄得不夠深厚,就沒有載負大舟的力量。


二、厚積薄發,順勢而為, 選擇對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吳軍在書中說道,對於一個公司來講,趕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證它長盛不衰;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講,一生趕上這樣一次浪潮就足夠了。對於一個弄潮的年輕人來講,最幸運的莫過於趕上一波大潮。


趨勢很重要,近幾年這些飛速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如阿里、騰訊、小米、京東、OV之類,皆是趕上了移動互聯的發展大潮。論及個人而言,其實抓上幾波發展大潮,也許就會比別人少奮鬥數十年。


(一)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英年早逝的前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在業內以研究經濟週期背景下的大類資產輪動出名。在他其眼裡,週期之道如同自然規律,不可逆轉,投資者所能做的,是把握週期運動的趨勢和拐點,順勢而為。


周金濤曾經說過,我們這一代人(70、80後)恰逢這一輪互聯網技術週期的繁榮期,期間又經歷了資產價格特別是工業化城市化所推動的中國房地產價格的庫茲涅茨週期,把握住上述機會便能夠獲得財富的積累。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在一個人60歲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康德拉季耶夫波動週期


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二)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在康波上升階段和房地產週期上升階段購買了股票,購置了房地產,這便是順勢而為。


換成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十年前在深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不是太重要,十年前在深圳買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

,深圳一些核心地段的房子均價漲十倍,對於普通人掙十年也掙不到。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鏈家網深圳二手房價地圖(2020年4月)

通過近十年深圳房屋均價的數據來看,也能看到這種趨勢。深圳十年商品房均價,從2006年不到1萬元/平,到2016年的5萬多/平,十年漲了500%。


深圳中心區福田區和南山區。福田區的房價從2006年的1.3萬/平到2016年的8.3萬/平,十年漲了7萬多。南山區,也是從2006年的1.2萬/平到2016年8.2萬/平。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深圳2008-2017年新房價格走勢圖(來源:安居客)

當然,房價週期背後的理論非常複雜,沒有任何合理的模型可以去模擬。任澤平博士說他研究了10年房地產,把它總結為一句話,"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五到三十歲的時候,是男性和女性身體精力狀態都為最佳的時候。這個時間段結婚生子,其實是順應人類的生存繁衍週期。在未來三十到六十歲區間,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取得職業上的成就。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雖然現在人類已經擁有許多令人讚歎的能力,但我們仍然對目標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總是感到不滿。


我們的交通工具已經從獨木舟變成帆船、變成汽船、變成飛機,再變成航天飛機,但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前往的目的地。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類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選擇和努力孰輕孰重,註定會是永恆的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現在看來,選擇是1,努力是後面無數個0,若是選擇出了問題,努力便會毫無意義。


厚積薄發,順勢而為,選擇對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完)


=============


往期文章:

【人民幣國際化】3月美元國際支付佔比創新高穩居第一 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回落排名保持第五

【外匯管理】2019年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超2萬億美元,絕對規模不大風險總體可控,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2019年末全口徑外債數據

【人民幣國際化】2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升至半年新高 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人行召開人民幣國際化工作座談會,稱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外匯管理】簡評:外匯局發佈《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動平穩運行

【自貿業務】探索投資貿易自由化,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度解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方案》

【讀書筆記】美國的那些事兒,讀詹姆斯·戴維森《耶魯美國小歷史》

【讀書筆記】從殖民地視角出發的香港史-讀高馬可《香港簡史》

【讀書筆記】治大國若烹小鮮,唯有改革才有出路-讀《朱鎔基講話實錄》

【讀書筆記】厚積薄發,順勢而為-讀吳軍《浪潮之巔》

【讀書筆記】生命的最後一課,讀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

【讀書筆記】技術角度的中臺戰略論-讀鍾華《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阿里巴巴中臺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


=============

深南路學習向上小組- -一群愛好金融、技術和閱讀的新青年build的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shennanroad1979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一篇讀懂IBM、Apple背後的巨頭興衰史

深南路學習向上小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