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可以讓人自卑、沒格局到什麼程度?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可以讓人自卑、沒格局到什麼程度?

01:意識到格局的重要性

最近越來越覺得一個人格局的重要性。站在山頂上看風景必然比站在山溝裡的人看得全。有大格局的人不能說各個都胸懷天下但最起碼他們願意站在更高的層面去考慮事情然後做出決策。

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看過一個故事“兩位清華的學生在出租車裡討論在北京需要多少年多少年才能買得起房子,然後感嘆房價的昂貴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出租車師傅說:“如果連清華的學生只是心繫買房過上較好的物質生活,那我們國家可能就永遠這樣了。

我不知道故事的真假,但這故事卻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而生活,拼命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對麼?當然對,我就屬於這99%的人。但是我們也有那1%的人,他們胸懷天下,他們以天下為己任,他們不為錢只為能為國家做點貢獻就死而無憾。

前段時間剛看完了《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裡講述了很多無名英雄的故事,其中張譯扮演的高遠因為參加中國核彈試驗的工作,不僅得了病,而且三年和外界無任何聯絡,沒有辦法陪伴在心愛的人身邊,就算相遇卻不能相識的片段讓我淚目。

我相信中國發展到現在的世界大國地位,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科學家像鄧稼先、錢學森、屠呦呦等等,背後肯定還有一群像高遠一樣不為人所知的無名之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謝他們,若沒有他們,可能我們連為物質而奮鬥的環境都沒有。

02:欽佩有大格局的人

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因此每當看到我國的能人為國爭光,總是內心熱血沸騰;看到我國的科學界們為國家為世界作出貢獻時也難掩敬佩之情。

有時回頭想想自己卻這麼的渺小,渺小到甚至對付現在工作和生活遇到的事情都很難,不免有點失落,即便胸懷天下又如何?

想起了高中時的校訓“天下己任”。這句話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沒任何感觸,就像吉祥物般的存在。現在長大了對這句話稍有理解了,卻發現自己太渺小,自己的作用根本無法上升到為“天下”的程度。不免自我安慰起來:做好你自己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誠實、善良、有素質。

所以有時遇到騙子、損害他人利益、素質極差的人我就在想為什麼世界上會這樣的人?我已然是最底層了,世上其他的人不應該都和我一樣嘛?他們的存在對於我來說是疑惑。

這裡我並沒有拔高自己踩低別人,不得不承認中國素質差的人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我也說過我不屬於大格局的人,相反格局和大部分人一樣都很小。

03:意識到自己格局小

我是怎樣意識到自己格局小的?可能就是平時在和我的領導的交流中意識到的,不得不承認領導就是比我站的高看得遠,他是從公司層面考慮問題,我通常都是在實施層面去考慮,當然這也與我所處的位置有關。但是站的高看得遠即便只是在最低層也應該努力站在不同的層面考慮問題不是麼?而卻從沒想到這樣的角度。

格局是個很寬泛的詞,並不是過年期間幾個叔伯兄弟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就是有格局,也不是會吹牛畫大餅的人就是有格局。

我覺得格局是一種信念,有了這種信念,你考慮的就不會只是自己,而是更多的人,甚至是為國家。就像馬雲,難道是他的錢不夠花嘛?那他為什麼還要做螞蟻森林,相互保呢,因為他想為除自己之外的更多的人做一點事情,因為他格局大。

之前看過一個人物訪談:馬雲和另外一個阿里高管(名字是誰,我也記不住了)在談一個新項目的可行性,那個高管說馬雲從來不會和我談錢,談這個項目要花多少錢,只是他這個項目能給人帶來什麼?

剛入選院士的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當年創辦阿里雲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騙子,只有馬老師相信他。所以說格局這東西豈止是幫你高瞻遠矚,它也是一個企業家的必備。我沒見過任何一個企業創始人只是為了賺錢而創業,或者說純粹是為了賺錢而創業成功的。企業家的所需要的格局比我們要大得多的多。

04:格局小的原因

那格局可以培養嘛?格局肯定是在教育中潛移默化形成的。我沒有大格局,這與我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肯定有很大的關係。

我生長在農村,父母都是沒什麼文化的農民,小時候家裡很窮,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在家負責我和弟弟的生活和學習,所以我也不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我的父母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特別希望我們能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山村。就這樣我從幼兒園讀到了研究生,雖然父母很滿意,但是我知道我缺什麼。我缺少的是眼界。

小學在村裡,中學在鎮上,高中在縣城,大學在省會。這就是我的上學軌跡。

上小學的時候最想去的就是我們的縣城,但是我沒去過。我去上大學是第一次去大城市,上大學之前我甚至沒看過火車。

上大學之後我才發現我身邊的同學情況並不是和我一樣,他們有的竟然還會彈鋼琴,會樂器,而我連ppt都不會做。我瞬間感覺到了差距,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走出去,我要去一線城市。

所以從我的生活軌跡來看,你就知道為什麼我沒有什麼大格局,因為家長包括老師在我心智成長的初高中階段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格局是什麼?

他們向我灌輸的永遠都是隻要你考大學,你就能過很好的生活。在我們那個十八線小鄉村這是正常的吧。可能現在鄉村的學生依然被這麼灌輸,因為環境就是如此。

雖然我沒有什麼大格局,可能永遠成不了什麼大人物,但我也算幸運兒,我的父母支持我走出去,我也算見識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只是心疼小時候的自己如井底之蛙。

閒暇時的一點感想,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