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會完全改變我們對供應鏈的認知,供應鏈科技將在這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物聯區塊鏈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國文在做客京東物流直播間時表示。
日產口罩2億隻的秘密:強大的柔性供應鏈
4月28日,京東物流2025實驗室發佈了《"新基建"引領創新突破系列專題》,這是基於此次新冠疫情的一次"供應鏈科技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應用及趨勢"的研判,也是自LoMir智能物流開放平臺發佈以來的首次前瞻性研究報告。在報告中,被疫情"激活"的技術應用場景集中表現為遠程化、透明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無接觸、無人化,簡稱"4化2無"。
這些場景不僅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防控效果,其經驗和技術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中,對於澳大利亞森林火災、巴基斯坦蝗蟲災害、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和交通事故等等。
此次活動中,京東物流技術發展部2025實驗室負責人者文明和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物聯區塊鏈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國文圍繞這份報告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
王國文為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感到慶幸,並指出強大的供應鏈應該具備三種能力:彈性、韌性、柔性。
"疫情期間口罩供應緊張,於是,全國的製造企業迅速把生產線轉移到了口罩機和呼吸機,僅深圳就有1500多家企業。短短2個月,國內口罩的日均產能從2000萬增長到2億,暴增10倍。這說明這些企業的改造具備很強的柔性,可以根據爆發性的需求建立生產的能力,適應在突發的大規模的公共事件上的應急需求。"
而在物流領域,中國的供應鏈同樣顯示出了強大的柔性。在疫情期間,京東物流有能力保證最後50米、10米的配送場景,甚至在武漢,以供應鏈科技為依託,京東物流還完成了配送地圖採集和機器人測試工作,全國範圍內無人機、無人倉保持常態運營,大大降低病毒傳播可能性。京東物流還承建了湖北當地的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運用供應鏈科技直接參與到政府部門疫情防控工作中。
多場景探索,助推醫療技術升級
者文明以遠程化為例,解讀了供應鏈科技的助力。"遠程化的實現需要以5G為前提,在5G高速網絡的支持下,我們可以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治療,有些四五線城市及鄉鎮不具備核酸檢測的能力,就可以通過遠程檢測來實現;在發生地震或者洪澇災害時,災區的交通情況實時變化,我們可以通過遠程誘導,把救援物資順利送達災區。"
事實上,很多醫療專家對新技術的積極意義十分認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參與研發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也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機器人以遠程人機協作的方式,可以輕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組織採樣任務,不僅為醫護人員提供了一層防護,也將檢測準確率提升至95%;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曾多次發表"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很難,但現在我們有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利用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雲計算與大數據將成為醫療改革利器"等觀點。
"驅逐"偽創新,"激活"供應鏈科技上百種新場景
疫情之下,國家大力推動"新基建"的戰略部署和貫徹落實,也進一步驅動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在新冠疫情等公共突發事件方面的應用。《"新基建"引領創新突破系列專題》回顧了新技術為抗擊疫情帶來的積極作用,同時疫情讓新技術去偽存真,擠出了偽需求和偽創新、促進新技術良性發展。同時,該報告以直觀的圖譜呈現了應急需求驅動下的技術體系,聚焦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GIS、機器人、5G、區塊鏈、柔性生產的上百種應用場景,並將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策略分為監測預警、預防準備、處置救援、恢復重建四個階段,分門別類的標識出各種技術的應用場景並以"五顆星"標識了每種技術的應用密集度。
該專題以京東物流為例,詳細列舉了過去3個月中,供應鏈科技在5G、人工智能、GIS、區塊鏈等層面的諸多探索和創新。這些創新不僅有效的保護了一線醫護人員,惠及了物流人員和消費者。同時,對於政府在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中的決策,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技術進步的速度可能是指數級的
儘管此次疫情很多供應鏈技術應用其中,然而,還有成百上千種的應用場景等待拓展和尚未成熟,對於這一點,王國文指出,"技術的成熟度涉及到供應鏈的總成本問題。疫情期間,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國家可以不計成本的進行技術投入,然而疫情之後,技術應用的成本只有大幅度降低時,才有可能大規模應用。"
同時,技術的進步是可預期的。王國文表示:"未來技術進步的速度是一個加速度的過程,就和數據的增長速度一樣,它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對數級的增長。"隨著"新基建"的逐步實施,智能供應鏈將加速推進落地,真正實現"平時服務,災時應急",全面提高社會保障能力的同時,有效滿足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需要。
(圖片來源:京東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