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黃河下游有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xiè)在堯舜時期,跟禹一起治過洪水,是個有功的人。後來,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了。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關於契的出生,傳說中帶有很神秘的色彩。《詩經·玄鳥》篇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思是:上天命神燕,下凡生商王,殷商土地多寬廣。關於契的出生還有另一種說法:有娀(sōng)氏的兩個女兒,大女兒簡狄,小女兒建疵(cī),兩人都長得非常美麗動人。她們住在九重高的瑤臺上,每到進餐時,就有人在旁邊敲鼓作樂。有一天,帝嚳打發一隻燕子去看簡狄她們,燕子飛到她們的面前,不停迴旋,嗌嗌地鳴叫著,惹得她們十分歡喜,都爭著去捕捉這隻飛鳴的燕子,最終被她們用玉筐蓋住。隔了一會兒二女打開玉筐一看,燕子便從玉筐裡飛逃出來,向北飛離,不再回頭,而筐裡卻遺留下了兩顆鳥蛋。簡狄和建疵失望的歌唱著說:“燕燕于飛!燕燕于飛!”據說這就是北方最初的樂歌。至於燕子遺留的那兩顆鳥蛋,據說被簡狄吃掉,不久便懷孕生下了契。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夏王朝統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最後的一個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個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隸主貴族殘酷壓迫人民,對奴隸鎮壓更重。夏桀還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他表面上對桀服從,暗地裡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那時候,部落的貴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緊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個部落叫葛,那兒的首領葛伯不按時祭祀。湯派人去責問葛伯。葛伯,嬴姓,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後代。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大約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個獨霸一方的“葛國”,即葛伯國。自伯益的大兒子大廉為第一任葛伯開始,封爵40位,共立國1800年左右。虞舜時期,大禹為司空,受命治水,讓顓頊的後裔伯益當他的助手輔佐治水,負責技術工作,相當於水利部部長。伯益跟隨大禹治水13年,左準繩,右規矩,定山川,圖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經》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堯舜禪讓之例讓位給他。禹去世後,伯益卻謙讓不就,避於箕山。於是大禹的兒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奴隸制政權夏朝。夏朝建立後,啟也不虧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大兒子大廉為葛伯,此為葛被封國之始。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葛伯回答說:“我們這兒窮,沒有牲口作祭品。”湯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又不祭祀。湯又派人去責問,葛伯說:“我沒有糧食,拿什麼來祭呢?”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葛伯這樣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憤。湯抓住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滅了。接著,又連續攻取了附近幾個部落。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商湯的勢力漸漸發展了,但是並沒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湯妻子帶來的陪嫁奴隸中,有一個名時伊尹(音yǐn)。傳說伊尹開始到商湯家的時候,做個廚司,服侍商湯。後來,商湯漸漸發現伊尹跟一般奴隸不一樣,商湯和他交談以後,才知道他是有心裝扮作陪嫁奴隸來找湯的。伊尹向湯談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湯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páo)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他“教民五味調和,創中華割烹之術,開後世飲食之河”,在中國烹飪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調之聖”、“烹飪始祖”和“廚聖”。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清代顧繡《伊尹出山圖》細節

商湯和伊尹商量討伐夏桀的事。伊尹說:“現在夏桀還有力量,我們先不去朝貢,試探一下,看他怎麼樣。”商湯按照伊尹的計策,停止了對夏桀的進貢。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發兵攻打商湯。伊尹一看夷族還服從夏桀的指揮,趕快向夏桀請罪,恢復了進貢。過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壓榨勒索,逐漸叛離夏朝,湯和伊尹才決定大舉進攻。夏、商兩軍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鎮北)打了一仗,夏桀的軍隊被打敗了。最後,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湯追到那裡,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湯建國後,鑑於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又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jí)汝”。對那些亡了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商湯”是商代的開國帝王,儒家、道家、墨家經典中皆提及的華夏聖人之一。後世一般都稱其為“商湯”,其中的“商”字,指朝代名,“湯”才是其名。作為華夏道統的繼承人,中國曆代皇帝尊奉稱其為“王師商湯王”,視為國家領導人的典範,並在文華殿供奉祭祀。為紀念他革命討伐夏桀的偉大功德而製作的雅樂《濩》(hù已失傳),據說是華夏曆史上最動聽的樂章之一。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夏朝末年的一天,商湯遇到了一位捕鳥人,只見他在地上張開四面大網,口中唸唸有詞說“不論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都快到我的網裡來吧”。商湯走了過去,對捕鳥人說:“你這麼做可不行啊,四面張網,豈不是要把鳥兒捕殺絕盡了嗎?”不鳥人說“你是頭人,你怎麼說我就怎麼辦吧”,商湯說:“把網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並且,口中要這麼說,能飛就飛上天吧,能在地上跑就跑吧,既不能飛也不能跑就到網裡來吧。”這件事傳開後,人們知道商湯是一個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地擁護他,後來幫助他推翻夏王朝,建立起上朝政權。“網開三面 ”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後來,人們把它改為“ 網開一面”,可能是不期望能有“三面”都敞開的好事,只要放開“一面”就已經是極大的寬容了,所以去掉了“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