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先生

我們畫山水畫也就是為祖國河山樹碑立傳,這就是山水畫的愛國主義所在。-----李可染

藝術鏡報(以下簡稱“鏡”):您認為李先生最值得後人學習是什麼?

賈又福(以下簡稱“賈”):李先生是現代山水畫領域中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師。他開創了中國現代山水畫的新風貌,如果說黃賓虹架起了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座橋樑,那麼李先生則是踏著這座橋樑走向現代的第一人。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作品

李先生留給後人的藝術成就可以做兩方面理解,一是藝術精神的拓展,二是藝術語言的創新。從藝術精神上說,他衝破傳統山水畫的人文格局,他的作品反映了積極的、雄渾的時代精神,實現了他“為祖國山河立傳”的理想。與這種宏大、渾厚不同,傳統山水畫更講究空靈、飄逸、嫵媚、平淡天真,這兩種特點是相反的,但在李先生的作品中,卻能使兩者合二為一,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這是非常難的,但是李先生做到了。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作品

另外從藝術語言上說,我的老師他掃蕩了歷代山水畫傳宗接代的符號大成。從古至今千家百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和語言,也形成了不同的繪畫符號,但是李先生沒有直接臨摹或仿效前人,而是摒棄了前人現成的符號圖式,創造了自家的山水符號。他通過長時間地潛心研究,對歷代畫家,尤其是山水畫家進行了深入細微的研究,踏踏實實地用篩子進行過濾後再吸收前人的營養,最終轉化成自己的特點。李先生最大的成就是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深入感悟,長期寫生,最終提煉昇華,造就了他獨樹一幟的藝術,開創了新時代新山水畫的新風貌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作品

世紀可染·人生

藝術革命行先驅 精讀自然創新風

我的藝術道理上也曾歷盡坎坷和艱辛,但我60多年來始終沒有離開這藝術園地。現在深深感到我對祖國文化貢獻不大,今後要做的事還很多。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作品

鏡:能否簡單介紹李先生的藝術人生?

李小可(以下簡稱“李”):我父親一生都想把中國水墨的程式化語言向前更推進一步,然而中國繪畫有底蘊深厚的寫意精神,當代人如何向前推進,是一項很難的工程。

他的一生,和20世紀中國人民遭受苦難歷程連在一起。他生於徐州的貧苦家庭,自小經受生活磨礪,幼年時期他愛好京劇,練就一手拉胡琴的好技藝,並在13歲時拜錢食芝為師學習四王一派的山水畫風。少年時期的他進入繪畫領域的表現意識是民族的、東方的。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先生

1929年父親考入杭州美專,當時林風眠先生主張比較開放的美術教育,引進很多西方藝術思想,父親在那裡接觸法國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和德國表現主義……,學習世界文學、美術史,並開始接受民主思想、參加進步文化社團,這段時間他大大開闊了文化與藝術的視野,併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先生

抗戰期間,他先在徐州編辦抗日畫報,隨後又到武漢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參加抗日活動,從事了近十餘年的抗日宣傳畫創作,表現了愛國救亡的主題。當時的第三廳積聚了20世紀文藝界的諸多精英,像郭沫若、田漢、陽翰笙、葉淺予、傅抱石、崔嵬等。與這一大批文化藝術的精英在一起工作交流,無形地提高了他對藝術的見解。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先生

1938年第三廳輾轉到重慶,父親結識了徐悲鴻。1946年徐悲鴻北上擔任北平藝專校長,隨即聘父親去任教,這又結識了齊白石、黃賓虹兩位先生,並拜兩位先生為師,父親在齊、黃兩位巨匠那裡領悟到中國畫創造和發展的堂奧。

然而如何增強傳統藝術形式的現代表現力,對於他來說,仍然是一個困惑,50年代父親選擇山水作為突破點,走向了大自然,到生活中寫生。1954年他與張仃、羅銘南下寫生三個月,創作了一批具有親切真實感的山水畫。整個50年代他幾乎跑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以外來人的那種敏感態度精讀大自然這本書,到生活中去發現美,探索新的水墨語言與境界,創造了具有傳統精神又有時代氣息的新山水畫。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先生

世紀可染·語錄

求十不成回到零 不要三四五六七

“白髮學童”、“做一輩子基本功”、“天天作總結”

鏡:最難忘的是父親哪方面的教導?

李:父親有顆圖章,叫做“不與照相機爭功”,他常說畫家比攝影師有更大的創造自由,畫家對著自然景物作畫,對象只是創作資料而非全部,脫離真實不對,完全依靠真實也不對,真實使人信服,藝術性叫人感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神韻”。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先生

父親晚年題過 “實者慧” 三個字,意思是說投機取巧不行,這既是他人生的深刻體悟,也是看到其他大師的成就所在。他常說,真正聰明的人都是老老實實的,世界上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人無不如此。

在我理解,“實者”有幾個方面:第一是正確地面對自己,藝術巔峰難以企及,藝術成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諸多條件,大到生活的、自然的;小到筆法的、線條的。父親常說,你的作品就如實體現了你的條件,作為一名畫家,首先要正確定位自己,然後才是通過不斷實踐超越自己。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作品

第二,是正確面對別人,無論是老師、學生、同輩人士,面對他人長處,切不能目中無人。這是一生都會遇到的問題,處理起來很難。

第三,藝術要有一顆真誠的心,來不得半點虛假。

第四,也是父親常說的“道”,只有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才能找到藝術表現的真諦。當然,有感情、有天才、沒有實在的態度是不行的,父親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先生

世紀可染·教育

桃李天下心嚴謹 細微之處寄真情

鏡:您隨李可染先生學畫多久?

賈:1960年我考入中央美院,開始拜識李先生,至今也近50年。雖然先生已仙逝多年,但我一直視他為恩師,還時常翻看他的畫冊和語錄,腦海中也常浮現他的諄諄教導。我雖已近七旬,但有這麼一位老師為我樹立榜樣,我也努力活到老、學到老。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先生

鏡:可否談一兩件難忘的事?

賈:李先生對學生的培育主要體現在他要求學生嚴肅認真、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絕不馬虎。他常說只有“大天才加笨功夫”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至今我都又笨又慢地對待學生,我在每一屆工作室開課前都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又笨又慢的工作室”。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賈又福先生

1962年,我還是個三年級學生,我拿著作品給李老師看,當時比較粗糙,就是一卷畫,卷的還不怎麼整齊。李老師拿到畫沒看,而是先將其反著鋪開、理齊,然後反捲著邊,反覆揉,再翻過來,畫就平整了,他這才開始給我講解。這個細節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這就是藝術大師對幼苗的培養,不僅是畫畫,畫外的任何細節都毫不馬虎。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作品

1964年,我再次拿著作業和臨摹去大雅寶衚衕給李先生看,他先找出了《萬山紅遍》的印刷卡片,送給我學習。我的作業是用一張舊宣紙包著的,李先生打開後一邊看畫,一邊用手捻那張舊宣紙,並自言自語說:“這好像是張老紙啊!”我趕忙說:“是那天在琉璃廠一家小店買的,比新紙還便宜呢!也不知道好不好,還沒用……”

  老師這時揭開硯臺,裡邊還有墨,又順手拿毛筆,沒講話,把那張紙鋪到眼前,彎下腰,筆已落在紙上。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心直亂跳。呀!看出來了!兩隻牛角先畫好,隨後換了一支較大的羊毫筆,在兩角中間側按下去,一大筆是牛的額頭、前臉,隨後鼻子、下巴的毛,牛頭整個出來了。趁未乾時,點上眼睛,然後脖頸、背、屁股、肚子用大筆在右側一筆畫成。左側的肚子面積大,是用幾筆鋪上去的,最後前腿、蹄、後腿和蹄。停了一下,又用長鋒羊毫畫牧童,先頭髮再勾臉,上身、下身,最後畫那條繩,用羊毫中鋒線。我在一旁憋著氣看,想要但不敢說,大概先生看出來了,寫上我的名字說:“拿回去吧!好好用心揣摩,畫畫要多畫幾遍,不怕廢品!”我紅著臉,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嗯嗯“地答應著。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作品

世紀可染·個性

凝神專注持正者 深沉內斂謙君

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鏡:他的哪些品質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賈:後來有很多機會去李老師家,他常說,如果他有一點長處,那就是嚴肅認真。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李老師在日本舉辦展覽歸來,帶回了展覽時用的畫冊,製作很精美,我們想保留,老師說先題字再送給我們,我便湊過去看看他怎麼題字,只見他翻了第一頁,又翻了幾頁,看哪一頁合適,待要下筆,他對我說:“你坐到那椅子上去,不然我會分散精神的!”這就是我的老師,連給學生題字都這麼凝神專注。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作品

李老師常說:“我一個人在畫室,安安靜靜地都畫不好,人一多,我就更畫不好。”所以他很少參加筆會。這一點也影響了我。我從藝這麼多年,學習、授課、創作、搞研究一直遵循著李先生的教誨,力爭能嚴謹踏實。李先生曾畫過《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本人就像畫中的杜甫,不是劍拔弩張的,而是有著豐富心胸、深沉內斂的。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先生

世紀可染·影響

墨團團裡黑團團 墨黑叢中天地寬

我請人刻了一方圖章“東方既白”,意思是說,我看到東方文藝復興的曙光

鏡:在創作上,李先生又給了您哪些影響?

賈:我一直遵循李老師的教誨,但我也認識到李老師並沒有畫得像他的老師,所以我也以此為鑑,去探索自己的繪畫語言。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小可作品

李先生主張學習素描,他要求我們精通十八般武藝,這些年我堅定不移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一直沒有脫離過素描,但不是照搬素描、西畫,而是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藝術中。

李先生畫的山水比歷代都要濃、黑,但這種黑,不是死黑,而是黑亮。黑代表了無窮無盡的未知世界,石濤和尚題畫雲“墨團團裡黑團團,墨黑叢中天地寬。”

李可染: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個苦學派

李可染先生

古人曰“黑入太玄”,黑為陰,白為陽,李先生在探索陰性空間、處理大片暗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這裡面就借鑑了素描,他用中國水墨畫出了無盡的蒼茫的玄之又玄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也正是我所致力去研究探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