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今天的題目看起來有些沉重,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山城步道,不知道是否算是老一輩人的回憶了,漫步其間,帶給感受我更多的是滄桑……伴隨著重慶舊城改造的步伐,山城步道往日的熱鬧也蕩然無存,時有一兩個老人靜靜坐在路邊,也有還未搬遷的住戶,屋中閃著微弱的亮光。這裡沒有解放碑、磁器口的熱鬧擁擠,有的只是一份靜謐的未知……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山城巷”是一條歷史久遠的街道。近年來,重慶政府對山城巷進行了修繕,改名為“山城步道”,搖身一變成為了重慶最美的街道之一。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令我感到傷心的是,這條最美街道也難逃拆遷改造的命運,原住民紛紛搬遷,山城巷的未來,仍是未知數。

舊時風貌,只怕再不看一眼,就再也來不及了。不知再來時,山城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這路旁的建築又是否依舊屹立在此,述說著歷史?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厚廬是抗戰時期川軍將領蘭文斌師長的官邸。其做工考究,具有上海石庫門建築的特點,與旁邊普通的民宅有著強烈的對比。

蘭文彬在抗戰時還在這附近開了一個工讀學校,收養了很多戰爭留下來的孤兒,給他們簡單謀生手段,讓他們可以養活自己,並且不誤學習。這個學校一直辦到抗戰勝利。

部分引自文章《山城體驗的迴歸——山城步道》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山城巷在“文革”前叫做“天燈街”,

因其地勢高,

夜晚從山下往上看,

家家燈火猶如星星點燈。

仁愛堂就建在這個制高點上,俯看長江。

引自文章《百年老街——依山而建的山城巷》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棧道上時常與小亭不期而遇。悠然,更像是一個城市的態度。行者不必匆匆,行累了便坐下歇會兒,山野小花,路旁涼茶。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在以前的重慶城,城市民眾出行都是靠著長長的青石板階梯,那個時候,無論你在哪裡,上行以及回頭都是不斷延伸至天際的階梯。近年的快速發展,青石板階梯已經被馬路、電梯等等工具替代,吊腳樓也拆的全無,已經是沒有一個地方再能明顯純粹的體現所謂山城了。山城步道的迴歸,很好的再現了山城城市景觀,更是民眾的呼聲。

引自文章《山城體驗的迴歸——山城步道》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重慶這個地方的變遷,引人深思……

在編輯這篇文章的同時,我還留意到了重慶市政府的公開信箱,從2013年開始不斷有居民提出山城巷的老房子住房條件差,沒有獨立的廁所和廚房,很多都是一家人擠在不足10平米的房子裡,漏水漏電等情況更是時有發生……根據政府的回信可知,目前政府有意向將山城巷片區作為歷史文化片區,部分建築物保留或修繕,主要恢復歷史原貌,但具體實施方案正在研究中,尚未最終確定。

同時,在一段對於十八梯棚戶區一位原居民的採訪中,這位居民也表示,“政府讓我們住上新房,我們現在生活非常幸福,但是如果可以,還是非常想回到老地方住,現在都是自己管自己,人情淡薄多了,懷戀那種舊情。只要政府允許,我肯定寫申請。分小點我還是願意回到我老地方去,落葉歸根嘛。”

無論怎樣,在古今交逢的今日,我們都不可避免面的面對改造與修繕的問題,我們只是真切的希望,對於山城巷片區的改造,能夠保留傳統民居特色,還原真實的“最美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