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

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此外,美國司法部要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撤銷對中國電信美國分公司的運營授權,禁止其在美國的國際通信服務,因其涉及國家安全。


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佈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2億美元支持日企搬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等亞洲其他地區。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的政策細節,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美日這樣做是出於什麼動機呢?

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美國和日本類似的計劃,卻是出於幾乎完全不同的考慮做出的。美國除了一貫的與中國脫鉤政策以外,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理由,就是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對於視經濟如命的特朗普政府來說,任何一點可能提振經濟改善就業的嘗試都值得試一試。即使回遷是個漫長的過程,但至少“聽起來做了些事情”,至少可以多拿到一些選票。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美國國內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改變,核心的問題在於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製造業的空心化,中產階級收入增長乏力,民粹思潮開始泛起。特朗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的臺,其對應的是美國迫切希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


在特朗普看來,收入分配結構後面對應的產業結構。美國製造業的大量“外包”,是美國中下層人民收入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從競選開始,特朗普就以製造業迴流作為其重要的施政綱領。


因此,這些年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挑起貿易衝突,尤其是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都是這些背景的自然結果。


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日本這樣做,無非出於3點考慮。一是受美國製造業“去中國化”的政策影響,表明自己跟進美國的態度;二是日本輿論媒體炒作了多年“China risk”的概念,政府發佈這樣的財政動作,以滿足日本國內的輿論需求;三是疫情期間,製造業迴流,各國只求自保。那麼給已經有所準備,在做產業鏈轉移的日企提供決策契機。如果效果很好,那日後可以再用同樣的政策“滾雪球”,增大資本撤離中國的規模。


“China risk”是什麼概念呢?這要追溯到2012年釣魚島事件,那時日本輿論媒體就已經開始大規模炒作“China risk”的概念了,並明確鼓動,社會上的企業和資金撤出中國,回到日本,或遷往東南亞和印度。


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美日這一政策的出臺對我國國內製造業會有影響嗎?


中國是當然且一定會受到影響的。因為這是美日一定要做,而且能做成的事。根據企業戰略方向的不同,那些在新體系中發展更好的企業,自然會更響應此項要求,尋找新的棲息地。反之則會留在中國,持續維持並觀望。


但是,我們也不必過度憂慮。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


首先,部分外資撤離中國的情況一直就存在,企業有出有進,是正常現象。當一些外資撤離中國時,同時還有其他企業走進來。一進一出,其實是產業的梯度轉移。受到市場、成本、經濟等因素影響,部分外資企業撤出中國市場,部分國內加工製造業,包括加工密集型產業,也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尋求投資發展機會。這些都是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整個產業的梯度轉移,資本向低成本地區流動,這是規律。那些重視人力成本,輕工業協作的產業退出中國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甚至已經基本退完了。實際上很多鞋廠產業鏈的一部分已經在越南了。



其次,回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和應對。市場是趨利的,美日的企業不會因為政府一聲號召就立刻積極響應。也就是說,迴流將是漸進的。拿美國來說,目前美國的綜合製造的成本仍要高於中國及東南亞國家,並且美國當地也缺乏對應的製造業人才及配套的產業鏈。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既是世界工廠,有著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對於企業來說,生產靠近市場往往更具競爭力。因此,對於美資企業來說,100%的補貼其回遷美國的費用,並不具有吸引力,更何況是在當下中國疫情已經得到很好控制,而美國疫情仍在持續爆發之時,這顯然不是一個明確的選擇。


最後,中國市場給外企更多機遇。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營商環境逐漸完善,中國對外企引力“磁場效應”還在日益強大。中國以促開放作為穩金融砝碼,也帶給包括美企在內的外企更多機遇。


美日呼籲企業撤出中國,面對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


同時,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中國製造業存在的問題。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從頭部製造業企業來看,中國在傳統制造業企業裡面並無卓越品牌,在汽車行業和高科技領域也是寥寥無幾。而且近些年來,中國人口紅利、低成本等競爭優勢已經在削弱了。


因此,未來中國必須把中低端製造業牢牢掌控,並在高端製造業部分領域保持優勢和准入,發起“進攻”,看歐美看齊。另外,低端勞動密集產業可以逐步剝離到東南亞國家。


在產業轉移的大環境下,製造業企業必須緊跟潮流,該轉型轉型,該升級升級,否則會被淘汰出局。這就要求企業對發展戰略做出長遠的規劃,對內部經營管理進行提升。在戰略目標確定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經營產品的提升,使員工卓有成效地創造價值,其次是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再次是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伴隨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


而企業由於自身的侷限性,所有這些關係到管理優化與升級的相關問題,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戰略、組織、人力資源、企業文化、流程、信息化、管控等不同模塊之中,此時可以委託管理諮詢公司協助解決,提升管理水平,達到優化與升級的效果。管理諮詢顧問作為管理優化與升級理念的傳播者,這將得益於管理諮詢公司憑藉對其他優秀企業的參考以及系統的、全面的管理學知識。管理諮詢師幾乎是各行業的聚焦,對於信息的匯聚,歸納及驗證問題,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本公眾號“科普諮詢”所發表內容、圖片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蒐集),轉載文章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