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國記》: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日本動漫《十二國記》改編自小野不由美創作同名奇幻小說。我經常給喜歡看動漫的人推薦這部動畫片,但是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一是因為畫風,二是進入高潮太慢,三是對女主前期的性格很惹人嫌。

這部動畫片每一個人物,從主角到配角,從流寇到神仙,都有明顯的缺點。

或許你對這樣的人物性格感到不屑,但是你慢慢會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

明白:“哦,我也是這樣的!”

1.

女主人公陽子和大多數普通年輕女孩一樣,想要讓周圍的人都滿意,為人處世總是看別人臉色,抹殺自己的個性,彆彆扭扭的討好著別人。

我覺得很多人看到這樣的主人公感覺到討厭,就是因為這個形象太真實。

現實生活中,有些集體會希望你展示個性,展示特長。但是你真的展示了,就會有人說你太個性,融入不了集體。於是,有人就收起自己的光彩,為融入集體,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平凡,越來越小心翼翼。

我覺得《十二國記》的作者還是很善良的。讓這樣的女孩經歷命運的波折的時候,雖然退縮、猶豫、懷疑、害怕,但是最終完成了“見自己”“見天地”的轉變。

《十二國記》: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想成為更好的人

《十二國記》: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半獸樂俊

陽子說:“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大得收穫就是知道了自己多麼愚蠢。不是我故作謙卑滿足自己的心理,我真的很愚蠢,總是看著別人的臉色,沒有真正的自我,但是,終於,我想去尋找不再愚蠢的自己,從現在開始,從現在開始一點點努力,然後能成為好一點的人就好了。”

當她說出“心不需要劍鞘”的時候,我們方知這個當初只會一哭二鬧還很做作的女孩真的變成熟了……

2.

優香和淺野我一直覺得他倆是活在自我的幻想中。

優香在班級裡受到排擠,有強烈的C位意識,想要一個能認同她的世界。

優香有這一層厚重的殼,活得像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把自己與他人隔絕開來。

“自己不受歡迎”的想法其實是自己造成的。

用著否定別人的態度來肯定自己的存在。但是她這樣的一個自我是建立在鎬王對自己的認同上的。

當她知道自己不過是鎬王對付陽子的棋子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錯了。

認同自己的基礎不是否定他人,而是接納他人,是在人際的互動中得到彼此的認同,然後通過這樣的認同感來取得自我的認同。當她否定了原來的自己的時候,她也就得到一個完整的真的自我。

淺野被帶入一個未知的世界,在陌生的環境裡遭遇挫折,妄想著這一切不過是場遊戲。他不過是裡面的一個角色,不斷尋找在這個未知世界的意義。

是不是很像我們在遭遇重大挫折,懷疑人生的時候的狀態?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什麼?

胡適曾在書中寫道:“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

人生的意義並不是存在在那裡等著你去發現的,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有個角色等著你去扮演。你的人生是要你自己去創造的,只有你自己能增加你活著的意義。

3.

“人是可以改變的。”採王對著不堪忍受痛苦的玲說。

大木鈴意外跌落一個陌生的世界,因為不懂語言,害怕離開後

自己經常要忍受梨耀的數落和虐待,不敢離開。

採王希望鈴能在下界得到鍛鍊,明白她的經歷並非完全都是痛苦的。可是鈴卻不能理解,傷心哭喊:“為什麼只有她要這樣?”

採王安慰她:“突然之間被扔進一個一無所知的異國很痛苦吧?但是,鈴,即使語言相通,也未必能夠理解對方的想法。也有語言相通但互相無法理解的痛苦,重要的不是固執於一種觀點,而是接納對方”。

玲一直是自怨自憐的孩子,標榜著自己的可憐與不被理解,期待被別人拯救。她總是抱怨,乞求同情。直到遇到了清秀才知道了生的可貴,一天一天成長起來。

《十二國記》: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大木鈴

也終於明白採王說的:“ 一個人之所以幸福,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那個人心中認為自己是幸福的。 為了忘卻痛苦而努力,為了變得幸福而努力,那才是真正能夠給人帶來幸福的……”

祥瓊曾是芳國的公主,永遠13歲,只懂得舞蹈歌唱,嬌生慣養,不懂悲傷。國家的大將為了百姓而叛亂,推翻暴政。她親眼看著自己的父母被殺,又被去除仙籍,開始變老,還被罰在農家做苦工。於是仇恨佔滿了她的心,甚至決定去慶國報復擁有一切的慶王。我們看著她的仇恨,看著她慢慢變老的身體,小小的心疼。

後來我們又看見她慢慢明白王的職責以及自己應當盡到的,勸諫的責任,小小的欣慰。當她終於可以直視當初父王的被殺,又努力於慶國百姓的未來時,我們終於可以為她鼓掌。

當她說出:“人真的容易和其他人競爭不幸呢。明明死去的人才是最可憐的。一旦同情別人,就好像自己輸了一樣。也許‘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同樣讓人自我感覺良好吧。當被人提醒‘你錯了’時,會很生氣吧。這時人會想‘為什麼還要指責已經如此可憐如此不幸的我’,”時,祥瓊是一個不再是公主,而是一位能理解他人不易,善良智慧且堅強的女性。

4.

不看大地,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見汪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不見高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見天地”是對“見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

陽子遇見樂俊正式到自己的愚蠢;樂俊遇見陽子有過利用的想法,最後知道陽子是慶國的國君卻沒有想過要劃分等級,他意識到自己的卑劣;

祥瓊遇見樂俊,沿途認識到不同國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沒有履行過公主的責任;

大木鈴遇見清秀認識到一個人的幸福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會為了幸福而努力;

優香明白了這個世界並不因自己的胡鬧而改變;

淺野最終也不再為自己的生存而向禽獸屈服獻媚。

《十二國記》:自己最可憐和自己最幸福的想法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5.

《十二國記》中,麒麟是王的半身,與王同命運。如果王做了不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麒麟就會得“失道”的病。

麒麟就像是王的一面鏡子,照見身為君王的優劣。

樂俊雖然是一隻半人半鼠的半獸,但是他說人類其實也是半獸。

因為人並不完美。

李世民《貞觀紀要》中有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論語》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們每個人總是要見過不同的人,經歷過不同的事才能發現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的卑微。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最後成就自己當下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