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侯氏故居

從古城北門進去,行百餘米有個街口叫劉隅首,向東十餘米,有兩處靜穆素雅的四合院落,是遊覽古城的必去之處。路北是侯府故居——尚書府,路南是侯方域故居——壯悔堂,這裡是古城的重要景觀之一,但很多人來這裡並不僅僅是看故居,更多地是衝著那悽美愛情故事桃花扇而來。

曾經的侯家大院,從古城劉隅首一直到小隅首,覆壓古城一隅,這裡還只是侯府西園,在城內東馬道附近有侯府東園,城南十華里有侯府南園,可見當時的確是大戶人家。如今保留下來的這兩處宅院,硬山式磚木結構建築考究,明三暗五、前出後包,青磚為牆、壟瓦覆頂,看上去軒朗清雅而又含蘊持重,是典型的豫東地區明清風格建築群。

據侯家家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侯氏家族達到鼎盛。侯恂先後當過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等職,後升到戶部尚書。他與父親侯執蒲、弟弟侯恪三人同朝為官,可見侯氏一門春風興旺。明清時期,侯家更因侯恂的兒子侯方域而名揚天下,一則是侯方域主持的“雪苑社”譽滿全國,另一則就是他與李香君的悽美愛情故事依託桃花扇廣為流傳。

青年才俊侯方域在赴南京科考應試中,結識了“秦淮八豔”中的歌伎李香君,兩人情投意合,無奈家國多事,有情人也難成眷屬。李香君雖身處青樓,卻在明末的風雨飄搖中,時時想著國家安危,致死不渝。她支持侯方域抨擊閹黨與反清復明,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愛國情操。侯方域本來決意為大明王朝守節,卻被迫參加清朝鄉試,35歲的侯方域感嘆平生可悔者多,建壯悔堂,並將自己的古文結集為《壯悔堂文集》。

跨入壯悔堂正堂高高的門檻,迎面就是侯方域與李香君的蠟像。侯方域著的《李姬傳》中,記述了他回商丘時香君送別桃葉渡一事,香君言曰:“公子才名文藻,……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有人評價說,李香君此話,大有伯牙碎琴之志,意在要求情郎珍重名節。侯方域離開南京後,李香君被淮揚督撫田仰逼做妾,誓死不從,當著搶婚人的面以頭撞桌,血濺侯方域贈送的定情紙扇。後來,侯方域的好友、知名畫家楊龍友為李香君的忠貞愛情所感動,提筆就斑斑血跡勾勒出折枝桃花,這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扇”,也是中國四大名劇之一《桃花扇》的故事來源。在這部不朽的劇作中,孔尚任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離合之情,寫明清朝代更替的興亡之感。李香君雖是風塵女子,卻因其忠貞英烈而為世人傳頌。

關於李香君魂歸何處,至今說法不一。據有關專家調查考證,清兵打下南京後,李香君去了棲霞山的一座尼姑庵裡,投奔她做了此庵主持的手帕姐妹卞玉京,後鬱悶而死,臨死前將血染的桃花扇轉交侯方域。侯方域見扇感慨萬分,赴南京將她的靈柩遷至侯府南園附近的李姬園。也有研究者考證說,李香君曾隨侯方域來到古城居住,後因身份卑賤為侯家不容,遷至李姬園居住,後鬱悶而死並葬在了李姬園。不管李香君有沒有來過古城,古城南的香君墓倒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侯方域為李香君寫下的那塊墓碑:“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商丘古城侯氏故居

商丘古城侯氏故居

商丘古城侯氏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