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今天,英國首先鮑里斯·約翰遜新冠肺炎病情惡化轉入重症監護室(ICU)治療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大家是否有許多問號?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明明在幾個小時之前這位英國首相還發了推特,聲稱自己只是去醫院做了一些常規檢查,並且精神很好。怎麼轉眼間就病情惡化,呼吸困難了呢?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自疫情發生以來,相信你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新聞了。有些新冠患者明明剛開始的時候狀態挺好的,在交流時中氣也很足。但病情卻會在短時間內毫無徵兆的加速惡化,呼吸困難,如果搶救不及時可能就回天乏力了。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新冠危重患者一個十分常見的特徵,病情突然惡化實際上就是氧飽和度的驟降。也就是低氧血癥。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人體動脈血氧飽和度和氧分壓是直接相關的,正常值在95%以上。一般情況下,氧飽和度低於94%變為機體供養不足的表現,如果低於90%則是嚴重的低氧血癥。缺氧時間一長,體內的生理系統被迫停工,生命的各項體徵便難以維持,除非有奇蹟發生,否則患者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逝世。

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會攻擊人體肺部,引起肺部病變,影響肺間質。氧飽和度的驟降和它是有直接聯繫的。根據新冠患者的屍檢和病理報告顯示,他們的肺泡腔和肺間質內會出現大量的滲出物,例如漿液、纖維蛋白、各種壞死產物等等。就是這些滲出物影響了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

這些滲出物會形成"痰液"堵塞肺泡,減少肺泡內的含氣量。而且還會形成一種透明膜,像"瀝青"一樣包裹住肺泡,使肺泡膜的有效氣體交換面積減少。如此便導致肺泡難以進入氧氣,也很難將氧氣運輸給血液和其他組織。

不過,當"瀝青"還沒有把肺泡"團團包圍"的時候,肺部氣體交換的功能還是存在的。但這時的氧飽和度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這些患者表面看起來很正常,甚至還能活潑亂跳,實則肺部的情況已經很糟糕了。等絕大多數的肺泡被包裹住,或者隨便動動耗氧量增大,那氧飽和度掉起來連呼吸機可能都搶救不回來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可能就進ICU搶救的原因了。

這個過程就像是把一個堰塞湖慢慢的堵住,等堵死了,新冠患者也就"憋死"了。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積極插管,及時插管是治療重症患者的重要一環。插管並不意味著患者陷入絕境,而是為了更好地支持自主通氣,減輕肺部的負擔。

科普:為什麼有的新冠患者上一秒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卻進了ICU?

雖然英國曾經頒佈了"群體免疫"這種看似放棄的新冠療法,好在他們及時醒悟,投身積極抗疫中。在疫情面前,每個國家都是共同體。希望英國首相早日脫離危險!#健康科普排位賽##疫情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