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业绩说明会序幕开启:中国通号称疫情影响可控

4月15日,中国通号(688009)管理层亮相科创板首场业绩说明会。

在会上,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坦言,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司一季度的经营指标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影响可控,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任务。此外,他还回应了股价一度“破发”的问题,称一方面是因为受到资本市场对于行业发展预期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受到疫情全球扩散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下行的影响。

在率先披露年报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中国通号的业绩规模位居首位。2019年,中国通号实现新签合同额706.1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3.4%;营业收入416.46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净利润41.77亿元,同比增长12.38%。

截至4月15日下午3时,中国通号的A股股价报6.28元,港股(03969.HK)股价报3.90港元。

公司股价一度破发,董事长称部分是受国际股市下行影响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在提问时说到了该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以来一度破发的问题。

2019年7月22日,中国通号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当日股价就实现了翻倍,从发行价5.85元上涨至12.27元,但之后开始持续回落,2020年2月3日一度跌至5.41元,出现“破发”情况。以最新收盘价计算,中国通号上市至今累计涨幅为7.35%。

对此,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回应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公司股价较为震荡,A股价格在6.3元左右,港股价格不到4港元,一方面受到资本市场对于行业发展预期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下行的影响。”

他表示,公司还是要在基本面上下功夫,谋求长远发展,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拓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关注并研究市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力争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此外,中国通号副总裁赵晓东在业绩会上提到,未来几年,海外业务板块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期,公司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海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市场,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

坦言一季度经营受疫情影响,但影响可控

在业绩说明会上,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为另一大关注焦点。

周志亮回应称,公司1-2月受道疫情影响,给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带来了冲击。进入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公司复工复产率也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国家在疫情发生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企业,我们也在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根据目前企业实际情况看,一季度指标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影响可控,公司完成全年任务还是有信心的。”周志亮这样表示。

中国通号总裁、执行董事徐宗祥则表示,国家在疫情过后,大概率会采取一些逆周期的经济刺激措施。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政策已经出台,部分和公司相关的业务前途很光明。但是具体落地的过程,还需要等待,要看一些政策怎么实施下去,具体的举措还在进一步的制定中。

年报显示,公司在手订单1049.4亿元

中国通号的主营业务是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全产业链上的产品及服务,包括设计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等。

公司年报显示,企业在2019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19年度累计新签合同总额70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其中:铁路领域新签合同额2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新签合同额1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海外领域新签合同额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3%;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新签合同额30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1%。至2019年年底,公司在手订单1049.4亿元。

在铁路控制系统领域,公司新签合同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先后中标安九铁路、鲁南铁路、连徐铁路、赣深铁路、玉磨铁路、杭绍台铁路等重点项目,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参与的联合体中标杭温高铁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参与EPC高铁工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市场竞争形势激烈的情况下,公司CBTC系统先后中标昆明5号线、西安9号线、南通1号线、天津4号线、苏州S1线、深圳16号线等重点项目。在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公司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控制工程总承包项目承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