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提起工商管理,不少畢業生感覺這個專業涉獵的內容又廣又雜,學習的各種理論苦於落不到實地,求職時非常尷尬。即使如此,一些立志要做管理人才的考生依然對這個專業熱情不減。一方面是報考走俏,一方面卻工作難尋。學管理到底是“雞肋”還是“機會”?怎樣把“雞肋”變成“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專業解析

工商管理類包括很多專業

工商管理類專業屬於管理學中的一個大類。這個大類所包含的專業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等。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以“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流到具體的專業。


工商管理以前的名稱是企業管理。這個專業的知識範圍較廣,學生所學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主要課程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統計學、計算機等,是一門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技術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交叉科學。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夠獨立從事各部門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知識面寬,適應力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徐煒介紹,與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相比,工商管理專業在本科階段更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對未來社會和企業要求的適應能力。當然,在強調通行性、適應性的同時,該專業也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專長。


學習工商管理對學生的數學、英語等水平都有一定要求。畢業生將在各種組織中發揮協調作用,因此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專業與就業

專業技能有側重,實踐機會要歷練

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數據顯示,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規模為6萬人至6.5萬人,就業率區間在75%至95%之間。從數據可以看出,該專業的畢業生規模較大,總體就業情況尚可。當然,名校和一般學校的就業情況差別是很大的。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畢業去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一是各級政府、企業的管理部門;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類型的諮詢服務等中介企業;三是包括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四是在國內院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到國外學校深造學習。


徐煒介紹,除考研外,該專業畢業生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工作的都有,部分學生報考公務員,還有的學生自主創業。從具體崗位來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戰略發展部、市場部、策劃部等都需要相關人才。本科畢業生一般需要從基層做起,研究生畢業後則一般會在相關職能部門做管理工作。


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也有顧慮,本科畢業生沒有社會經驗,學的都是管理理論,用人單位會提供管理崗位給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嗎?當然,本科畢業生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想直接進入各級單位的管理部門是不太現實的。缺乏實踐的歷練也是畢業生求職時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彌補“短板”,使畢業生在就業求職時更具有競爭力呢?


其實,工商管理專業可以在很多領域裡選擇工作。考生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企業投資等方向。在校期間,考生不要只學一個學科,可以再選修一個其他學科,如學習計算機、法學、外貿、旅遊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或有選擇性地向某一專業領域傾斜,形成“工商管理+××專業”的複合型知識結構。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畢業生,才是用人單位所看好的“香餑餑”。


另外,很多人抱著一畢業就能進企業當管理人員的想法也是很不現實的。卓越的管理能力是要有科學的理念和來自一線實踐的支撐,實踐能力是從具體工作和實際操作來積累的。因此,學生在校期間要有意識的多接觸社會和企業,利用寒暑假和更多的業餘時間,到企業進行鍛鍊,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積累從業經驗,鍛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在求職時才會具有競爭力,也能為今後從事相關工作或走上管理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報考指南

開設院校多,選擇空間大

目前,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校非常多,本科/專科院校中均有開設。從這一點上講,想要報考這一專業的考生可選擇的空間很大。


首選當然是實力強勁的名牌高校。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這些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整體實力都非常強勁。還有就是各省的財經院校一般都具有較好的工商管理學科基礎。這類高校如: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但是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也相對較高,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報考。


院校多按大類招生,考生要看清分流專業


考生家長從近幾年的《招生專業目錄》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按工商管理專業招生,二是按“工商管理類”招生。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以“工商管理類”進行大類招生,入學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情況,分流到具體的專業。專業方向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勞動關係等。各校根據自己的專業設置不同,在工商管理大類中招生的專業也不同。


例如:北京大學按照工商管理類統一招生,分為金融學、金融學(金融經濟方向)、會計學、市場營銷4個專業方向。入學後前兩年,學生不分專業,按照培養計劃自由選課,第三年起根據個人特長與興趣自由選擇專業,進行專業課學習。


南開大學工商管理類(本科類)則包括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會計學(國際會計)等12個專業。


北京工商大學工商管理類(本科類)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管理科學共5個專業。學生入學後的前兩年按照統一的“工商管理類”平臺基礎課程培養,第四學期進行專業分流,具體按學生填報的志願、個人綜合成績排名以及學院制定的分流規則進行;分流後的大三大四學年,則按各專業的要求進行培養。


北京科技大學本科“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會計學兩個專業。大一學年結束後分專業。


當然,按工商管理大類招生的院校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這裡想要提醒考生家長注意的是,即使是按大類招生,各院校開設的專業數量和專業方向也是不同的。同一大類,細分後有些是學財務管理,有些是學會計、金融,有些是學市場營銷,很多院校的大類中包含三個、五個甚至更多的專業方向。僅上面列舉的四所院校的工商管理類就涉及了近十個專業。因此,考生在選擇時,根據各校招生章程,結合考生不同的特點和需求,有目的地進行選擇。考生一定要弄清所報院校的大類中都包含哪幾個分流專業,哪個專業是考生的興趣所在,對準專業再選擇院校。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院校推薦


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最新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可知,全國共有170所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參與了2017-2018工商管理專業大學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清華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交通大學,以下是工商管理專業大學排名榜單,僅供參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工商管理專業:“雞肋”還是“機會”?

TA們說專業

首先,工商管理這個專業本身是挺不錯的,在思維上或視野上,會讓你比學單一的技術要開闊與靈活的多,但是由於這個專業學的東西太多,財務、人力資源、企業管理、貿易、甚至法律,都涉及到了,也就難免只學皮毛,我這四年是混過來的,在課堂上講案例侃侃而談也不是弱者,專業課分數也不低的。不過真到了企業,沒有公司讓我運用這些東西做管理,…因為現實的企業管理與課本上的差距很大很大,沒有企業會讓一個小毛頭來管理,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證明你有管理的素質與能力,公司可以相信你,你才有機會做到管理層,剛畢業,很難的,都是從打雜開始,但是有的人能從打雜中整合知識進步,有的一直打雜,要看你的心態與把握能力了。我現在還在打雜,不過已經開始找別的出路了,呵呵。 工商管理這個專業的碩士是特別的,叫MBA,呵呵,前幾年非常紅火的,潛力很大的,如果你有錢,有想做企業的決心,可以看一下MBA的招考文件,本科出來是沒有競爭力的,就業前景還不如那些單一的技術類。你可以工作幾年後直接考MBA,最好出國,國內的師資畢竟不行,因為這個專業是國外傳過來的,國外好大學文憑世界通用,但是國內大學的文憑人家不知道含金量啊。 最後,工作與專業的關係不是很大,除非你學單一技術類,專業性很強,商學院的很多專業,像工商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很多課程是重複的,不重複的課程可以旁聽,本質上,專業無差別,除非是很好很好的大學,師資比較強,不然,這個專業一般很垃圾的。 再針對你的問題補充一下:工商管理在每個學校的分支學科不一樣,我們學校分為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兩個方向,找工作的時候,招聘人力資源的只認人力資源專業的,注意,不是工商管理分支下的,是一個單獨的專業叫人力資源,我們學校是專業設置重複了,搞得我們很鬱悶…其實工商管理找工作一般的,男的做銷售的多,女的做辦公室的多… 就業比較好的方向是進外企,做管理培訓生,前途很好,進去很難,待遇很高… 其實人力資源現在也不錯,針對性強,但是很多課程與工商管理是重複的(如果人力資源是獨立學科)。

常老師專注高考志願填報,每天更新高考志願填報相關報考知識和案例,歡迎大家轉發和收藏文章,高考後填報志願你一定用的到,同時,家長如果有需要報考志願填報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