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煮石头“骗”养8个孩子: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单亲妈妈煮石头“骗”养8个孩子: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生死之外无大事


1


知乎上有人问,你因为穷做过那些事?


有个高赞回答说:上班。

可疫情剥夺了很多人这个最基本的权利。

在非洲肯尼亚,有位单亲妈妈,她肚子抚养8个孩子,因为疫情在非常蔓延,她失去了工作。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8个孩子总是饿的在叫喊,她将石头放在锅里假装在煮饭,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误以为自己在做饭,她希望孩子们能在等待开饭的憧憬中睡着。

不过这招糊弄不了孩子,他们很快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哭得更厉害了。

这条新闻在微博引起关注之后,大家都不敢相信现在的年代还有这种事情。

“这个世界并不美好,只是我们生活的国家太好了。”

但是我看到,在底下出现了这样一条评论:

单亲妈妈煮石头“骗”养8个孩子: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太穷了,还生这么多孩子。”

看到这种充满了优越感、偏见、毫无同理心的回答,我就想反问一句:

你祖上往上数十代,没有一代是穷人吗?

如果他不生了,还有你吗?

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

前段时间,有报告说,“三低人群”是微博主力军,三低指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微博90%的用户月收入在4000以下。

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是不是这些人也都只能生1个,或者干脆别生了?

有些人,自己在一线扎不了根生不了娃,三观病态也就算了,还带着病态的眼光来看待底层。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忘记自己父母是怎么过来的了。

现在问穷人为什么多生孩子。

再过两年就要问穷人该不该生孩子了。

再过两年是不是要问穷人活着还有意思吗?

那再过两年,还能问什么?


单亲妈妈煮石头“骗”养8个孩子: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2


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看过一个新闻:

有一位63岁的老母亲,为了获取 20万的意外保险金给儿子筹集关节置换手术,从9楼一

跃而下。

或许,直到坠地的那一刻,这位母亲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份无私无畏的爱,纯粹却愚昧,遗憾又无奈,注定是一次徒劳无功的白白牺牲。

因为她的保单早已过期,而自杀并不在被保范围内。

你可以去责怪这位母亲吗?

信息闭塞的她,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充分了解这么多条款,她只是单纯的以为,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个解决自己痛苦和儿子余生的出路。

像是在黑夜里看到的那一点微微亮光,为了这一点点光亮,她愿意以命换命。

贫穷加上厄运,是多么的绝望而无力。就像是夜行时误入沼泽,越折腾,越绝望。

所有的垂死挣扎都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下沉,生命和世界一点点消失在眼前和脑海,只剩下一片漆黑死寂。

想起很早的时候看到一则同样让人绝望的新闻。

一个小男孩因为偷肉被抓,他的父亲过去求情,一见面,这个七尺汉子就扑通一声跪下

了。

说孩子不是心眼坏,而是一年多没吃过肉,心里馋。

肉贩听完心头一软,大刀剁下一块送给了他们。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

当晚,他们吃了人生中最丰盛的一顿晚饭。然后在夜里全家卧轨自杀了。

我不知道父母是抱着何种心情吃完的最后一顿饭,会不会还克制情绪努力有说有笑,装作什么都不会发生像过年一样。

或许父亲还难得地喝了一碗酒,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含着笑默默看着,孩子像小饿狼似的大快朵颐。

会不会在火车轰隆隆来临的时候,他们还在拍打着孩子的胸脯,柔声讲着睡前故事,哄着他们入眠。

直到飞驰而过的火车,碾过贫穷,碾过尊严,碾过那些微薄的梦。

关于此类的悲剧新闻,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不胜枚举。

所以说,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生死之外无大事。

而贫穷是生存下去的头号公敌。


单亲妈妈煮石头“骗”养8个孩子: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3


之前微博有篇很火的文章《你弱你有理》。

后来被人抄袭,改头换面,变成了《我为什么拉黑了朋友圈里所有的穷人》,迅速成为爆文。

这个题目巧妙的利用了“穷人”这个群体,触发了大多数人内心深入的共鸣。

好,那么这些穷人,穷,是他们活该吗?

是因为受困于的“穷人思维”吗?

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努力吗?

芭芭拉,一位美国白人博士,也是一位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被精英光环所笼罩。

她为了搞清楚穷人到底如何生活,她发起了一次挑战,假装穷人,混入底层,看看自己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脱贫”。

为此,她隐姓埋名,先后闯荡了好几个州,用她先进的经济学、传播学理论,见证了自己的失败。

她混入底层后,发现了非精英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在那个世界,人们过着无论多努力都无法解脱,穷的停不下来的生活。

她看到劳动者按天结付的薪水,没有健康保险,为了活下去,不得不简直两份以上的工作。可即便他们努力到了极致,也无法摆脱贫穷。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世界正在以另一套逻辑运转,让贫穷来哺育贫穷,让贫穷自我循环。


你没有和老板讨价还价的权利,所以你只能做最脏最累的活。

你还没有时间学新技术,你没有时间提升自我,所以你永远都不是罗振宇的忠实用户,你只能像陀螺旋转在日复一日糊口的怪圈中,恶性循环。

尽管体验生活失败,但是芭芭拉将自己这段失败的“穷人体验”写成了一本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副标题是“难以度日”。

摆脱穷人身份后,她靠着精英的身份大赚一笔,这是不是很讽刺呢?

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别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穷人,好吗?

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别搞得多生孩子是穷人的原罪似的。

别忘了,生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

何况人家在非洲,你显摆个鸡毛啊!

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穷有穷活,富有富活。

当我们能够接受张艺谋导演生7个孩子,赌王何鸿燊生了17个孩子,当我们倡导“像他们这种优秀人才,就应该多生几个,可以把好的基因多发展一些”时,

能不能对待穷人更多一些宽容,少一点优越感呢,毕竟我们也身处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