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橋邊UFO,烏衣巷口夕陽斜?

朱雀橋邊UFO,烏衣巷口夕陽斜?

朱雀橋邊UFO,烏衣巷口夕陽斜?

圖上這幅畫叫「赤焰騰空」圖。約作於1892年(光緒十八年),刊登在吳友如創辦的中國第一份畫報《點石齋畫報》中,事情發生在現南京市著名景點朱雀橋邊。當代人又稱“朱雀橋UFO事件”。破了次元壁了有沒有!

不知道吳老先生去世的時候會不會意識到,這幅《赤焰騰空》圖,竟變成今人研究UFO的一則珍貴歷史資料。 畢竟在一百多年前,啥飛碟啥UFO都是天降之物,帶來的不是鉅富就是痛苦。

該畫距今已百餘年,根據畫面描述據,許多身著長袍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橋頭,仰望高掛在空中的一團火球而議論紛紛。畫家在畫面上方落款寫到:

“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型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燈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系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調,飛行速度以及各種猜測又不得其解,都記錄得清清楚楚。一位老人還在它開始出現時,聽到微微的響聲。放在現代,吳老先生一定是一名優秀的戰地記者。

自古烏衣巷和朱雀橋就是無數騷人墨客感慨抒情的優選之地,“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裡王謝兩大家族也已跨越時代,彷彿依稀還能看見坦蕩不羈的王羲之因為真性情而被砸中繡球成為“東床快婿”;也彷彿隱約能聽見謝道韞脫口而出的“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時代變了,我們對這些歷史的記憶仍在一輩一輩傳承下去。

或許,某天人們也能再次站在朱雀橋邊,看到騰空而起的巨大火球,感慨這該不會是小行星撞地球吧!

朱雀橋邊UFO,烏衣巷口夕陽斜?

朱雀橋邊

朱雀橋邊UFO,烏衣巷口夕陽斜?

烏衣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