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醫治病為什麼要切脈,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名中醫治病為什麼要切脈,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說到中醫診斷,大家都知道需要望聞問切,而切脈是其中一個步驟。雖然切脈在四診中放在了最後一步,但卻是不容忽視的關鍵。


它就像是做了最後的總結工作,所以在中醫診斷中,切脈必不可少!古代扁鵲望而知病,可你不知道,望診也可能會有假象,比如患者面色雖紅潤,但也存在陰陽平衡或陽氣外越的可能。


而在問診中,患者可能並不能清楚地表達他現在的症狀與表現,從而影響你的診斷;而在脈診中,脈象能夠真實地反映患者身體狀況。


所以,把脈便成為”四診“中最重要的一步。黃帝內經《五藏別論篇第十一》中提到的:“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


就是指手太陰肺經過之處——氣口,能夠真實地反映五臟六腑之氣的變化。


名中醫治病為什麼要切脈,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然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脈法有很深的誤解,包括小編以前也是,認為其高深莫測,只有名老中醫才會把脈。而學起來一定很難......


大多數脈法確實比較複雜,學過的一部分人可能只學了些皮毛,有些乾脆廢棄不用,不了了之。有些只是粗淺的臨床應用,很難達到“以脈診病”的境界。


然而張玉林老師獨創的古脈法,打破了普通人難學脈法的瓶頸,且在臨床上已得到數以萬計的驗證。


據線下班學習統計,我們的學員在線下班學習完以後,幾乎都能掌握“以脈象辨別陰陽”的精髓。


究其原因,張玉林老師提倡的是運用《傷寒論》、《難經》中所講的古中醫脈法,只有10部脈,學起來更加簡單、容易掌握。


古脈法與後世脈法對比

名中醫治病為什麼要切脈,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點擊“瞭解更多”學習中醫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