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觸動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明子27246369104


中國人歷來有著一種強烈的思鄉情懷。一旦遠離故土,任何一種情緒的變化,世事的變遷都有可能引發中國人對故土無盡的思念。“故鄉”兩字雖然簡單,但滿含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民風民俗。


什麼會觸發古代詩人的思想之情呢?


節日思鄉:

中秋節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可卻有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王建“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重陽節到了,本是一家人團聚登高賞菊的日子。而王維卻一個人在異鄉孤獨地思念著親人。於是有了詩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無奈。思鄉之情也在這重陽佳節表現得越發生動而強烈。


明月思鄉:

古人借月表達思想更是數不勝數,古往今來,天上都是同一輪明月,我們沐浴的也是同一片月光,當古人抬頭望月的時候,家人或許也在望月想念著他。所以有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制故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度心五處同。”


落日思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便是象徵著應當歸家的時節,而在外的遊子,難免對著天邊的落日,抒發回不了家,卻思鄉無比的殷切心情。所以有李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李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歸去的大雁思鄉:

大雁南飛,自是歸路;大雁北往,同是歸途。大雁也常常被詩人寄予思鄉之情。歐陽修:“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張可久:“歸雁橫秋,倦客思家。”韋莊:“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大雁歸來時,而遠在千里的遊子呢?


無邊的落葉思鄉:

深秋寒冬,落葉歸根。秋日似乎也到了重回了大地懷抱的時刻,可是古人每當看到這蕭蕭而下的落葉,怎能不讓人驟起思鄉之情?所以有馬戴:“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也有袁凱:“落葉蕭蕭江水長, 故園歸路更茫茫。”


雨聲思鄉:

一滴滴雨聲,滴在窗前,更滴在遊子的心頭。雨水是離人淚,也是思鄉情。所以有張可久:“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張詠:“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萬里心”


可以說由於古代交通不便,家鄉在許多文人墨客的心中都是美好的,思鄉變油然而生。


觀察員小宸


已交回老師了?上山下鄉的還此我懂?謝謝


振明72


謝敬!

是什麼觸動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準確的說是“媽媽”!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子連心!人性依附!無論你走到哪裡!故鄉的依戀!就是媽媽的情懷!!



望著一抹落日近黃昏,想起了久離闊別的故鄉!媽媽的身影!你或許是在逢衣,秉燭燈下夜長明!

………!夕陽西下!淡淡的暮色!好似猶然別離!遙遠的天際是媽媽的棲身之所!望眼欲穿,別離恨!恨秋水寒!年復一年,不知是何年!?那幾多鄉愁湧上心頭!媽媽的白絲染透了我的心涼,媽媽韶華已逝!遙遠的牽掛捎去我的想念,那幾許鄉愁!泛起兒時的味道!

是呀!千里相隔不知愁!遠處風燭殘年的背影就是那幾多鄉愁!是媽媽臉上歲月的劃痕,煮透了我的情思!愚兒不孝,把你想起太晚!只好偷偷的與月亮說!我想媽媽啦!那是鄉愁!!因為媽媽在那裡!生身鑄就的銘心思念!那更是鄉愁!!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萬家燈火的節日裡!在異鄉的境遇!來去匆匆!卻沒有駐腳!家裡的燈下並沒有媽媽的身影,媽媽摸摸腦袋的撫慰,是那麼的奢侈!媽媽慈祥的眼光!讓我淚目彷徨!流浪的心無處安放!漂泊的日子夠累!孤獨的思緒是那麼的戚冷!望向遠方,看見了媽媽的惆悵!!鄉愁湧動!鄉愁瘋長!!……


我們都知道!余光中老先生的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鄉愁》!讓我們來看他的《鄉愁》是怎樣的!!

《鄉愁》!余光中!

*********************!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座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當我看到余光中老先生的《鄉愁》!不僅使我潸然淚下!這不正是《鄉愁》裡的媽媽!……!媽媽就是那一抹《鄉愁》!! ……

(謝悟空!謝閱)!

(原創於4、10)!僅此一例!沒有雷同!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