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自與何超蓮相戀後,竇驍的“狗糧”就撒不停。

4月29號,竇驍罕見更博。

時而海邊衝浪,時而路邊兜風,二人僅相戀一年,感情竟變得比蜜甜。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如果我不說,您大概忘了,他曾是張藝謀力捧的“謀男郎”,還與周冬雨一道並稱“文藝片新希望”。

可如今,當年的“靜秋”是金馬影后,更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實力派。而“老三”身上的頭銜,卻僅剩“何超蓮男友”一個。

愛情是有了,事業呢?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娛樂圈那些東西我聽說過,但影響不了我什麼。我沒什麼壓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做事就好。”

竇驍的人生,與這句話一樣“佛系”。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1988年出生於西安的他,是個典型的“糙漢子”。4歲隨父母移居加拿大,在大海、沙灘、椰樹的“打磨”下,成了眾人眼中的“陽光男孩”。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髮型設計、陶藝、攝影、唱歌,他樣樣都會。在多姿多彩的世界裡,竇驍從沒想過成名,對“偶像光環”亦毫無概念。

他很“佛”,但周冬雨卻“剛”。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比他小四歲的冬雨,出生於河北石家莊,是個地道的北方女孩。

既沒有出國背景,也無顯赫家世,有的只是踏踏實實做自己。

不同的出身,使二人的人生觀天差地別。

竇驍可以有多種選擇,心隨自我。而周冬雨的人生信條,卻僅有“出人頭地”。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回國後,竇驍被張藝謀挑中,參演《山楂樹之戀》。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也不能等你到25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

浪漫的構圖,文藝的色彩,以及深刻的主題,讓周冬雨、竇驍一舉成名。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他之前,張藝謀團隊一直有“陰盛陽衰”的說法,直到他出現,大家才打破偏見。

沒想到,他也難逃厄運。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那之後,竇驍接連出演《金陵十三釵》、《危險關係》、《傾城之淚》。可惜,這些大劇均未捧他出圈,人們記住的,還是那個山楂樹下的“老三”。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與竇驍的“不溫不火”不同,周冬雨繼《山楂樹之戀》後不斷挑戰自己,且文藝且野性,有時還略帶痞勁。

《宮鎖沉香》裡,她是那個有點害羞又有些自卑的宮女;《七月與安生》中,她是那個有點叛逆,又有些可憐的少女;《少年的你》中,她又化身慘遭暴力的好學生,與易烊千璽上演“生死虐戀”。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永遠奔跑,永遠戰鬥,永遠在路上。

如此“自虐”,使她換來了一座座獎盃,更讓她在演藝道路上屢攀新高。不少導演坦言,“周冬雨,就是票房保障。”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而竇驍,卻漸漸活成“跑龍套”。

2016年,一部《楚喬傳》讓竇驍開始有出圈的苗頭。但在熱度最高時,他卻與富家女程曉玥傳出戀情。

六年過後,二人分手。

再回頭,事業早就青黃不接。相較流量小生的“層層迭出”,他路數早已殆盡。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想當年,張藝謀談及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免侃侃而談,“竇驍為人很有禮貌,也很有素養,沒有娛樂圈的那些壞毛病。”

有禮貌、有教養,這些看似褒義詞的評價,卻在某種程度上暗示著“沒話題”。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出走多年,竇驍仍像山楂樹下的那個“老三”一樣,溫柔,紳士,令人追憶。

可惜,人總要往前走。除了文藝片,還有商業片、諜戰片,驚悚片等,過分“囿於現狀”,只會拖垮自己。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年輕時,他總隨身帶串佛珠,惱了煩了,就摸摸佛珠問問心。

性格上的安定和氣質裡的“佛系”,讓他很難在娛樂圈大展宏圖。在時代的浪潮中,註定要被打的“一絲不掛”。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與何超蓮相戀後,媒體常捕風捉影,傳其將獲得臺幣5億,還有機會瓜分賭王家產。

說的這樣誇張,無非是想沖淡竇驍事業上的乏力。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可男人終要有一技之長。感情帶給他的附加值只是一剎,自己手裡握著的,才是真本事。

不管是“何超蓮男友”,還是“賭王孫女婿”,這些華而不實的標籤,除了博人一笑外並無用處。“謀男郎翻盤”、“影帝竇驍”,恐怕這些才更有追逐的價值。

同被張藝謀力捧,周冬雨、竇驍的不同人生

當然話說回來,不管人生信條如何,活得瀟灑最重要。也許於他而言,前世浮沉不過一瞬,心中甜蜜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