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學生出國留學學成不回怎麼辦?

海上衝浪人


地球…人類命運共同體!

學成了回不回,尊重當事人主觀意願。

只要是不走邪魔歪道,堂堂正正的做人,對人類健康發展有幫助的。


中國多維教育


北大清華甚至很多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不回來的也很多。因為這些人出國簽訂的合同不是和國家簽訂的,而是與各個具體的單位簽訂的。只要這些單位不追責,他們就一點沒有問題。

他們在國外獲得碩士博士不回來,這些單位又能把他們怎樣呢?反正人都出去了,在這些人眼裡,國籍都可以拋棄,更何況一紙協議了。

有的人留學畢業後回來了,不回原來單位的也很多,原來的單位也沒有把他們怎麼樣的。

只是很痛心的是北大清華匯率全國最優秀的一批人,大量出國,大量不回來,真的是國家民族巨大的損失。

即使這幫人標榜在國外也可以愛國,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國家,也不可原諒。

畢竟他們首先還是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滿足了他們個人利益之後,才力所能及的可能對國家出點力。

當年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楊振寧和鄧稼先一起去美國留學。鄧稼先博士畢業後就回國效力,領導國家兩彈研製工作。

楊振寧呢,留在國外獲得諾貝爾獎,晚年衣錦還鄉。

楊振寧在美國實現了個人價值,在國際上闖出了偌大名聲,功成名就後在暮年才回國。也許他是愛國的,但是他回來後國家給了他巨大的榮譽和物資基礎。這一點他是沒辦法和鄧稼先相比的。

雖然楊振寧比鄧稼先個人成就更大,在國際上更有名,我想在國人心目中,始終覺得鄧稼先更偉大吧!


萬重山老師


回不回,那是個人意願,請理性看待!

北大清華的部分畢業生向外流出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旁觀者或者是國家都沒辦法能夠主觀決定的。因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或許對於他們來說,國外的那個環境更加適合他而已,所以不用強求他們以簽訂協議或者其他用來約束他們的手腳,就沒那個必要啦。

首先我國是人口大國,每年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數以萬計,其中不乏有一些國外的高等學府畢業生流入我們國家,所以相對來說可以把人才流進流出看作是一個能量守恆定律。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出國留學就不願意回來的。結合其給出的原因加上我的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部分外國在教育、科研以及經濟發展環境上,目前較國內更為出色(特別他們的科研投入比國內多很多),這些留學生想要個人發展得更好一點,留在外國會有比較好的平臺,這無可厚非,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二是能在清華北大畢業又出國留學的,基本上算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雖是祖國花了資金和心血培養出來的,但是他們留在外國可能獲得比較高的待遇,或者進入比較理想的行業、公司、機構。

三是如果出國留學後在美國發展得比不上其他沒上清華北大的同學,會感覺臉上沒光,所以他們會苟活在美國,幻想有一天飛黃騰達。

目前我國內部科研、教育、營商環境正在加速向好發展,但目前仍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只是前途比較光明,而某些地方現在就比較好,所以有些留學生選擇了把握當下而不是未來。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優秀人才能夠和我們這些普通大眾一起,建設我們的國家,畢竟有他們,國家的發展可能更加迅速。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那麼如何該去做呢?

一方面,可以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另一方面,在吸引人才上面,可以為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

一個人才的成長,政府和個人或家庭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花費了很多的物力和財力。成才後為誰服務,他的走向問題雖說是個人的自由,他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一切。但有時也牽扯到一些國家或者民族的利益。無論人在那裡發展,只要做一些服務於人類,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會理解的。但是,如果違背了自己的良知,唯利是圖,做一些危害國家和民族的事情,那麼他就是民族的敗類,人人可誅之。

總之,還是希望大家以民族利益為重,以國家大義為重。無論你在那裡,都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英雄!歡迎你回家!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