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北師大教授董藩說,買房是積累財富的最好手段,過去誰買的房多,誰現在財富就多,即使在國家調控樓市打壓炒房的現階段,他還在鼓勵民眾“大膽買,不要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城鎮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為2111元/平;2015年1-8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為6795元/平;2019年,全國城鎮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為9287元/平。近二十年的時間,全國房價上漲了約四倍。

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房產專家盧俊說:“高房價存在即合理”;財經專家莫開偉更是直言道,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未來30年房價都不會下跌,剛需買房指望房價下跌是不現實的,只能增加收入來源以期實現買房夢。

毫不誇張地說,房價發展到今天這步境地除了土地制度,物價上漲的原因外,專家們為了各自的目的,瘋狂地鼓吹忽悠房市,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雖然我們對專家的這些言論,心不服口也不服,但是高房價不僅一直存在而且長期無解。

國家也多次調控樓市,大家也都明白房住不炒是未來主流。但,未來房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誰心裡都沒底。人民日報就曾經怒懟專家:“逆大勢不可能得民心”,央媒經濟觀察曾報刊文直指,中國房地產市場告別“黃金時代”,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換擋,房地產徹底由“發動機”變成了“穩定器”。

事實上是,這兩年房價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持續走高之外,不少地方的房價均有了不同幅度的下滑。這不禁讓人蠢蠢欲動,現在能否下手買房?五年或者十年後房價是漲是跌?

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剛需之所以被稱為剛需就是因為不可避免的需求,比如面臨結婚、孩子讀書,亦或者想要一種安定的生活。剛需者買房子是為了入住,因此當買則買,也沒必要關心將來房價的趨勢,即便房子漲價了你也不會賣房。

據統計,我國全款買房的比例只佔比20%。即使是全款買房的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套房子佔其家庭財產的比例很高,數據顯示房產佔我國普通家庭財產的60%~70%的比重,有的甚至高達80%。根本沒有額外的財富置辦第二套房產。

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人們為什麼會花錢買房?有人說為了孩子上學,為了安身立命,為了能有個奮鬥的目標。可實際上買房的代價可不小,每個月動輒三四千的貸款不說,裝修費,傢俱費等都需要自己出。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其消耗的將會是近80%的財富。

而租房則不同,首先租房相對於購房來說付出的代價會小很多,同時國家提出了租售同權的概念,也就是說讓租房人也可以享受與買房人基本相同的待遇,這也讓不少無房者欣喜。租售同權就是讓租房的人可以享受和購房的人相同的權利,包括子女上學的學區房劃分,可以享受城市發展同等的福利,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租售同權會對房價產生何種影響。

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目前,房住不炒已經成為了國家重大戰略之一,經濟參考報曾發文說,調控必須進行到底,對投資炒作的打擊不能停歇,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決。同時伴隨著產能過剩和新增人口的降低,房價不可能再複製十多年前瘋漲的奇蹟,同時在沒有重大政策轉向的條件下,房地產行業會慢慢迴歸理性。

數據顯示僅2019年末城鎮住房的存量就達到了3.11億套,對應存量面積超過276億平方米,2019年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按照統計部門公佈的戶均人數2.99人算,只需要2.83億套房子,也就是說目前空置的住宅超過2800萬套,加上小產區房和宅基地房,空置是數量就已經超過了4億套,足夠11.6億人同時居住了,所以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是供不應求的時候了。

買房還會“賺”?為何專家說,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果真如此?

同樣,萬科企業創始人王石認為目前房子產能過剩,房子已經處於一個飽和的態勢,加上中國人口增長放緩,供需發生變化,房價將來會趨於一個平衡的態勢。因為目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至少一套房產,即便不是自己的,也會是自己家人的。當每個人都有房後,房地產市場以後就不好說了。

未來,買房不可能像某些專家說的一樣“依然是最好的投資”。但對於剛需者來說是當買則買,就算眼下不買,數年之後也會購買。而對於炒房者而言,如果現在買房的目的是為了複製數年前的“商機”,那幾乎是不可能。大家說對嗎?對此你覺得現在買房是賺還是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