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由北京天盛科學技術音像出版社出品,聯合湖南金鷹紀實衛視、北京廣電新視點電視節目製作信息中心共同製作的,還原新中國70年科技發展史的紀錄片《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青山綠水繞家園》將於5月3日晚22點35分在湖南金鷹紀實衛視播出。

本集以環境技術為核心,以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治理、典型脆弱生態環境治理、循環經濟五個方面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中國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技術突破和重要技術應用。

“21世紀議程中心的使命只有一個,就是把可持續發展這件事情,做起來。”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如是說。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中國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紀議程等文件的莊嚴承諾,同時組織專家研討出了中國的21世紀議程,併成立了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二十幾年來,中心一直以推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為己任。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2017年,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的維加獎頒發給了姚檀棟。他成為該獎項設立136年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獲此榮譽的首位亞洲科學家。這意味著我國在“第三極”研究方面的成就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有著20多年青藏高原艱苦野外考察的姚檀棟院士輕鬆的告訴我們:“科學家們,都是興趣驅使的。”但這輕鬆的話語背後,我們都知道,這是對科學研究的敬畏,對祖國的熱愛。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改善大氣汙染,還城市一片藍天,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院士一直的心願,現在他對此更有把握。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面對現階段我國空氣質量改善的攻堅階段,大氣汙染防治正從減排為主向減排與質量改善並重轉變,這場聲勢浩大的藍天保衛戰也將進入艱苦而精彩的下半場。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利用生物改善鹽鹼地,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出優良的植物品種”。

中國檉柳新品種的“育種人”——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劉德璽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選育優質耐鹽鹼植物新品種,進行泥質海岸帶和重鹽鹼地生態修復工作,一干就是30年。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開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必然選擇。正是在錢易院士等一大批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循環經濟技術取得了豐富的創新成果。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第三集將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理念早已植根中國,並不斷影響著我們的發展模式,以科技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之路,將不斷前行、不會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