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有福之人六八月 ,無福之人正臘月”,意思是說:凡是出生在6月、8月的人都是有福之人;出生在正月和臘月的人則是無福之人。

為什麼有此一說呢?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農耕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家中沒有多餘的存糧,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經常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

如果是在6月和8月出生的小孩,這時候,地裡的麥子剛剛收割完畢,家裡就會有餘糧,產婦和孩子就會吃得飽。

並且六、八月份正是水果上市的季節,西瓜、甜瓜、桃、杏等各種果品繁多,產婦就會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有利於產婦產奶。

奶水充足,孩子就會吃得飽身體壯,在過去只要能吃飽就是有福之人。

為什麼正月和臘月出生的人是無福之人呢?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還是要從“吃”上來解釋這個問題。

在古代農耕社會,老百姓就指望著麥收和秋收過活,家中其實沒有存糧,有時候省吃儉用都很難維持一年的生活。

六、八月是麥收季節,人們能夠吃上小麥,因此六、八月出生的人是有福之人。

我們都知道9月份是秋收的季節,也就是說此時收穫玉米,玉米屬於粗糧,在古代小麥要比玉米值錢,能吃上白麵饅頭就是好日子。

正月和臘月出生的人,正好是青黃不接季節,此時小麥早已吃完,玉米經過三個月的消費也所剩無幾。

另外正臘月天氣越來越寒冷,地裡萬物蕭條,沒有蔬菜和水果,產婦只能吃一些粗糧,奶水不充足,對孩子的生長極為不利。

產婦沒有糧食、蔬菜吃,自然奶水很少,孩子也就吃不飽。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換言之,到了正月、臘月,無論是產婦和孩子都吃會不飽。在過去“民以食為天”的情況下,吃不飽就是無福之人。

“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是從“生”的角度來解釋有福和無福之人。

如果從“死”的角度解釋有福和無福之人,情況恰好相反。

也就是說,一個人死在六八月是無福之人,這和“生”恰好相反。因為六八月天氣炎熱,屍體不能長時間保存,後人就會草草下葬。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果死在正臘月則是有福之人,因為天氣寒冷,屍體可以保存時間長一些,後人有時間哀悼逝者。

總而言之,生和死是相對的,其出生和死亡的意義恰好相反,有福和無福也是相對而言,這句俗語雖然淺顯易懂,道理卻很深刻。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道理嗎?

(作者:西方游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