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讀外國小說時,即便是經典名著,讀者依然會有時間上的陌生感。如果對照著中國歷史大事件來看,就會有相對直觀的印象。

夏洛蒂·勃朗特誕生於1816年,《簡·愛》寫作於1846,出版於1847年11月。也就是說,創作了這部傑作的夏洛蒂,出生於我國清朝嘉慶21年,《簡·愛》出版時是道光年間。或者可以這樣說,她與中國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不同地區。

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與她同時期的英國作家,我們最熟悉的,除了她妹妹,《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無疑就是寫出《大衛·科波菲爾》、《遠大前程》的狄更斯了。

現在來討論《簡·愛》這部作品,頗有點無從下手的意思。即便是從不涉足文學領域的人,也因反覆重拍的影視劇而瞭解它的大致內容。它的思想性、藝術性,也被人反覆研究。小說塑造的人物,從語言到心理活動,都被人一一解讀,甚至被過度解讀。

不過還是可以談談。這本書已問世一百七十多年,對於初讀它的讀者來講,首先會懷疑它是否過時。故事情節已不存在懸念,閱讀這本書,讓人好奇的反而是:多少年過去了,它為何能長盛不衰?

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單純從情節上來看,現代很多言情小說裡都有它的影子,比如瓊瑤作品中的有婦之夫若被女主角愛上,他就會有一名類似閣樓上的瘋妻一樣的原配。再往前看,張愛玲根據她本人的電影劇本《不了情》改編的小說《多少恨》,也有些《簡·愛》的痕跡。

但要說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言情小說鼻祖,還是有點降低它的文學地位之嫌。

夏洛蒂塑造了一個對愛情、生活各方面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積極進取態度的女性形象,她寫出了自強自尊的女子的天性,讓簡·愛這個角色令人肅然起敬。

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就拿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態度來講,她從不因為兩人社會地位的差距而自卑,也不因自己被羅切斯特愛慕而受寵若驚。平等,是她的情感世界的基礎。小說中簡·愛那段著名的臺詞,就盡情抒發了她的這一心聲:

“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想錯了!……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手滑,就彷彿我們都已經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簡·愛自尊自強,明確宣稱“我與你是同樣的人”,對於驕橫跋扈的情敵英格拉姆小姐,她沒有絲毫自慚形穢,而是充滿自信。

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然而當她發現心上人還有個活著的妻子時,不管那個妻子是怎樣一個人,她都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段關係,離開桑菲爾德,獨自奔向未知的前方。

這不是普通言情小說女主角的性格,儘管讀者都能感受到簡·愛的痛苦,卻也知道她並沒有自憐自艾,而是有著獨立的人格,絕不自輕自賤,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言情小說鼻祖《簡•愛》,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沒過時?


遭遇愛情重創的簡·愛後來被表哥聖約翰求婚,但她沒有隨隨便便將自己的餘生交付給無愛的婚姻。她清楚地知道聖約翰雖然是個優秀的教士,卻也是一名要求他人犧牲自我來成全他的事業的冷酷的人。

簡·愛只能像愛她的表兄弟一樣來愛他,卻無法對他產生男女之愛。在簡·愛的愛情觀裡,兩人的精神世界是平等而可以互通的。僅就這一點來說,聖約翰就不合格。

可以說,簡·愛是一名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文學角色,在情感上追求平等,是她最強烈的訴求。而這一點,在很多言情小說裡,都是缺乏的。

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簡·愛》依然不過時,是因為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簡·愛,擁有獨立的人格,健康的愛情觀、婚姻觀,其自尊自強的性格以及對平權的要求,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跨越時代,總是能帶給讀者深思與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