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立夏了,你們當地都有什麼習俗,有什麼當地傳統的美食?

姓李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將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時候,此後氣溫將明顯升高,雷雨增多,炎炎夏日拉開帷幕。立夏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有獨特的食俗,那麼,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呢?在民間,為了迎接夏季的到來,有不少的傳統習俗,有一些習俗甚至保留到了今天。

無錫:嘗三鮮

  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區不同,則有些不一樣。

  地三鮮:黃瓜、莧菜和蠶豆,莧菜、蠶豆和元麥,莧菜、蠶豆、蒜苗。

  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梅子、杏子、櫻桃,梅子、櫻桃、香椿頭。

  水三鮮:海螄、河豚、鰣魚,鰣魚、鯧魚、黃魚,鰣魚、銀魚、子鱭魚。

  其中,地三鮮會比較常見,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時候則有吃黴豆腐的習俗,說是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長沙:立夏羹

  在長沙的農家們認為,立夏這天要是下雨,如果沒有下雨,夏季和秋季就會出現旱災。諺語則說道:“裡下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

  長沙人會在立夏這一天吃“立夏羹”,用糯米粉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子。二十四節氣立夏作為夏季的在天文學上代表春天結束,夏天正式開始,此後氣溫將明顯升高,雷雨增多,炎炎夏日拉開帷幕。立夏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有獨特的食俗,那麼,立夏吃什麼傳統食

立夏飯

寧波一帶的鄉下用五種顏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飯,也稱立夏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資的豐富,南方很多家庭將五色豆子替換成豌豆、雷筍、蠶豆、莧菜、香菇丁、鹹肉丁、胡蘿蔔等食材,寓意“五穀豐登”,頗具儀式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吃立夏飯同時也寄語人們希望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傳說這樣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帶立夏的習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飲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讓你健康平安度夏。

立夏粥

立夏時節,湖南耒陽人各家各戶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絲、糯米丸子、紅棗、豬雜、幹筍、紅棗、豌豆、豆芽等十多種食材做輔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氣四溢的粥。

立夏果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江西弋陽一帶立夏節氣的特色食品。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一大鍋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後揉爛,搓成小糰子,加入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傳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種越多就表示春收越豐富,喜慶有餘。

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腳骨筍實際上就是山上的烏筍。它細細長長的,形似腳骨,烹煮的時候切成三四釐米長的段,不剖開,據說立夏吃了腳骨筍,一年腳骨都健康。

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是指黃瓜、莧菜、蠶豆;樹三鮮指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則是指螺螄、鰣魚、河豚。

見三新

與無錫民間立夏食俗相似,蘇州地區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三新是指櫻桃、麥子和青梅,人們先用三新祭祖,然後再自己吃。

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鄰右舍各家彙集起來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麥蠶

青麥蠶,也叫青麥團,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一帶立夏節令食品。將還沒成熟的青麥穗揉碎,把帶殼的麥粒放入鍋裡炒熟,去掉殼,放進石磨磨成粉,與糖一起製成寸長像一條條蠶寶寶的條狀食物,所以叫麥蠶。

鼎邊糊

立夏時節,福州人要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是用米漿涮鍋邊,再加入蝦米、木耳、莧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風味小吃。煮鼎邊糊,也叫“做夏”。

蝦面

立夏這天,閩南家家戶戶用新鮮的蝦子、青菜、豬肉和油麵一起煮成蝦面供全家食用。

夏糰子

立夏吃夏糰子是湖南婁底人的習俗。先將糯米粉和成團,揪成小劑子,捏成餃皮狀,包入餡,收口搓圓,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

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這天要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鹽烘製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異。周寧、福安等地是將光餅放入水中浸泡後做成菜餚,而福鼎、蕉城等地則是把光餅剖開,夾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今日立夏,各位網友,你的家鄉立夏要吃什麼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朝花惜時z


立夏是一盞送春迎夏的青梅酒

春末夏初時節,古人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以醒脾胃,咀嚼青梅亦合“含春迎夏”之意。《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隨鞭一指生梅林,便使萬軍不唇乾”“望梅止渴”的掌故膾炙人口,而“青梅煮酒論英雄”慷慨豪邁的精英對決,把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的亂世奸雄曹操,一個“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的蓋世梟雄劉備,刻畫得驚心動魄,成為“立夏之首,青梅煮酒”的風雅談資。

在“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的立夏時節,文人騷客自古就有“青梅把酒送春歸”的“餞春”雅俗,有宋一代尤甚。文人雅集,詩人幸會,自是“酒卮揚,醉來詩興狂”,張震感嘆“青梅如豆,斷送春歸去”,陸游“餞春宴”上吟詠“煮酒青梅次第嘗,啼鶯乳燕佔年光”。28歲的晏殊浪漫《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立夏餞春”作為士林節令時尚世代不絕,清人葉矯然作《立夏日雨中集城西書院》詩,雨中把盞:“鵁鶄逐子伯勞飛,天淡雲濃夕照微。勸汝東風一杯酒,明年春色早言歸”。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河南人、我們立夏這天會吃立夏饃,有的地方也會吃雞蛋,下面我們就先說說什麼是立夏饃?就是過年時留幾個饅頭,掛高牆外曬乾風乾,立夏時用水把饅頭泡透,擠出水,加麵粉,雞蛋,韭菜葉,攪拌成糊糊狀,攤煎餅的方法攤立夏饃。據說立夏饃可防熱抗暑,消夏除災。

相傳,吃立夏饃可防熱抗暑,消夏除災。過年時,家家都要留幾個蒸饃晾曬風乾。等立夏來臨,把晾曬風乾了數月的饅頭切成塊,用水泡透後擠出水,加麵粉,雞蛋,韭菜葉,攪拌成糊糊狀,攤成圓圓的煎餅,當地人叫“面托兒”,即為立夏饃。

做立夏饃的幹饅頭需要提前數小時浸泡,往往在頭一天就把饅頭切塊泡上。立夏饃的味道沒什麼特別,立夏這天早晨吃完立夏饃,夏天就算是開始了。

立夏時節為每年農曆四月,公曆為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的來臨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日又稱“立夏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而在民間,也有許多的風俗,代表著人們的祈願,對豐收的祝福與健康的盼望。炎帝是農神,祝融是水神,在農業社會這是五穀豐登的表現。

炎為火,祝融為水,水火既濟,身體健康,生活美好。於是立夏的習俗便由此展開。可以說,習俗中都有健康,有養生。中國古代的許多節日都是以吃為主,其原因是當時物質相對缺少,可據此改善一下生活,可以適當休息。不過現在這種傳統很多家庭已經不做了,你們當地立夏這天吃什麼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