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張孝祥早年的時候,有過一段孽緣。他和一位李姓的姑娘相識並同居,還生下了一個孩子,但是,他與李氏的私自結合,於當時的禮法不合,或許是考慮到兩人日後的生活和前途,也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李氏決定,自己帶著孩子,以學道為名,回到故鄉桐城,而張孝祥,又另娶了別人。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張孝祥無疑是“渣男”,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或許這樣對兩人都有好處。張孝祥對李氏,無疑是深愛著的,他雖然送走了李氏,但是內心卻非常痛苦,時常飽受這段感情的折磨。這一段感情,曾經塵封了幾百年,直到近代考古時,發現了李氏的墳墓,才揭開了這一秘密,而張孝祥的很多詞作,也就有了解釋的根源。

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張孝祥送走李氏後,內心痛苦不已,曾先後寫下兩首非常哀婉的《木蘭花慢》,第一首寫於剛送走李氏時,為《木蘭花慢·送歸雲去雁》,這首詞在之前曾經介紹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豪放派詞人的悽婉柔情,這首木蘭花慢被選入“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今天我們來看這更加著名的第二首。

第二首應該是寫於李氏離開後的一段時間,當時詞人已經回到臨安,接到了李氏的來信,知道她已經平安到達了目的地,所以便用了與“送歸雲去雁”相同的韻調,寫下了這首《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後》。

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明代大才子楊慎非常讚賞第一首“送歸雲去雁”,曾經評價說:“清麗之句,如‘佩解湘腰,釵孤楚鬢’,不可勝載”。但是清代的賀裳,卻更加推崇第二首,曾經隔空喊話楊慎說:“升庵極稱張孝祥詞,而佳者不載,如‘夢時冉冉醒時愁;擬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此則壓卷者也”。由此足見,這第二首的佳處,詞曰:

木蘭花慢

張孝祥

紫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樓。念壁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青鸞送碧雲句,道霞扃霧鎖不堪憂。情與文梭共織,怨隨宮葉同流。

人間天上兩悠悠,暗淚灑燈篝。記谷口園林,當時驛舍,夢裡曾遊。銀屏低聞笑語,但夢時冉冉醒時愁。擬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

小注:(1)扃[jiōng],指關閉、關門;(2)篝[gōu],把燈放在籠中。

頭二句,以兩個典故寫出“夫妻”離散的情形,“

紫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樓”,紫簫吹散是活用蕭史和弄玉的故事;燕子樓空,是化用唐代關盼盼和張尚書的故事。開頭這兩句,都是活用典故,表示出了分離之意,但同時也表現了兩人原來的恩愛之情,蘇軾曾曰:“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張孝祥此處,也有這種無奈和惆悵之情。

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接著,詞人連用三種事物象徵著長相廝守已不可能,“

念壁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明月已缺,玉簪中斷,覆水難收,這些都是令人無可奈何的事情。駱賓王曾有句“情知覆水也難收”,張孝祥連用三種事物來寫,足見痛苦之情。

接著,詞人轉筆,寫接到了愛人李氏的來信,“青鸞送碧雲句,道霞扃霧鎖不堪憂”,詞人接到書信,知道李氏已經到達了目的地,現在過著道家清幽的生活,她在訴說著道觀裡的悽清,她心中是無法清修的,因為想著愛人!詞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有“情與文梭共織,怨隨宮葉同流”之嘆,纏綿悱惻的情緣,猶如蘇蕙織出的迴文錦字,又好比唐代宮女的紅葉題詩,有著無限幽怨和哀傷。

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下片首二句,由隔絕的痛苦之情引出,“人間天上兩悠悠,暗淚灑燈篝”,雖不至於是人間天上的隔離,但也難以再度相見,所以詞人不自覺地想到了往日的恩愛情形:“記谷口園林,當時驛舍,夢裡曾遊;銀屏低聞笑語,但夢時冉冉醒時愁”,當初在谷口園林的客棧中,銀屏掩映,笑語如春,這彷彿還在眼前的情景,如今已如夢幻般消失了,讀至此處,讓人無限傷感。

難道此生再也不能相見了嗎?詞人還是留下了希望,“擬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他要拿著破碎的半鏡,尋找高價出售的人,也許還有重圓之日!這裡,是利用了“鸞鑑分收”的故事,據說徐德言與樂昌公主,訣別後各執半鏡,約她日後以正月望日賣鏡于都市,則可相見,後來果然如此。張孝祥此處,是期望破鏡能有重圓之日。

這首《木蘭花慢》是張孝祥的著名棄婦詞,被譽為是“壓卷者”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孝祥雖然不得已拋棄了李氏,但是他對李氏還是懷有深情的,兩人分別後他也痛苦不已,而李氏,顯然也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只是對其相思之極。詞人將自己的愛情悲劇,含蓄的流於筆端,這種充滿了悲劇美的詞作,充滿了愛情的絕望和低沉,越品讀,越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