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什麼意思?

青年勵志拾音藝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的開篇,應好友邀,試著淺談一二。

  • 人剛剛來到這世間,本性是善意的,本

來的天性基本差不多,因為後天所見所聞才

逐漸不同,相去漸遠。這原本無可非議,大

致如此。

荀子有,人之初,性本惡之說

  • 這是一個辯證關係,性的開始是惡的,

善是後天人為加上去的,學來的,而人

的天賦是不同的,這裡的惡不是罪惡,

指的是自然本性,像肉食動物天生咬死

弱小動物吃肉一樣。例如,很多人從小

收養野生動物,給它素食,和它建立感

情,但是終有野性復發的時候,攻擊主

人,這裡說的就是自然本性,而那個善

是後天強加於身的。

人類社會進步使,就是善惡發展史,所有的

戰爭幾乎都源於心底深處的本性,就是私

欲。縱觀人類歷史,幾乎都是少數人的欲挑

起爭端。因為自然法則就是優勢劣汰,適者

生存。澳洲野兔氾濫就因為沒有天敵,如果

持續發展沒有草,野兔也會消失。

這裡需要說一下老子道德經主導無為而治,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尋著自然規律去

發展,就是天道。

而道家的行善積德,就是用施捨的行為,讓

本性裡的欲得到釋放,這樣在追求本性真我

的時候,不會被原始之初的性壓制。

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本惡,是相近還是相遠。

我們都需時時扣問本心,自己追求的到底是

什麼?值不值得即可。

王陽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意未央


這三句的大體意思是人生下來時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蘊含勸人向善的意味,語出自《三字經》,作者姑且不論。是一部被世人公認的經典傳統啟蒙讀物。

“人之初,性本善”,確實告訴我們人與生俱來帶有善的因子,但這不代表一個人自出生始就會一直懷著善念成長,如果沒有後天的持續正面的教育引導,再善良的孩子也有可能因這樣那樣的原因影響而走向歧途。

因此,有必要提醒為人父母親們千萬要注重孩子的啟蒙正能量教育!


發歌放牛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向遠。

“初”剛剛的意思,人剛生下來什麼都不知嘵,性格是善良的!

習相近,性向遠……慢慢長大性格就產生變化!受教育好的習慣接近於人,不聽教育的性格遠離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