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走過了太多的路,看遍了太多的風景,忽然有一天就失去了對那些世俗豔羨之景的熱愛。

從今年初到現在,一直都在路上奔波著。本來年中的時候還饒有興致地寫了幾篇遊記,但是寫著寫著,卻發現自己總是從那些似曾相識的美景中出了神兒——我明顯感覺自己對“崇山峻嶺,以及茂林修竹”的期待正在消亡...

就拿6月份剛剛去過的香格里拉來說吧,景色固然是世間絕唱,但我卻總也提不起精神,甚至手裡的單反也就只有寥寥幾張照片。

很快我就意識到,香格里拉的美景已經無法再吸引我這個早已“半隻腳踩進夕陽紅旅遊團”的人了。

於是,在匆匆擺弄了幾天相機後,就想離開這片被譽為“心中的日月”的土地,返回位於北京的家,好好沉澱一下自己。

但是說來也巧,臨走前的最後一天晚上,我接到了老朋友小武的一個電話。簡短寒暄幾句後,便問我是否考慮幫他們公司做個宣傳,目的地在雲南蒙自縣碧色寨,只需要我配合拍攝幾張照片就可以了。

我一看位置,“哦,碧色嘛,也不遠,我正好在雲南”說罷,我們就達成了一致,3天之後碧色見。

可誰知道,等我到達了碧色以後,情況卻超出了我的想象。

風在吹,雲在飄,火車在咆哮

同樣是雲南的天空,碧色卻瀰漫著不一樣的風情。碧色寨,如它清新雅麗的名字,獨特的法式建築風格,記錄了這裡曾經的與眾不同。信步走來,只見方圓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鐵路線兩側,佇立著多幢建築,黃牆紅瓦雖略有斑駁,卻依稀葆有百年前風貌。到處沾染著法式氣息,訴說著一個遙遠的故事。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讓人忍不住去探究過往發生的一切。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電影《芳華》的問世,使這座滇南小站走進更多人的視線,逐漸被更多人熟知,人們紛紛循著芳華的腳步而來,來尋找自己的光輝歲月。這座百年小站,因各地遊客的絡繹不絕也煥發了生機。擺脫了“藏在深閨人不知”的尷尬境地。作為昆明鐵路局下轄的四等站,時至今日仍然迎送來自滇越火車站上的火車,是蒙自輝煌的見證,也是雲南的驕傲。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歲月滌盪了流動的時光,卻斑駁不了濃濃的回憶。記憶的長河裡有屈辱、有光環。一座小車站的前世今生,伴著百年米軌時光,見證了滇越的燦爛與滄桑,構築了一段米軌傳奇。沿著街邊小路走一走,你會感慨,這裡怎麼會和遙遠的法蘭西有牽連?但她就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一座座法式風格的建築,純種的法國釀酒葡萄藤,點點滴滴中透著千絲萬縷。沒有恢弘大氣的建築,沒有熱鬧喧譁的街道,猶如靜默的女子,你會不自覺地愛上這裡。

碧色寨~充滿詩意的小村莊

碧色寨,猶如其名,足夠優雅浪漫。這是個原名叫“坡心"的小村莊,先於火車站存在。開始是隻有十餘戶人家的小村子,又名壁蝨寨,“蝨”當地人諧音為“色”,諧音為“碧色”。也有說是法國駐蒙自的一個官員發現這裡環境優美,依山面海,遂將火車站取名“碧色寨”。小村莊便因火車站而得名,稱為碧色寨了。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1910年滇越鐵路的開通,是近代中國第一條國際大動脈誕生,不僅成就了雲南十八怪之:不通國內通國外。也使碧色寨這個小車站,逐漸繁榮起來,成為滇越鐵路上一個大站。1921年個碧鐵路通車,碧色寨成為換裝站,迅速成為一個異常繁忙的中轉站及貿易集市。併成為雲南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始終扮演著滇越鐵路沿線第一大站的角色。

當時每天有四十餘對火車經過。等待運出國門的皮毛、大米、大錫裝滿了倉庫,火車的汽笛聲,搬運工人的號子聲晝夜不停。英、法、美、德、希臘等各國商人接踵而來,他們在這裡開洋行、酒樓、百貨公司、郵政局。每日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錯落雜陳。其開放和繁華程度在滇南一帶首屈一指,被人們豔羨的成為“小巴黎”。

恩怨前仇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法戰爭結束後,法國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取得在中國西南諸省通商和修築鐵路權。後又強迫清政府不平等條例,取得將越南鐵路修至中國境內的修築權。

滇越鐵路於1903年開始修建,穿越雲南眾多高山峽谷,沿線地勢本來就崎嶇,加以野蠻施工,沒有任何安全措施。至1910年4月滇越鐵路通車,這條鐵路共徵集各地勞工30餘萬人,其中近8萬人因此喪命,滲透了眾多中國勞工的血汗,真的是“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中國人的冤魂”,正是:“血染南溪河,屍鋪滇越路。千山遍白骨,萬壑血流淚”。其修築歷史背景和過程,飽含了中國人民的極大屈辱、痛苦,甚至是犧牲。至此列強覬覦大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最終,中國人民用血淚修築的滇越鐵路,成為法國殖民者重要的掠奪工具,給雲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們不僅控制了雲南的鐵路交通,還操縱了雲南的金融,電訊和郵政。利用鐵路之便利,大肆榨取雲南人民的血汗和資源。

米軌與寸軌

鐵路的軌距有很多種,除了米軌和寸軌,還有準軌,我國的標準軌是1435毫米,軌道寬於或窄於1435毫米的鐵路被稱作寬軌、窄軌。距離為1000毫米的鐵軌被稱為“米軌”,軌距為600毫米的鐵軌為“寸軌”。米軌與寸軌都屬於窄軌。

從河口至碧色寨的滇越鐵路段為米軌,而修建個碧鐵路時,一是由於當時火車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寸軌基本可以滿足且成本相對低,二是由於集資修路的民營資本家害怕法國人可以長驅直入,掠奪資源,所以修建了寸軌。由於米軌與寸軌的軌距不同,不得不停靠在各自站臺,在此換乘和轉運的貨物也要跨過鐵路到另一面上車,由此成就了碧色寨之繁華。

靜待重生

抗戰期間,滇越鐵路成為唯一一條打破日本封鎖並由國民政府控制的重要長途運輸通道,同時也是國際援華物資運輸“大動脈”,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後為防範日本人利用滇越鐵路入侵雲南,國民政府下令炸燬中越大橋,拆除河口到碧色的鐵路,至滇越鐵路中斷,使碧色寨對外貿易終止,碧色寨從此走向衰落。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成昆等鐵路線的開工建設,碧色寨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喪失,往日輝煌一去不復返。曾經東南亞最忙的火車站逐漸安靜下來,只有當年法國人帶來的機械掛鐘,分秒之間述說著歷史故事。滇越鐵路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但作為一份特殊的回憶,它從未真正遠離。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值得欣慰的是,這裡正著力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法式休閒旅遊景區和鐵路文化博物館,充滿藝術感和文化氣息。印象碧色寨、歷史碧色寨、風情碧色寨的法蘭西風情小鎮規模初現。碧色寨作為滇越鐵路上的一顆明珠,必將拂去塵埃煥發璀璨奪目的芳華。

看膩了香格里拉的你,不如去碧色寨走一圈?

在碧色寨走上一圈,內心感慨頗多。於美景遍地的雲南,碧色寨真的算不了什麼,一座小小的車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但行走其中,關注更多的是那段飽經風霜的陳年往事和曾經出現在這裡的輝煌。如今的碧色寨,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的原貌,不僅有典型的法式樓群,也有用石頭壘砌的民居,形成獨有的景觀特色,講述了中西方文化在這裡的奇異融合。

沿著村莊小路深入走走,眼前不時有殘垣斷壁出現,想想這或許就是百年前燈紅酒綠之所在,不禁嫣然一笑。

碧色寨車站是我國最早的鐵路車站之一,對研究滇越鐵路和我國鐵路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保護文物有滇越鐵路站房、個碧石鐵路站房、軌機車庫站房、哥臚士酒店及大通公司。靜靜的走走看看,想象著百年前的景象。

回顧百年雲南滄桑史,滇越鐵路已是殖民主義象徵標誌。碧色寨輝煌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但它猶如一顆警醒的種子,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