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寫的批李嘉誠三篇,當時很少人能懂​,現在明朗多了


剛剛看到有消息說,李嘉誠在英國的千億投資打水漂,目前正亟亟於重返內地。2015年和2016年,我對李嘉誠撤資大陸連續寫了三篇公眾號文章,當時很少人能看懂。四五年之後的今天,就好懂很多了,不過依然超前。不僅沒有過時,依然具備前瞻性。


這三篇文章分別是:第一篇,李嘉誠大張旗鼓撤資大陸並不明智(2015年9月);第二篇 ,李嘉誠跑路標誌中國進入“去崇洋化”新階段(2015年9月) ; 第三篇, 2天蒸發612億隻是李嘉誠黴運的開始(2016年6月)


下面合在一起粘貼一下。


第一篇,李嘉誠大張旗鼓撤資大陸並不明智


5年前我寫的批李嘉誠三篇,當時很少人能懂​,現在明朗多了


近兩年,李嘉誠大規模撤資大陸一直為輿論所關注,尤其是為房地產界所關注。李嘉誠的舉動也被視作中國經濟,尤其是房地產將會出現大規模調整的先兆。同時,李嘉誠的戰略舉措也被認為是“未雨綢繆”,是很有前瞻性,非常明智的。

事實上,李嘉誠的如此大張旗鼓地從中國大陸撤資,存在兩個重大疏漏。一個是小看了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實際影響力。另一個是太拘泥眼前的經濟利益的得失,使得李氏家族失去了未來在大陸發展的政治根基。

小看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實際影響,對李嘉誠而言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大規模地從中國撤資,而且大張旗鼓,就是缺乏足夠的“雅量”和遠見了。

之所以說,李嘉誠小看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可以理解,在於,這樣的看法在全球都很流行,很普遍。認為中國只是一個資本主義的追隨者,一個後發國家,一個“新興經濟體”,是靠人多工資低的“人口優勢”掙錢的。儘管製造業規模全球第一,但都是“山寨貨”,沒啥技術含量,也對銷售渠道沒有控制力,無非賺個血汗錢。而且,印度啊,越南啊,這些更有人口優勢的國家,會馬上替代中國。

關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實際地位,可參看我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被嚴重低估》(百度之)。我的總體判斷是,從1992年起,從中國一開始決定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就已經是全球經濟格局的實際主導者。此後全球經濟中所陸續發生的大事,都和中國有關。

1990年後日本之所以深陷“失去十年”,是因為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上替代了日本製造。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真正原因與日本相同,也是因為其製造業難以與中國競爭,導致國內經濟空虛,本幣高估。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美國之所以出現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的“新經濟”現象,原因依然在中國:中國借錢給美國消費,所以美國高增長;中國出口低價商品給美國,所以美國低通脹。

2008年美國之所以出現次債危機,原因還在中國。美國之所以出現大量無力償還房貸的窮人,原因是中國吸引美國企業將大量製造業務轉移到中國,導致美國產業空心化,潛在就業機會減少,最終導致普通百姓的收入難以增長,甚至連年降低。當時美國之所以信用如此寬鬆,甚至銀行以零首付的方式貸款給窮人買房,原因在於中國把大量外匯儲備都借給美國了,買美債了。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中國人一方面搶了美國百姓的飯碗,讓他們變窮,另一方面又大量借錢給變窮的美國人,讓他們買房。

中國經濟基礎在製造業,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又在哪裡?在精密複雜的分工體系。分工自古就有,但中國製造業如此複雜精密的分工體系為歷史空前。中國製造業的單位主體不是企業,而是由複雜精密分工體系所形成的產業集群,是一個區域。如果你盯著企業看,你是看不出中國製造業的門道的。

這使得中國製造形成三大優勢。成本低、規模大、決策分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決策分散。這使得中國製造業能夠緊扣市場需求、反映迅速,大大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及時性,同時大大提高風險抵禦能力。

中國製造業複雜、精細的分工特徵也體現在零售上,零售製造互為齒唇。中國零售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小商品城”:一個很大的場地,被分割成密密麻麻的微小攤位,每一個攤位就是獨立決策主體。這個模式和歐美的“沃爾瑪”模式截然相反。沃爾瑪是集中決策,而小商品城是分散決策。馬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把“小商品城”的零售模式搬到網上,當然,房地產泡沫也幫了不少忙。

總體來說,中國製造業模式和零售業模式,可以用“人民經濟”一詞來概括。參與者是密密麻麻的普通的人民,所服務的對象也是密密麻麻的普通的人民,而且是全球的人民。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是最接地氣的,擁有最紮實的民眾基礎。這是中國經濟最大而優勢,是其他任何經濟體都不具備的。而且,在未來這個優勢將會愈發明顯,中國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影響也會更大。

那麼,中國經濟中這種特殊的分工模式又來源於哪裡?答案是中國人的人格特質,精神特質。有史以來,中國人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而中國之外的任何文明,包括歐美的所謂現代文明,象中國一樣程度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從未出現。這種人格和精神是在歷史中形成,並通過文化進行傳承,這個文化就是儒家文化。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模式是擁有雄厚而博大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基礎。

所以,李嘉誠看不到中國經濟優勢核心所在,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有諒可原,因為這的確太複雜、太深奧了,是不?

但是,作為一個與中國政府打了那麼多年交道,而且受到如此禮遇的舉足輕重的人。一看到中國經濟有風吹草動,撒腿就跑,而且大張旗鼓地跑,從哪方面都說不過去,缺乏基本的厚重和穩重,也導致自己經營多年的政治信譽轟然倒塌。從長遠看,這得不償失。


第二篇 ,李嘉誠跑路標誌中國進入“去崇洋化”新階段


5年前我寫的批李嘉誠三篇,當時很少人能懂​,現在明朗多了


2007年之前,格林斯潘在絕大多數人眼中簡直就是神,說他已經馴服了美國的經濟週期,是他創造美國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高增長、低通脹”的“新經濟”奇蹟。

2007年,尤其是2008年之後,次債危機的爆發讓格林斯潘神話轟然倒塌。現在回頭看,滑稽之至。這也足以說明美國“精英們”,和全球“精英們”的經濟智商。


  李嘉誠顯然只是一個精明的小商人,僅此而已,缺乏足夠的胸懷和真正的智慧。不出三年,就可以看出,李嘉誠的徹底撤資大陸絕對是愚蠢的行為。此舉也讓其用一生積累起來的商業名聲灰飛煙滅。


  你可以小瞧中國政府,但是你不能小瞧中國人民。顯然,此舉證實,李嘉誠是一個嚴重小瞧中國人民的人。小瞧中國人民的人,一定是個蠢貨。


  對今後的全球經濟而言,將是“得中國者,得世界”。不能真正理解中國,琢磨不透中國,你就很難在全球混。顯然,李嘉誠根本沒弄明白中國經濟是怎麼回事,中國是怎麼回事。

中國只會在全球經濟危機中變得更強,而非更弱。

我甚至認為,中國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主動製造一些危機。就像前階段,央行主動貶值人民幣一樣。


中學曾經有一篇毛主席寫的課文,叫《別了,司徒雷登》。

摘錄最後一段: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隨著瞭解的深入,我發現李嘉誠的問題更嚴重。李嘉誠處境,其實和當初的司徒雷登類似:時局逆轉了,不得不走。

李嘉誠不過一個投機鑽營的炒家,而且以華僑身份,挾洋自重,帶有無比的優越感,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俯視中國。我現在倒以為,李嘉誠的離開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挾洋自重,挾洋鑽營的時代結束了。他那一套現在吃不開了。

李嘉誠的離開,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一個新階段,一個去“崇洋化”的新階段,一個“再中國化”的新階段。

逼走司徒雷登的是解放軍的力量,逼走李嘉誠的,又是什麼力量?

就是本屆政府迴歸傳統,反抗“去中國化”的決心和力度,和打擊腐敗的決心和力度。

李嘉誠的跑路,與之前那些玩不轉就跑的企業主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那些企業是到徹底玩不轉,欠了一屁股債後才跑。李嘉誠是看到徹底玩不轉的勢頭,趁徹底玩不轉沒到來之前,還沒欠一屁股債之前就跑。


  這類企業主,都是不務正業,或者壓根就沒有正業,投機取巧,淺薄無德之徒。很多人居然,拿李嘉誠的跑路,作為中國經濟要完蛋的風向標,簡直胡說八道。這是中國經濟在清理門戶,清理這些不良奸商。這是說明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更獨立、更清醒的、更自信的新階段。


第三篇 2天蒸發612億隻是李嘉誠黴運的開始


5年前我寫的批李嘉誠三篇,當時很少人能懂​,現在明朗多了

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的消息公佈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成了最“受傷”的華人。在英國公投結果宣佈以來,其旗下上市公司股價接連受挫。4家旗艦上市公司的市值在兩個交易日累計蒸發71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12億元),相當於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園的總市值。而從長遠角度看,李嘉誠也將面對英鎊貶值帶來的資產貶值。

  各位還記得否,近幾年李嘉誠大規模撤資大陸的行為在去年引發激烈的討論和爭議。我本人的本行是給企業做戰略研究的,儘管我已經轉型,不在做這個行當了,但是李氏的戰略幼稚還是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所以就寫了篇小文《李嘉誠大張旗鼓撤資大陸並不明智》(2015年9月)。照錄如下:

此處為第一篇內容,略去。

後記:

還想說兩點。

一是,如果你想在未來的全球經濟舞臺上混,不理解中國是不行的。而現在的主流的精英們恰恰沒有能做到這一點的,李嘉誠只是一個代表和典型。實際上,不僅外國人和“香蕉人”不懂中國,即便國內的主流官員和學者也不懂中國,他們只是會“跟”。

二是,據我的經驗和觀察,買賣人,包括所謂的“企業家”,都是缺乏大智慧和戰略思維的人。在歷史中,從未有任何買賣人、“企業家”真正被人尊重和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