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很多家庭裡都有這樣一個藥箱,裡面放著這些家庭常備藥,以備家人健康的不時之需。但是這個藥箱好是好,出門在外的時候就很不方便,總不能咱們走哪都拿一個藥箱子,人到哪藥就得背到哪,非常麻煩。

《醫生開講》就特別邀請到北京同仁堂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智醫生,她要向大家推介一種方便攜帶的隨身藥箱,也就是我們的身體,而藥箱裡的藥就是身體上的一個個穴位。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本期專家

李智

副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堂中醫院

全能感冒藥

感冒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在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著涼。中醫對感冒也有另一種稱呼:傷風。所以中醫認為感冒其實就是內有正氣不足,而外有外邪侵入所導致,因此治療感冒的關鍵,就是固正氣驅外邪。

而針對感冒,李智醫生給大家推介的“全能感冒藥”就是大椎穴。

大椎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有“總督諸陽” 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匯聚到督脈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稱為“陽中之陽”。

刺激大椎穴可以調解陰陽,祛除邪氣,提高免疫力,刺激抗體產生,從而達到預防感冒。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大椎穴位置:

盡力低頭,在脖子後方與肩平行的地方會摸到一個最凸起的骨頭,在骨頭的下沿就是。

中醫將感冒分風寒風熱,不同的症狀,針對大椎穴的刺激方法也不一樣。

如果是風寒感冒,可使用艾灸或是熱敷的方法作用於大椎穴;

如果是風熱感冒,則需要到醫院由專業醫生在大椎穴上刺穴放血。

健胃“三劍客

中醫根據脾胃的作用,認為“胃為太倉”,古代皇家專門有管太倉的官員叫“太倉令丞”,身體裡的“太倉”其實也有專門的管理員,我們叫他“健胃三劍客”,這“三劍客”就是——上脘中脘下脘三個穴位。

上脘穴在胃上部,和賁門相對應,對於人們因吃的太快、太飽或他原因導致的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中部。現代研究發現,刺激中脘穴之後,胃的蠕動會增強,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使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侵入體內的細菌,在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下脘穴在胃底部,位於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處。對於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導致的腹脹、胃痛、嘔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為它在胃的下部,對於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上中下脘穴位置:

從腹部往上摸,會摸到兩塊骨頭即肋骨,順著兩塊骨頭往上會發現它們有一個交點。這兩塊骨頭就像一個“人”字向下一樣,這個地方叫劍突,從劍突位置到肚臍一半的位置也就是中脘。從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臍的一半就是下脘。

將手掌掌心(勞宮穴)附著在中脘穴上,以順時針方向,沿圓形軌跡旋轉運行,力量輕、頻率,每次不少於5分鐘,以中脘穴局部有溫熱感,並持續向腹內滲透為度,有補益後天之氣的作用。也可以手握拳,用指關節的稜去上下刺激。症狀嚴重時,可使用艾灸或熱敷。

關節止痛藥

犢鼻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中醫有句話叫“關節積水犢鼻求”,這個穴最善於治療膝蓋上的各種疾病問題。作為為膝蓋最薄處,冬季不注意的話,寒氣就可以從犢鼻穴進入膝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而長期的按摩不僅能幫助膝關節擋住冬季的風寒,還能起到防止老年人膝蓋老化的問題。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犢鼻穴位置:

坐下大腿與小腿成90度,膝蓋下沿內外側各有一個凹陷,一邊一對一共四個。

雙手搓熱,手心放於膝蓋,拇指和無名指點住穴位,慢慢揉按,或是用艾灸、熱砂帶等熱療兩個穴位,去風寒。

止咳護嗓藥

天突穴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好比是肺開在外面的窗口,內應肺系,外通氣竅,為氣息出入之要塞。

經常刺激天突穴能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促進咽喉部位的氣血循行,緩解咽喉不適的症狀,對於治咳嗽有奇效。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天突穴位置:

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由於天突穴靠近喉嚨,所以按壓時要避免力量過大而造成呼吸困難。按摩此穴位時,可以一邊做吞嚥的動作,配合呼吸,將唾液吞嚥下來。

幾分鐘搞定常見疾病,隨身藥箱人人都有

即可進入醫生開講健康購

看節目精選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